尚家麗
摘 要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當中,教師不光要學會教學反思,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常反思,在反思中促進新知的獲取。構建學生的反思意識,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也是學生學會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本文結合自身實際教學,通過如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反思能力的方法,誘導反思的時機及內容等方面,進一步指出提高學生數(shù)學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 數(shù)學學習;反思;意識;能力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A,B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8-0049-01
反思是人的一種聰慧,反思是自我完善和成長的前提,掌握反思是理性的呈現(xiàn)。人們在疑惑反思中吸收經驗訓導,時常反思,才能更加完善,從而在反思中尋求進步。反思不僅是學生的事,更是一個合格老師的必備條件。接下來在一次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題目是:兩個數(shù)的和是40,他們最大公因數(shù)是4,最小公倍數(shù)是84,這個數(shù)各是多少?
講解:84÷4=21(21是這兩個數(shù)用短除法分解最后的互質數(shù)的積)
21=3×7(21只可以寫成3×7)
4×3=12(12是其中的一個數(shù))
4×7=28
12+28=40(最終驗證兩個數(shù)的和是40,說明這個數(shù)是正確)
12和28的最大公因數(shù)是4。
12和28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84。
我自以為解釋的很清楚了,但是課后學生們的反饋讓我失望了,于是第二天我又講了一遍,“會了么?”一片靜默,我開始焦慮了。這時張佳敏同學站了起來,“老師你看我這樣理解可以么?”于是她在黑板上演算了起來:
師:你能說說理由么?
生:根據(jù)用短除法找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方法反推84=2×2×3×7,2×2=4是最大公因數(shù),4×3=12是其中的一個數(shù),另一個數(shù)就是40-12=28。
學生紛紛點頭,表示明白了。這時我開始反思:為什么我講的學生們聽不明白,而他們自己找出來的方法卻很容易理解呢?
我想:小學教師在傳授知識、方法的同時,學生的反思意識和能力也要在無形中建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適時的引起反思,引發(fā)反思的動機,捕獲反思的機會,這樣孩子的反思才能變得有效,使學生的反思變得有意義。
一、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反思,從而形成能力
例如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出過這樣一道“錯題”。
把600個蘋果平均分給幼兒園4個年級,每個年級有3個班,平均每個班有多少人。
大多數(shù)同學在瀏覽過題目之后就很快進入做題狀態(tài),但是有部分學生可能遲遲不愿動筆,在巡視在動筆的學生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甚至做出了兩種方法。
方法一:600÷4÷3=50(人)
方法二:600÷(4×3)=50(人)
于是我請做出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算式是什么意思。
學生1:(這個學生很自信的大聲說)600÷4求的是一個年級有多少個蘋果,再除以3求出的是一個班有多少個蘋果,一個班的蘋果就是這個班的人數(shù)。
學生2:我先算4×3求出六個年級一共有12個班級,再用600除以12個班,也求出的是一個班有多少個蘋果。說到這,這個學生有點遲疑,竟不敢往下繼續(xù)說了。
于是我請一個舉手的同學來說,“老師,剛剛他們兩個人求出的是每個班級分的多少個蘋果,可是題目問題是每個班有多少人,題目沒有說一人一個蘋果,所以一個班的蘋果數(shù)量和這個班的人數(shù)是沒有關系的,這題不好做?!睂W生通過反思、交流,明白了根據(jù)已有的條件,我們能求出的問題和最后要求的問題是沒有聯(lián)系的,所以本題不能解答。
數(shù)學反思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需要教師在課堂、課外加以引導訓練。如果教師能持之以恒,長此以往一定能幫助學生提高這種能力。
二、讓反思促進學習,從而讓學習變得高效
如教學“倒過來推想”時,我出示四道文字題進行對比強化,讓學生明白什么類型的題適合運用“倒過來推想”策略。在小組合作交流時,一部分學生開始爭論。此時我并沒有打斷他們,而是給他們一個討論的時間,讓他們互相評價,探討求知。學生在爭議交流中交換彼此的思考過程,在不斷的取長補短中最終達成統(tǒng)一認識。適合“倒過來推想”的題都是由現(xiàn)在到過去。學生就是在這看似雜亂的互辯、互評中統(tǒng)一了認識,發(fā)展了思維,同時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如果教師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反思,鼓勵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定會使數(shù)學課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反思不僅指對新知識的反思、更是學習過程、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習方法、學習結論等知識的反思??傊八贾畡t明,思明則新,思新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