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佳,唐成林,黃思琴,安薈羽,譚程方,邱麗,朱正威,楊之雪
1.重慶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重慶市400016;2.中醫(yī)藥防治代謝性疾病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400016通訊作者:唐成林。E-mail:cytcl996@163.com
失神經(jīng)骨骼肌萎縮是指由于失去神經(jīng)的支配和營養(yǎng)作用,導致骨骼肌出現(xiàn)肌肉質(zhì)量和容積不斷流失、內(nèi)分泌及運動功能障礙的一種持續(xù)性病理狀態(tài),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若治療不及時,靶肌肉失去活性,將發(fā)生不可逆的失神經(jīng)性肌萎縮[2]。肌蛋白的合成代謝小于降解代謝是骨骼肌質(zhì)量減少和發(fā)生骨骼肌萎縮的主要原因之一[3]。治療骨骼肌萎縮,或通過抑制肌蛋白降解,或促進肌蛋白合成。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4-5],電針能通過上調(diào)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號通路,促進萎縮骨骼肌中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并通過下調(diào)萎縮骨骼肌中叉頭蛋白轉錄因子3A和肌萎縮F-box蛋白的表達,抑制骨骼肌蛋白降解,延緩失神經(jīng)肌萎縮。
本研究觀察電針對萎縮腓腸肌中mTOR、磷酸化mTOR(p-mTOR,Ser2448)、70KD核糖體蛋白S6激酶(70-KD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和磷酸化p70S6K(p-p70S6K,Thr389)蛋白表達的影響,從mTOR/p70S6K蛋白合成信號通路的角度,探討電針延緩失神經(jīng)骨骼肌萎縮的相關機制。
清潔級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8只,鼠齡8周,體質(zhì)量270~290 g,購于重慶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動物生產(chǎn)許可證號SCXK渝2012-0002,代養(yǎng)于SPF級動物房。
大鼠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將大鼠編號1~18,計算機生成18個兩位隨機數(shù)字,分別對應1個編號;將隨機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序號1~6為假手術組,7~12為模型組,13~18為電針組。
實驗過程中動物處置嚴格按照重慶醫(yī)科大學倫理委員會規(guī)定進行。
mTOR、p70S6K一抗:美國R&D SYSTEMS公司。p-mTOR、p-p70S6K一抗:美國AFFINITY BIOSCIENCES公司。Trizol總RNA提取試劑盒,RR037A逆轉錄試劑盒,SYBR Premix Ex Taq TMII,mTOR、p70S6K引物合成:日本TAKARA公司。
漢醫(yī)牌無菌針灸針:北京漢醫(yī)醫(yī)療器械中心。SDZ-II型電子針治療儀:蘇州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柔軟型實驗大鼠固定器:溫州原上草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AL204型電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低溫高速離心機:美國SIGMA公司。實驗室純水系統(tǒng):上海和泰儀器有限公司。電泳儀:成都百樂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ND 2000超微量核酸蛋白測定儀、Odyssey FC成像系統(tǒng):上海GENE公司。T100TMPCR儀、CFX PCR檢測系統(tǒng):美國BIO-RAD公司。CellSens Standard圖像采集軟件、BX53普通正置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
