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
摘要: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美學多受到玄學的影響,在繪畫理論方面強調神是高于形的,這種思想影響了顧愷之,并且在他的畫論當中多次提及。多次的實踐加上新的思想促成了新的理論的形成。
關鍵詞:顧愷之;《畫云臺山記》;《論畫》;《魏晉勝流畫贊》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180-01
一、《論畫》的藝術解說及主要藝術思想
顧愷之的《論畫》是現(xiàn)在保存的最早最為完整的直接評論當時流傳名畫的文獻。整個畫論通篇文字敘述流暢,評論語言嚴謹有序,這篇畫論為后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對繪畫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論畫》的主要思想有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強調構圖要巧妙精細,在《論畫》當中顧愷之就強調了構圖的重要性。不難發(fā)現(xiàn)在謝赫的“六法論”當中的“經營位置”與其十分相似。其實《論畫》早已為“六法論”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2.強調抓住刻畫對象的主要特征。這其中為謝赫“六法論”當中的“骨法用筆”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3.明確交代了歷史名畫中的繪畫畫風新潮,比如“南中像興”這一觀點等等。
4.在作畫的過程當中要處理好繪畫主體與心的關系。要做到心手合一,用心刻畫,用心描畫。同時這一觀點的提出對謝赫六法的“應物象形、隨類賦彩、以及氣韻生動”的這些說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有著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及作用。
二、《畫云臺山記》與傳神論
顧長云曾經提出過“遷想妙得”這一思想。這其中遷主要是指畫家的作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將在繪畫的過程當中作者的想法和創(chuàng)新的技法融入到畫面主要人物當中去。想乃是指的作者自身的細膩情感以及對刻畫對象的感情和感受。得是作者的精神特點。妙就是整個的中心所在,結合不同的技法再加上妙字這一個形容詞。既非得于形象上,又非得于技法中,而得之于畫家心靈深處之創(chuàng)獲。是妙也,為東西方繪畫之最高境界。
顧愷之的“傳神論”是顧愷之的主要貢獻,是他將“神”這一概念最先引入和發(fā)明,為謝赫的“六法論”奠定了基礎并且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將這一概念也賦予了更多的美學意義?!懂嬙婆_山記》主要以《云臺山》這幅畫為主要創(chuàng)作點,《云臺山》圖的創(chuàng)作主題是:“道教祖師爺張道陵在云山上考驗他的弟子,是否敢去摘澗中之桃?!比珗D以此為中心展開的一幅創(chuàng)作構思。在《畫云臺山記》當中,圖畫當中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畫天師瘦形而神氣遠,據澗指桃,回面謂弟子”:“弟子中有二人臨下,倒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問,而趙升神爽精詣,俯眄桃樹。又別作王、趙趨:一人隱西壁傾巖,余見衣裾:一人全見室中,使輕妙冷然”。這一段話主要描寫了三組人物,三組弟子不同的神態(tài)狀貌,顧愷之不僅將這三組人不同的神態(tài)描繪出來,同時也把他們的不同的位置和動態(tài)也給詳盡的描繪出來。這樣就使得人物之間的人物性格特征也有了聯(lián)系。顧愷之特別是在“神態(tài)”上突出他們的主要特點,寥寥幾筆人物形態(tài)展露無疑。顧愷之在《論畫》當中提到的“神囑冥茫,居然有得一之想”這當中的“神”也是這種含義,顧愷之就像借此來表達自己的心中所想以及思想感情。
三、對《魏晉勝流畫贊》的淺顯解讀
《魏晉勝流畫贊》是顧愷之三篇畫論當中爭議比較大的一篇畫論,但其實也是顧愷之非常重要的一篇畫論。這是我國繪畫歷史上最早講述“傳移摹寫”的一篇技法的畫論,筆者今天要淺析這篇專門的“摹寫要法”的畫論在理論上的主要成就及表現(xiàn)。《魏晉勝流畫贊》這是顧愷之專門講述他的摹寫名畫的經驗,通篇畫論文字井然有序,敘述細膩嚴謹,整篇具有嚴謹?shù)膶W術指導意義。也就是在這篇畫論當中顧愷之提出了影響我國畫壇后世千百年的著名思想理論“以形寫神”。這個理論也成為了后世畫家創(chuàng)作所遵循的主要觀念的其中之一,對后世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此畫論的專門注重“摹寫要法”對謝赫的“六法論”有著很重大的影響,對其提出“傳移模寫”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對國畫的“復古和師古有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顧愷之的畫論不僅對后世的謝赫有著重要的影響為其提出重要的理論奠定了基礎,同時他也影響了宗炳和王微。
四、淺析顧愷之畫論中的美學思想
顧愷之及其畫論在中國畫壇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三篇畫論的中心思想基本離不開宇宙萬象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即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一種根本的法則。藝術不僅僅需要生活當中具體的表象同時也需要積累更多的豐富的生活經驗作為素材。這種創(chuàng)作過程是需要生活作為創(chuàng)作的材料,需要積累豐富的感情經驗才能夠在選擇題材上得心應手,在最后達到一種完美的狀態(tài)。
五、結語
通過研究顧愷之的三篇畫論,帶領我們窺探了一千六百多年前我國畫壇的狀貌和審美觀點。這其中包含了構思、選擇、以及色彩的運用和技法的表達。為后人研究藝術表現(xiàn)提供了渠道,更是中國畫壇遺產當中國最為珍貴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