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琛 劉蓬勃 奚士偉 劉 建 沈思源 王嬌 王玲
摘要:本文概括了現代支付方式,并介紹農村消費情況及消費理念,農村環(huán)境的發(fā)展現狀對支付方式推廣有一定的影響,從政府和服務機構的角度,分析如何推廣現代支付方式。
關鍵詞:支付方式;消費觀念;農村;推廣研究
1、現代支付方式介紹
由于我國近些年來電子商務經濟的發(fā)展和應用網絡技術的進步,現代社會的支付方式已由原來單一的傳統現金支付方式逐漸發(fā)展成了包括現金支付方式在內的多種多樣的支付結算方式。
1.1現金支付
現金支付方式通俗地說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賣雙方處于同一位置,交易雙方之間現金就是最好的身份證明,因為現金本身的價值是由發(fā)行機構加以保證的,是有效的。由于現金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方便和靈活的特點,因此生活中多數交易是通過現金來完成的。在這種現金交易中,交易方式在程序上非常簡單,買賣雙方在交易結束后馬上就可以實現其交易目的。
1.2銀行卡
銀行卡由銀行發(fā)行、供客戶辦理存取款業(yè)務的新型服務工具的總稱。銀行卡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自動出納機卡、靈光卡等。因為各種銀行卡都是塑料制成的,又由于存取款和轉賬支付,所以又稱之為“塑料貨幣”。
銀行卡按性質不同分為借記卡和信用卡。而信用卡又分為貸記卡和準貸記卡。銀行卡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多功能。不同的銀行卡其功能和用途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四種功能。即轉賬結算功能、消費借貸功能、儲蓄功能和匯兌功能卡;第二,高效便捷。由于銀行為持卡人和特約商戶提供高效的結算服務,這樣消費者就樂于持卡購物和消費,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多的便捷。利用銀行卡支付還可以減少現金的使用,避免了隨身攜帶現金,十分靈活方便。
1.3互聯網支付
互聯網支付是一種網上交易形式,涉及范圍較廣,主要表現形式為網銀、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同時它也是現代支付方式中越來越受歡迎的和受人依賴的一種支付方式。它按照支付方式可分為網上銀行直接支付、第三方輔助支付、第三方支付平臺;按照支付工具可分為電子信用卡網絡支付、數字現金支付、智能卡支付(如公交IC卡)、虛擬貨幣支付(如Q幣)、網銀支付、電子支票網絡支付、電子匯票系統支付;按支付終端可分為移動支付(亦被稱為手機支付,如微信、支付寶轉賬等)、電腦支付、互聯網電視支付。因其方便快捷,成本低并且符合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潮流,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群眾所接受,但也因其存在著一些安全問題而使得一部分群體如老年人、農民工等群體難以信賴,不愿接受。
2、農村消費情況介紹
2.1 農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農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消費支出有了明顯提高,消費結構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恩格爾系數大幅下降,享受資料消費水平提高,這說明農民的消費結構已開始從“生存型”向“享受型”轉變,追求精神生活和物品享受已成趨勢,用于交通和通訊、文化教育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的人均支出不斷提高。
2.2農民收入增加、農村消費層次不斷提高
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消費層次也在不斷提高。主事的消費比重不斷下降,而副食的消費比重有了顯著提高。肉、家禽、魚、蛋、煙、酒、水果、糕點等人均消費量增速快,農村居民的食品消費向營養(yǎng)型轉化。保險市場得到發(fā)展,一般農民家庭都購買了保險。娛樂服務業(yè)興起。這些現象都反映了農民從過去的“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溫飽型向現在的“追求知識、追求享受、追求品質生活”科學健康生活方式的轉變。
2.3 農民消費觀念轉變
農村科學消費觀念不斷增強,農民消費意識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過去一味追逐低檔品逐步變成了價格、質量、品牌并重。有了收入后,他們注重改善生活環(huán)境、交通工具。大部分家庭配備有小汽車,許多還買了健康保險。這說明農民生活改善后,會將錢投入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子女的教育等方面,走上了科學消費的道路。
3、農村環(huán)境的發(fā)展現狀對支付方式推廣的影響
3.1農村經濟發(fā)展水平和農民收入水平狀況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fā)布的《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7-2018)》顯示,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3萬元,并預計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1.45萬元。隨著人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多,人們不自覺地就對資金的交易,支付方式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和需求,這對于現代支付方式的普及和推廣有著潛在的推動作用。
3.2基礎設施的建設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不斷加大了對農村地區(qū)通訊網絡和設施建設的投入.據資料顯示,截止到2017年底,4G網絡就已經覆蓋了全國所有鄉(xiāng)鎮(zhèn)和94%以上的行政村,同時部分未覆蓋到的村落也將進一步的改善和建設。
3.3網絡和手機的普及
據相關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我國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以及達到27%,網民規(guī)模達到了2.9億,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上升至35.4%,預測2018年農村網民規(guī)模將達到2.21億人,與此同時,由于我國智能手機制造技術日漸成熟,智能手機的價格不斷下調,因此智能手機在農村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攀升,大大的促進了現代支付方式在農村的發(fā)展為農村地區(qū)支付方式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戶基礎。
4、在農村,如何推廣現代支付方式
政府相關部門應繼續(xù)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并引進開發(fā)商與供應商,提升網絡覆蓋率以及物流服務水平,為現代支付方式的推廣提供便利的硬件條件;同時通過制定鼓勵農民使用互聯網支付等新的支付形式的相關優(yōu)惠補貼政策,積極引進和扶持電商企業(yè),促進農村地區(qū)現代支付方式的推廣。
服務提供者主要包括銀行和一些相關企業(yè)。一方面銀行應通過將銀行網點,營業(yè)廳作為宣傳平臺,對現代支付方式的種類,概念,使用方法以及安全問題進行大力宣傳,讓農民了解更多更先進的支付方式,懂得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關注這一問題的相關企業(yè)應先進行行業(yè)調研,明確廣大農村消費者的需求;對于電商企業(yè)可以建立線下網購體驗店,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滿足用戶的需求,從當地培養(yǎng)一些思想觀念較為先進的人作為推廣大使,負責幫助農村消費者在店內運用如支付寶,微信轉賬等較為先進的支付方式進行付款消費,培養(yǎng)用戶的消費習慣,一些中小企業(yè)也可以采用上門推介的方法進行推廣,除此之外,一些較為有實力的企業(yè)也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發(fā)力度和技術水平,設計出符合農村消費者喜好,方便其進行操作的支付服務產品,通過這些容易使人接受的新產品逐漸實現農村從習慣運用傳統現金支付方式向較為先進的非現金支付方式進行過渡。
5、總結
盡管我國農村的現代支付發(fā)展環(huán)境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解決與之對應的難點和問題也是迫在眉睫的,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國農村的支付環(huán)境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改善,農村市場才能夠進一步打開,農村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會得到的提升,從而人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的美好起來。
參考文獻:
[1]李娟.農村移動支付的發(fā)展狀況與對策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2016.
[2]赫世璟.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qū)推廣應用的思考[J] 時代金融,2016(4).
研究題目來源于遼寧科技大學大創(chuàng)項目《現代支付方式在農村的發(fā)展情況調研及推廣研究》,項目編號:20181014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