制備鉗夾大鼠坐骨神經(jīng)腓腸肌萎縮模型[6]。模型組和電針組大鼠4%水合氯醛8 ml/kg腹腔注射麻醉,俯臥固定于手術臺上,右后肢手術區(qū)消毒,常規(guī)備皮;于坐骨結節(jié)下緣斜向切口6~8 mm,沿肌肉紋理走向鈍性分離肌肉,暴露坐骨神經(jīng);取16 cm長持針器鉗夾坐骨神經(jīng)中段,全齒共鉗夾3次,每次鉗夾持續(xù)10 s,間隔10 s,造成寬3.0 mm急性神經(jīng)損傷,肉眼可見神經(jīng)軸索透明,但外膜完整??p合切口,碘伏消毒,復溫促醒。
假手術組只暴露神經(jīng),不行坐骨神經(jīng)鉗夾術。
造模后第2天,電針組用大鼠固定器[7]固定,根據(jù)《實驗針灸學》方法[8],選右足三里、環(huán)跳,針灸針直刺5~7 mm,接電針儀,連續(xù)波,1.0 mA,2 Hz,刺激10 min,見大鼠下肢輕微震動。每天1次,連續(xù)干預2周。
假手術組和模型組每天相同時間同法固定,但不行電針干預。
干預2周后,各組4%水合氯醛8 ml/kg腹腔注射麻醉,手術完整剝離雙側腓腸肌,吸干表面殘血。腓腸肌組織均分2份,一份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于形態(tài)學檢測;一份保存于-80℃冰箱待測。
1.6.1 濕重比
手術完整剝離雙側腓腸肌,清除多余肌腱及血管,電子天平稱取肌濕重,記錄雙側濕重,計算患/健側濕重比。
1.6.2 腓腸肌纖維橫截面積和直徑
取出經(jīng)4%多聚甲醛固定的腓腸肌,沖洗,酒精梯度脫水,二甲苯透明45 min,浸蠟并包埋,制備石蠟切片,厚4 μm,烘干。烤片、脫蠟,蘇木素染色2 min,沖洗2 min;伊紅染色1 min,沖洗,鏡下觀察染色情況。封片,晾干。400倍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組織切片,每張切片隨機選取4個視野拍照,Image-Pro Plu 6.0圖像分析軟件計算腓腸肌纖維的橫截面積和直徑。
1.6.3 Western blotting
取-80℃冰箱保存的待測組織50 mg,提取蛋白,調(diào)勻濃度,配置12%凝膠,室溫待凝15 min,60 V預電泳20 min,120 V上樣電泳100 min,300 mA轉膜90 min,室溫搖床封閉2 h。加mTOR(1∶1000)、p70S6K(1∶1000)、p-mTOR(1∶1000)、p-p70S6K(1∶1000)一抗4℃冰箱過夜,二抗(1∶1000)室溫搖床孵育1 h,TBST清洗3次,每次15 min,化學發(fā)光2 min,以GAPDH為內(nèi)參,Odyssey FC成像系統(tǒng)成像分析計算條帶相對灰度值。1.6.4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
取-80℃冰箱待測組織50 mg,Trizol液提取總RNA,加入異丙醇沉淀10 min,12,000 r/min離心15 min,75%酒精清洗,自然晾干;加入無酶水,彈勻。充分清洗超微量核酸蛋白測定儀探頭5次,記錄總RNA純度和污染值,按比例稀釋。使用SYBR Green配制反應體系,合成反應體系,彈勻,離心后行逆轉錄:37℃15 min,85℃5 s,4℃+∞。96孔板加樣,標板,上機行qPCR反應:90℃30 s,95℃5 s,60℃ 30 s,95℃ 5 s,60℃ 1 min,共40個循環(huán)。使用CFX Manager 3.1軟件讀取Ct值。
上下游引物序列如下。
mTOR:上游5'-AAT GGG CAC GAG TTT GTT TTC C-3';下游5'-CGA GTT GGT GGA CAG AGG AAT G-3'。
p70S6K:上游5'-CAG CCC CGA TGA CTC AAC TCT C-3';下游5'-GCG TTC GTG GGC TAC CAA TAA-3'。
