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每個人每一天都在感受著科技的非凡魅力,新時代的中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在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畫面中充分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初中生好奇心強,尤其是初中的低年級學生,他們以感性思維為主,而此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而情境又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因此,應該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情境畫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fā)中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機,撥動學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并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如,在教學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時,可從網(wǎng)上搜集大量能表現(xiàn)桃花美景的圖片,制作成精美的課件,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漁人進入桃花源這一部分,課件中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切實讓學生感受到桃花源不愧是世外桃源,真正體味到作者向往和追求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望。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提供豐富的外部刺激,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掌握內容重點、突破難點的情況下,才能談得上提高教學質量。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
如,在教學魏學洢的《核舟記》時,翻譯“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焙芏鄬W生就被文中人物的神情動作弄糊涂了,即使有學生生硬地翻譯出來,也失去了文章獨有的魅力。在課堂上遇到了問題,就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網(wǎng)絡平板搜集資料,直接在大屏幕上加以呈現(xiàn),引導學生先觀察人物的神情動作,尤其是佛印的神情動作,左腿、右腿、左臂是如何放置的。大屏幕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頓時印入學生的腦海,比枯燥的無數(shù)次的翻譯效果好很多,同時輔以學生的還原表演,課堂也活躍起來,學生的記憶效果事半功倍,多媒體的運用讓教學中的難點隨之迎刃而解。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寫作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網(wǎng)絡查找文字資料,了解語文常識以及作品、作家的情況,開闊學生的思路和眼界。如,在教學史鐵生的《我的夢想》時,這篇文章絕對是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的佳作,但文章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懂的,因為他們的人生閱歷畢竟少,很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因此,在講課之前,可以號召學生利用網(wǎng)絡查找所需資料,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感悟到史鐵生不一樣的人生,從而對于學生了解文章內容有很大的輔助作用,再建議學生把自己的收獲制成幻燈片,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才明白史鐵生的所說的“我希望既有一個健美的軀體又有一個了悟了人生意義的靈魂,我希望二者兼得。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舍最幸福這三個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設下永恒的距離,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局限”這幾句話的真正含義。這時的課堂,成了學生展示的舞臺,在分享中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每次的作文課后,學生都會在班級語文群中分享自己的作文與心得,通過學生的互批作文,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作文情況,精心制作課件,在課件中插入小視頻,可以是學生自己作品的朗讀,也可以是名家作品的欣賞。畫面與聲音的結合,豐富了學生的語文活動,學生也漸漸期待每次作文講評課的到來,因為在講評課中,學生不僅可以欣賞到很多的佳作,還可以學到書本上沒有自己卻需要的知識,真正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多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適應新時代語文教學的要求,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tài)。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將學生帶進五彩繽紛的學習世界,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有機融合,增加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讓課堂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