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琴
摘 要 陶行知先生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教會學生敢于擔當,勇于承擔責任,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任教三十多年來,在擔任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斷地嘗試、探索,頗有感受。一些體會、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
關鍵詞 班主任;愛心育人;以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8-0045-01
一、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對于學生教育,教師不能“一手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應以生為本,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全體參與,教師為主導,宏觀調(diào)控的合作關系。班主任工作是愛心育人,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學風,自身要做到嚴而不厲,為人師表;管理好班級,用愛心培育孩子,是我們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教育工作不僅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給出正確有益的指導意見,還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zhì),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學生。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應具備責任心、愛心和細心,在日常工作中則表現(xiàn)為自覺地把份內(nèi)的事情做好。還應做到經(jīng)常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通過日常的學習、勞動等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為人師表,必須從嚴格的自律開始,要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在行動上做出表率。
小學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著重于純情感上的引導,老師就是學生的保姆。小學生自身個人意識不強,“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學生應實行理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班規(guī)班紀,讓一個班級做到有規(guī)可依。勞動衛(wèi)生方面,高年級的學生無論在如何的學習條件下,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勞動衛(wèi)生意識,不同于一二年級。因此,針對勞動衛(wèi)生任務的多少,據(jù)情況而定:每天多少人掃地,掃地的標準怎樣,對于沒有完成的同學要給予怎樣的處理等得培訓班干部,把權力下放給他們,衛(wèi)生打掃過程中教師在親自引導一下,這樣效果就會很明顯,學生也會很明確。其次是紀律學習方面,要讓學生明確上課前要做好怎樣的準備,上課期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違反了上課紀律應該受到怎樣的處分;對于沒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應該怎樣處罰,對于完成作業(yè)相當出色的學生會有怎樣的獎勵,等等。
二、尊重、關懷學生,以愛育人
愛心對于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愛心包括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學生的熱愛。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愛才能產(chǎn)生工作的動力,才能在工作中傾注滿腔熱情,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會舍得付出。愛學生體現(xiàn)在以真誠、平等、信任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真心實意地尊重、關心和鼓勵每一個學生,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班上有個女生,是單親家庭,是學習困難生,很膽怯,每次考試都不及格。我常常請她幫我拿拿開水,抱抱本子,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幫她分析試卷錯誤的原因,常此以來,她不會的題會自覺找我,成績進步了不少。師愛其實是一種積極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在方方面面影響著學生,它可以使學生心情愉快,易受激勵和鼓舞,獲得自主發(fā)展。愛學生更多的表現(xiàn)在對學生細心和耐心上,細心就是用心細密,做事細心,會認真周密地思考與學生相關的問題,耐心地做好相關工作,解決關鍵問題。
教師還應教會學生怎么做。我班勞動委員安排勞動,剛開始安排每周兩個大組的男女生分開搞衛(wèi)生,男生掃公區(qū),女生掃教室,結果男生少了,公區(qū)一時完不成,他也總是弄得滿頭大汗。我告訴他合理安排人員,不分男女,平常你負責安排監(jiān)督,不必親自做,輪到你才做。這樣讓他知道該做什么,又該如何做,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當然,班主任一人之力也是不夠的,需要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樹立威信,以德樹人。古人云:“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人者,必兼?zhèn)渫?。”有威信的教師,學生會心悅誠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勸導,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因為威信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的威信是用廣博的知識、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去“征服學生”;用崇高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去“感染學生”;用真誠、愛心和無私奉獻的情感去“打動學生”;用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樣作用去“影響學生”。
我認為樹立威信必須做到: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地與學生交流,用愛呼喚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條件,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摸清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狀況、情趣愛好,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師尤其需要注重施愛的方法,講究施愛的藝術,以朋友的身份去關心、了解學生,從細節(jié)做起,把每個學生都作為一個平等的主體對待,不搞特殊,不做強制性教育,從學生的角度去認識、考慮問題,允許有不同意見的存在。每周末我都會請同學們把本周老師做得不夠的用書面交談的形式給老師提出來,我再擇其實用的回復孩子并采納,比如:有孩子幫我想辦法怎樣對待不完成家作的同學;有孩子請我給他輔導啥內(nèi)容;有孩子請我講課時語速不要太快,聲音大點……用心去聽孩子們心聲,才更有利于工作的開展,這是我的一筆財富。當學生提出中肯的意見時,要虛心接受;當他們提出不恰當或無理的意見時,作為班主任要有包容的態(tài)度,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溝通、相處融洽,開展工作,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往往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與學生的距離近了,學生心里就會認為老師是自己人,事事好商量。
教育工作是愛心育人,以德樹人。教育是愛的滋潤,是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有擔當,對自己對他人都富有責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