β-actin:上游 5'-ACG GTC AGG TCA TCA CTA TCG-3';下游5'-GGC ATA GAG GTC TTT ACG GAT G-3'。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腓腸肌濕重比顯著降低(P<0.001),電針組明顯高于模型組(P<0.01)。見表1。
假手術組右側肌纖維呈規(guī)則多邊形,無細胞核內(nèi)移及外泄情況,形態(tài)飽滿正常。模型組肌纖維邊緣不規(guī)則,細胞核內(nèi)移或外泄,肌纖維縮小。電針組較模型組肌纖維邊緣規(guī)則,細胞核內(nèi)移和外泄減少。見圖1。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右側腓腸肌纖維橫截面積和直徑顯著降低(P<0.001),電針組顯著高于模型組(P<0.001)。見表1。
圖1 各組大鼠右側腓腸肌纖維病理學改變(HE染色,bar=50 μm)
表1 各組腓腸肌萎縮指標比較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右側腓腸肌mTOR、p-mTOR、p70S6K和p-p70S6K蛋白表達明顯升高(P<0.01);電針組高于模型組(P<0.05)。見圖2、表2。
與假手術組相比,模型組右側腓腸肌mTOR、p70S6K基因表達升高(P<0.05);電針組高于模型組(P<0.05)。見表3。
表3 大鼠腓腸肌中相關基因表達比較(2-△△Ct)
圖2 各組大鼠腓腸肌Western blotting
失神經(jīng)性骨骼肌萎縮導致的肢體痿軟、酸困無力屬中醫(yī)學“痿癥”范疇[9]。《靈樞·根結》認為:“痿疾者,取之陽明?!弊闳铩h(huán)跳為治療下肢癱瘓、肌肉痿痹的要穴。研究表明,電針足三里和環(huán)跳能誘導腓腸肌出現(xiàn)適應性肥大,促進肌衛(wèi)星細胞分化,提高骨骼肌運動耐力[10];并通過抑制過度激活的自噬水平,延緩失神經(jīng)骨骼肌萎縮[11]。
肌蛋白合成代謝的正常對維持骨骼肌質(zhì)量的穩(wěn)定十分重要[12]。mTOR/p70S6K信號通路是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的主要通路[13]。mTOR/p70S6K通路抑制,不利于肌細胞的分化和肌管的肥大[14];激活此通路將對肌肉生長起促進作用[15]。
mTOR是維持肌肉穩(wěn)態(tài)、促進肌肉再生的關鍵因子[16],也是參與調(diào)節(jié)mRNA翻譯的主要信號轉導樞紐[17],p-mTOR是其持續(xù)活化的標志。電針能上調(diào)衰老骨骼肌中mTOR和p-mTOR表達,促進蛋白合成,延緩衰老性骨骼肌萎縮[18]。
mTOR激活下游效應分子p70S6K、真核細胞翻譯啟動因子4E結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和真核細胞翻譯啟動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19]。在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的過程中,p70S6K與mTOR的協(xié)同性更好[20]。p70S6K被p-mTOR激活,繼而發(fā)生磷酸化,啟動蛋白翻譯過程[21],協(xié)調(diào)細胞增殖分化。對8月齡增齡性大鼠連續(xù)預防性電針干預6個月,能上調(diào)mTOR和p70S6K表達,促進肌蛋白翻譯與合成,從而減緩增齡性大鼠骨骼肌萎縮[22]。
在重新接受神經(jīng)支配的過程中,維持骨骼肌質(zhì)量的穩(wěn)定和活性,延緩其萎縮速度,是保持骨骼肌功能正常的關鍵。本研究表明,失神經(jīng)肌萎縮2周后,大鼠腓腸肌中mTOR、p-mTOR、p70S6K、p-p70S6K的表達升高,提示腓腸肌啟動自我修復;而電針能進一步上調(diào)mTOR/p70S6K信號通路相關蛋白表達并刺激其活化,促進肌蛋白翻譯與合成,延緩腓腸肌質(zhì)量下降。
綜上所述,失神經(jīng)骨骼肌萎縮后,電針能上調(diào)骨骼肌中mTOR、p70S6K蛋白及基因表達,進一步調(diào)控其磷酸化水平,激活mTOR/p70S6K信號通路,促進肌蛋白翻譯與合成,維持骨骼肌質(zhì)量和容積,達到延緩失神經(jīng)骨骼肌萎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