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積極性對于學習效果有著重要影響,但是教學中的仍存在阻礙學習積極性的問題,降低了學習效果。本文結合教學經(jīng)驗,從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課堂時間分配和應試考核三個方面分析了對提高學習積極性的不利影響,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為以后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教師權威;思考的權力;學習積極性
1、引言
眾所周知,學習積極性在保證學習效果和效率方面影響巨大,我國一直在堅持推進高校教學改革,促進高校教學快速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材、教學方法、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教學實踐中仍有許多問題不利于學習積極性的保持和提高。本文將結合教學經(jīng)驗對影響學習積極性的因素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以便提高學習積極性,為后續(xù)教學改革提供有益探索和嘗試。
2、學習積極性不利因素分析
教學中不利學習積極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不適當?shù)慕虒W方式等等,這里主要從教師權威、課堂時間分配和消極考核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2.1教師權威
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對學習積極性影響巨大,而這種影響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權威,為了加強這種權威還有教師采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1]。這里的權威主要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判的權威性,評判對象可能是一道題目的答案,也可以是某種觀點。權威一方面是基于教師在人們意識中的較高社會地位和教學實際需要的影響而形成的,另一方面在于教師對專業(yè)深入研究。
教師的社會地位雖然歷史上有幾次較大的起伏,但是建國后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社會公眾意識中的地位。尊師重教已經(jīng)成為一種傳統(tǒng)觀念,深入到社會的所有角落,尊師已經(jīng)成為一種道德規(guī)范?,F(xiàn)實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更深入人心的卻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弟子不可“非”師。
教師常年深入從事所授課程研究,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專業(yè)知識積累,同時學生處于學的位置,這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具有天然的權威性。對于學生而言,講授的內容、給出的判斷往往被認定為正確的、不可推翻的。同時,學校規(guī)章制度給予了教師掌控課堂教學過程的權力,學生屬于被管理一方,處于弱勢地位,這更加重了教師的權威性。
學生面對這種權威性既有尊重也有畏懼,這正因為如此,這種權威的使用要謹慎。因為這種權威性,一旦否定了學生的答案,可能會使產生失敗感,挫傷他們的學習情感。
2.2課堂獨占性
理想的課堂場景應該是教師和學生間存在活躍的、高質量的互動,充滿思想的火花。實際課堂上卻非常耐人尋味——講臺上教師口若懸河,講臺下學生一言不發(fā),這就是教師對課堂的獨占性。
從傳統(tǒng)而言,教師主要依賴口授去教學,講是最主要的教學方式。雖然現(xiàn)在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學方式,但口授法仍然是使用最廣泛的,所以“講”必然占據(jù)課堂的主體。當然,高校課堂中也存在學生自主活動時間,比如提問環(huán)節(jié)。但是這種提問中很大部分屬于低效或無效問題。所謂低效問題主要是那些用來復習或提示性的問題,只要回憶或書本中查找即可,不需要過多思考。無效問題就是那些與教學目標毫無關系的問題。這些問題基本上無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思考,相反可能會引起抵觸或消極情緒,問不如不問。教師占用課堂時間多少與課程內容特點有關的,不能要求每門課程都中學生的自主時間都必須一致,而目前的狀況是多數(shù)課程中留給學生的時間是不足的。
教師占用了大部分時間,學生只能努力去記憶和理解教師講授的部分,沒有充分的時間去進行深入思考和擴展思考,使得課堂學習效果和效率大打折扣。
2.3應試教育下的考核
以往教學研究主要關注的是傳統(tǒng)考核方式與素質教育需要間的矛盾上,沒有過多關注對促進學習積極性方面的作用。應試教育下的考核很大程度上通過記憶便可過關,學生自然不愿深入學習,造成了學生重在記憶,疏于理解。下列三個原因需要關注:考試目的不明確、試題設計不合理和考核方式單一。
1)目的不明確
傳統(tǒng)考試的作用主要在于選拔,優(yōu)點在于公平,依成績對被考核對象排序。應試教育下的教與學是以成績?yōu)閷虻?,個人認為教學過程中的考核并不是要做出誰更優(yōu)秀的判斷,而是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判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學效果,確定是否達到教學大綱要求。所以,考核的根本目的在于判斷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要求間的一致性,而不是學生之間的對比。
2)試題設計不合理
很多試題屬于“摳字”試題,也就是將教科書中的知識點的幾個關鍵字去掉,或者是從書中摳出一段話來做試題。這種試題真正考的是學生的記憶能力,絕不是理解能力。在看到成績越來越差時,人們可能會問是不是學生越來越笨了,事實恰恰相反,學生們不是笨了,而是越來越聰明了。他們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去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智力資源,試題只需要記憶力,他們就會把用于思考智力資源分配到其他方面,這就造成了能用記憶力解決的問題絕不使用更麻煩的理解去解決。有時能遇到這樣一種奇怪的現(xiàn)象,同一知識點,在“摳字”試題中回答正確,但在分析題中完全錯誤,這就是只記憶不思考的后果。
