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玲
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提出,是強調立德樹人,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核心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學習方法,使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發(fā)展。學科的學習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小組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按照能力好、中、差進行編組,每人各有分工,設立一名組長進行學習任務的調配,讓他們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互助學習,實現(xiàn)共同進步,同時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當小組接到學習任務時,共同商討和研究,有效分析和解決問題,然后進行展示和交流。比如學生分角色朗讀三人對話,當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和勝任對話中的角色之后,再編寫對話: Please work in groups of three. One is a foreigner, the other two ask him some questions. For example: 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etc.
二、巧妙引導促進學生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巧妙的引導,不僅僅是為了突破難點,其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例如,在學習“Zoo”的故事情節(jié)中,為了讓學生學習新詞tall的讀音,我不是直接教授,而是讓學生讀ball的讀音,然后探索tall的讀音,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掌握了 -all這種字母組合的讀音。如果我們直接教授單詞的讀音,讓學生死記硬背,那么再碰到類似的問題,他們還是不會。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應把學生學會學習作為重點內容,凸顯其重要性。
三、利用閱讀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
對于閱讀我們應該首選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從能讀逐漸到會背,模仿老師讀,模仿多媒體讀等,同時要在音調方面進行指導和糾正,然后加強訓練,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次要選擇適宜閱讀的材料,適當引入課堂,以豐富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選擇的標準是難度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內容與教材相關,可以作為拓展提升的材料,也要符合學生學習興趣和生活實際。然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比如閱讀“His Name Was Steve Jobs”這篇文章,引導學生以時間為線索進行閱讀,抓住關鍵詞when, where, who, what, how, why等。最后進行閱讀評價,可以對個人評價,也可以對小組評價,發(fā)放小星星、小紅旗、小笑臉等,這些看似不大的東西能使教師的獎勵具體化,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人文素養(yǎng)。
四、參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英語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自覺地看英語、學英語和用英語,例如,利用校園廣播播放“每日一句英語”“每周一歌”,學生學習常用語句,學唱英語歌曲,了解這些歌曲的背景,豐富閱歷和知識儲備。其次還可以組織英語聚會、英語游戲、朗誦、歌詠、聽力、演講、猜謎、傳令、情景對話、表演小品等活動,這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有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和拓展知識。最后,在英語日開展相關活動,比如設計英語小報、雙語宣傳畫大賽、英文賀卡制作賽、英文歌曲大賽、英語技能大賽等。通過不同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是英語學習和拓展的需要,無論是學校還是班級活動,都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英語綜合能力。
五、利用活動培養(yǎng)學生情商
情商的范圍包含了情緒和人際關系的管理等,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這方面的滲透。例如:在課堂上我為學生講解服飾的相關內容,安排學生課后練習,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成小組準備“Fashion Show”.每組學生推選一至兩名同學當時裝模特,其余同學做服裝策劃及英語講解員。第二天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時裝模特穿著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服裝,戴上號碼牌到講臺上進行時裝表演。我當主持人問:“What is No.1 wearing? What colour is it?”臺下答對的學生可以做主持人,繼續(xù)比賽。最后評出最佳服裝策劃獎、最佳模特、最佳英語講解員,選出積分最高的小組為總冠軍。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將各種服飾單詞與實物聯(lián)系起來,還能練習這些單詞的寫法與讀音,并動手裁剪、動腦設計、自主搭配作品進行展示,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才能和自信。通過合作、交流、展示,學生初步形成領導力,增強溝通能力,從而促進情商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