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坎麗
常言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好一半文”。命題是作文教學的起點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好的命題,能順暢地打開思維的閘門,否則只能是閉門造車,空洞無物,日積月累,學生怕作文也就不足為怪了。
作文命題是一個影響學生興趣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命題是否合適,關系到作文教學效果是否理想。以往的作文教學大都是教師命題,學生按照題目寫作文,這種形式盡管已經被學生接受,但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它脫離了學生思想生活和語言表達的實際,把寫作意愿強加給學生,不能喚起學生的寫作欲望。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能使學生“樂之”方可事半功倍,改進命題方式是使學生“樂之”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某些時候,作文的命題形式甚至可以視為是教師所特意設置的指導方式,因此正如科學的指導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效的命題形式同樣也有多樣性。
一、教師可以增強命題的現實性,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產生的,正如在當年曾轟動一時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今天卻難以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一樣,某些在前代被人們所推崇的事物由于時代的隔閡卻難以激起學生的熱情,甚至有時還會招到他們不屑一顧的鄙視。教師在布置作文時對這些現象應多加注意,使所命題盡量接近學生所能耳聞目睹到的現實范圍內。如,寫一事一議的文章,就可以用李登輝搞臺獨等事例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濫竽充數”或是“愚公移山”,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現實的理解,還會由于所要寫的是同時期發(fā)生的事情,有了寫作興趣產生的心理情感基礎,寫作的訓練過程無疑也要順利而有意義得多。
二、命題角度新穎,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
陳舊的命題使學生產生的第一心理反應就是厭煩,就產生抵觸的情緒,而一旦產生抵觸情緒,則難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fā)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另外一個平時較少觸及的角度入手來進行作文訓練。如,初一的學生要練習寫人的簡單記敘文,教師就要盡量避免出《我最熟悉的一個人》這種命題。例如,可以先定某一論題,并先后叫三位學生上臺就這一論題發(fā)表看法,然后就以《你猜猜他是誰》為題,要求學生選其中的一位同學,說出他的動作、神態(tài)及語言,但在文中不能出現這位同學的姓名或序號,寫完后同學之間相互傳閱,也可抽其中幾篇來朗讀,看看能不能猜出文中所寫的是誰。這種獨特新奇的教學設計,將會促使學生興趣十足地寫出好文章。
三、命題越具體,越易于激活興趣和聯(lián)想
就像是教師在課堂中不宜提過于空泛的問題一樣,作文命題如果既空而泛,就會令學生感到無從著手而使他們失去寫作的興趣。例如,如果要求學生寫《記發(fā)生在家里的一件事》,他們可能覺得可以寫的事情太多反而會茫茫然不知該怎么寫。但若將命題定得具體點,諸如《使我感到最慚愧的一件事》之類,將學生的思考導向一個較小的范圍內,學生思維也就活躍起來,并很快地抓住了那件事。
四、關注命題的靈活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學生面對命題,頭腦空空,不知選什么題材,抑制了寫作的興奮點和寫作欲。一見作文便感到緊張,特別對一些傳統(tǒng)命題,學生悟不出新意,便應付了事,產生厭煩感,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限制了學生的作文思路。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關注命題的靈活性,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為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命題:
1.偶發(fā)事件、感慨類的命題。如,《這事發(fā)生在……》等,結果學生寫出了不少的好文章。
2.展露純真情感類的命題。如,他們剛進入中學大門的第一篇作文《小學畢業(yè)以后》,以及后來寫過的《和……說說心里話》等。
3.日常生活瞬間思想升華類的命題。如,《瞬間的領悟》《這事給我的啟示》等。
當然,教師的命題并不一定局限在這幾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寫自己較熟悉的人與事??傊?,教師的命題,一定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