3)考核方式單一
目前考試還是最主要的考核方式,但是這種考核方式越來越無法滿足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需要??荚噷χR點的考核相對簡單,同時又缺少其他補充考核方式來提出更高要求,學習積極性必然會不高。
3、改進建議
結合教學實踐經(jīng)驗,針對上述教學中存在的三個問題,可以從下列三個方面進行改進。
3.1將權威放在籠子里
教育學家顧明遠認為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矛盾,所以將權威放在籠子里不是要收回教師的課堂掌控權,而是指必須要合理利用權威,提高學習積極性。對于具有明確答案的問題,可以給出確定性的答案,有助于建立正確的觀念。對于答案不限于對于錯,或者沒有對錯只有優(yōu)與劣的問題時,不要輕易給出否定性的評價,這種情況多存在于設計類課程中。
教師對自己所講授課程進行過深入學習,甚至從事過相關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經(jīng)驗。經(jīng)驗本身對科學研究和教學都有益,但是其使用要謹慎。經(jīng)驗的存在可能會使人只接受或偏向于接受符合經(jīng)驗的結果或答案,但是經(jīng)驗是具有狹隘性的,它可能只適用于特定的環(huán)境或特定的人,將它應用于其他人很可能是不正確的,至少會限制他人自己獲取經(jīng)驗的機會。
3.2將思考還給學生
教師的講解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應當給學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機會,充分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讓學生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鍛煉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即便一時陷入困境和彎路,也是一種重要的經(jīng)歷和鍛煉。結果重要,但獲得結果的過程也重要,有時甚至更重要。
要將思考的權利歸還學生,需要做到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簡、信任學生和改進教學方式。首先,課堂時間有限,應當將最重要、核心的知識點放在課堂講解,做到講透講深,保證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點。其次,對于那些不重要的知識點,或者學生可以自學的知識點,應當給予學生充分信任,在課下自學完成,教師對學習效果進行檢查。最后,要改進教學方法,符合與知識點需要,使學生能夠更容易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問題,提高思考效果和效率。
3.3進行考核改革,讓考核回歸本來目的
考核改革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保證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學生還未進入社會,沒有經(jīng)歷生活磨礪,無法也不應當將保證學習積極性和動力放在學生自覺性上??己私Y果是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的最重要依據(jù),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威懾力和督促作用。應當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考核使學生意識到僅記住知識點,卻不理解和應用知識點將無法通過考試,同時還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表現(xiàn)才最終通過考核。這必然會對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
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要從考核的根本目的出發(fā)進行考核改革??己说哪康脑谟谂袛鄬W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要求間的一致性,可從考核的方式、試題設計和成績比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考核方式應當多樣化,與課程特點和進行考核的目的相一致,比如通過口試、小試和筆試分別進行課前摸底、課中檢查和課后測試[2]。再者,確定考核方式后應當對試題進行精心設計,盡量使記憶和分析類試題比例適度,既能檢驗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檢驗綜合應用能力。最后,通過合理規(guī)定成績構成及比例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習積極性,應當大幅增加平時成績比例[2],避免僅憑試卷成績就能通過考核的現(xiàn)狀,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重視些平時的學習,不至于臨時抱佛腳。
4、結論
影響學習積極性的因素是多樣的,除上述三項因素外,也不能忽視其他因素。同時,教學改革是個綜合性工作,任何改變都會影響到其他環(huán)節(jié),需要各環(huán)節(jié)間相互配合,從系統(tǒng)的角度進行改革。再者,任何變化都需要時間的積累才能見到效果,不能急于求成,只有邊改革邊總結,不斷進行優(yōu)化調整才能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胡小玲.高校課堂管理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03:114-120
[2]黃德智.關于高校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86-88
作者簡介;張潤生(1981.07-),男,漢族,河北滄州市人,群眾,計量,碩士 講師,主要從事工業(yè)工程研究。
中國民航大學教改項目 校級《維修工程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CAUC-ETRN-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