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仙
到了圣彼得堡,第一站會去哪里?冬宮、涅瓦大街、彼得堡要塞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就像去到索契一定要找奧斯特洛夫斯基故居一樣,圣彼得堡也有一處深埋中國人集體記憶中的地方——“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很多中國人熟知的一句話。而打出這一炮的就是當時停泊在彼得格勒(現圣彼得堡)的傳奇巡洋艦“阿芙樂爾號”。
“阿芙樂爾”意為“黎明”或“曙光”。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原為沙皇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軍艦,該艦1896年“立項”,1897年開始建造,1900年5月11日建成下水,1903年起服役。經歷過三次革命和四場戰(zhàn)爭,而讓它聞名于世的還是參與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7年11月7日上午10時,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起草《告俄國公民書》,在“阿芙樂爾號”上向全國廣播。當日晚21時45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了“十月革命”的開始。
后幾經考證,現在大家比較一致的觀點,當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只是打了一顆“空包彈”,但其意義依然重大。正是在炮聲的指引下,起義的隊伍從四面八方沖進冬宮,于次日凌晨完全占領了那里。
如今,“阿芙樂爾號”早已遠離了往日的戰(zhàn)火與硝煙,只是靜靜地停泊在涅瓦河畔,接受著世界各地游客的巡禮。而前來參觀的游客,一大半都是中國人,這艘巡洋艦不僅是一艘經歷過多次戰(zhàn)爭的歷史遺產,更有著深刻的象征意義。
列寧格勒(圣彼得堡)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搖籃,是前蘇聯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鐵路、河運樞紐,也是蘇聯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沙”計劃時,一再強調要攻占“布爾什維克主義的發(fā)祥地”——列寧格勒,并狂妄地叫囂一定要把這個城市"從地球上抹掉"。
“寧死不屈,列寧的城市永遠是我們的!”這是列寧格勒人民面對氣勢洶洶的法西斯侵略者的有力回答。在德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列寧格勒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紛紛行動起來,拿起武器,投入到保衛(wèi)列寧格勒的英勇戰(zhàn)斗中去。
從1941年8月開始,這座城市陷入德軍鐵鉗的圍困將近900天,造成了人類史上最血淋淋的圍困。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據統(tǒng)計,列寧格勒城內共有642000人死于饑餓與嚴寒,20000多人死于德軍的空襲與炮擊,3200幢建筑被摧毀,城市面目全非,街道變成了瓦礫堆。戰(zhàn)后人們重建家園,將被法西斯炮火毀壞的古跡一一修復,經過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艱苦勞動,這座城市才又再現昔日風采。
如果你了解這段歷史,那么,當你漫步在圣彼得堡的大街小巷,看著涅瓦河波濤滾滾的浪花,又是另外一番心情。俄羅斯著名雕塑家阿尼庫申的代表作“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勝利廣場群雕”藝術的再現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蘇聯人民的頑強抗爭,在白夜的襯托下格外悲壯。
凡是來圣彼得堡的游客,都要來彼得保羅要塞看一看。俄羅斯人講:“莫斯科是俄羅斯的心臟,圣彼得堡是俄羅斯的靈魂,彼得保羅要塞是圣彼得堡的搖籃”。
彼得保羅要塞位于市中心涅瓦河的“兔子島”上。彼得大帝為了有利于控制出???,在兔子島建新的要塞,并親自做了要塞的設計。因為兔子島離波羅地海入口特別近,島的大小也適合建要塞,又剛好在岸邊,不給敵人留下登陸場。 要塞于1703年5月16日動工修建,這一天,后來被定為圣彼得堡“建城紀念日”。應該說圣彼得堡就起源于彼得保羅要塞的興建和發(fā)展,它是俄國同瑞典進行北方戰(zhàn)爭的前哨陣地。
為了建要塞動用了20萬民工和士兵,速度相當快,1704年4月建成,當時是木頭沙土建成的。當年六月,瑞典發(fā)現了要塞,派8千士兵進攻,彼得要塞經受了這次進攻考驗后,覺得木頭沙土的不牢固,改建石頭的要塞。1706年5月開始,把要塞建為石頭的,并正式起名為“圣彼得堡”。為了區(qū)分要塞和城市的名稱把要塞稱做“彼得保羅要塞”,把城堡稱做“圣彼得堡”。
彼得堡羅要塞本是作為防衛(wèi)瑞典人的防御工事而建,但建成后沒機會發(fā)揮軍事作用,卻淪為收押政治犯的國家監(jiān)獄。它寬厚的墻壁里筑有許多暗炮臺,以及陰沉、寒冷的單人囚室。拉吉舍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高爾基等許多十二月黨人都曾監(jiān)禁在這里。據介紹,到1917年之前,這里共關押了1500名囚犯??尚Φ氖?,彼得大帝的兒子阿歷克謝被控叛國罪在1718年成了第一個被關押的犯人,后在此被處死。1887年,列寧的哥哥亞·烏里揚諾夫試圖謀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殺害,年僅21歲。
圣彼得堡是俄羅斯革命的搖籃:1825年十二月黨人舉行的要求廢除沙皇、解放農奴的武裝起義,1905-1907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二月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及1917年的十月革命都發(fā)生在這里。有人說:“旅行的最高境界,是回到歷史的原點,猶如似錦的年華里那一抹穿越光與影的記憶。”在圣彼得堡你尤能感受這種革命的激情和英勇無畏的獨特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