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湖南長沙410081)
學習動機是激發(fā)學習者維持學習活動的動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目前,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已有研究如下。首先,在傳統(tǒng)學習環(huán)境下,劉家霞、辛濤等認為,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存在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1];佐斌和譚亞莉在探討初中生學習動機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中發(fā)現(xiàn),其不是單純的線性關系[2];隨后馬廣惠在外語學習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學習動機不能直接影響學習成績,但可以通過努力對學習成績產(chǎn)生影響[3]。其次,在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動機研究中突出了外部動機、任務價值、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研究。比如:高潔基于自我決定理論發(fā)現(xiàn),外部動機對在線學習投入的作用受學習者自主程度高低的影響[4];嵇艷和汪雅霜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人際互動是學習動機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產(chǎn)生影響的中介[5]。此外,龔少英、王禎等探討了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中任務價值和自我效能感既可對學習投入產(chǎn)生直接影響,也可通過動機調節(jié)發(fā)揮間接作用[6];而雷玉菊,周宗奎等探討了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下任務價值、動機調節(jié)等與個體學習投入呈顯著正相關[7]。
總的來說,研究者主要探討了學習動機因素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還未有云課堂環(huán)境中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相關研究。同時,從研究趨勢分析,研究者更加注重任務價值、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說明其間可能存在顯著相關。因此,本研究基于云課堂環(huán)境,以“網(wǎng)頁制作”課程為例,探討了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首先,從學習動機量表的六方面分析,其中,內在動機指學習者是源于自身好奇和喜愛等原因參與學習,外在動機指學習者的學習受到外界刺激(如獎勵和懲罰等)的影響,任務價值是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重要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等方面的認知,控制信念指學習者通過努力將產(chǎn)生積極結果,學習自我效能是學習者對自身完成任務的自信心等。其次,就學習者分析部分,本課程是校本課程,學習者源自自愿選擇本課程的學生,即學生是源于自身對網(wǎng)頁制作課程的興趣和喜愛才選擇本課程。因此,在涉及學習者自身興趣等方面的內在動機可能不存在顯著差異,相反,在涉及學習任務方面的任務價值和學習自我效能等可能存在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的學習效果特指學習者的期末作品成績。最后,結合文獻回顧,提出以下兩點假設:
H1:學習動機(除考試焦慮外)與學習效果存在正相關;
H2:任務價值和學習自我效能感在學習效果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本研究選取長郡雙語實驗中學參與“網(wǎng)頁制作”課程的初一學生30名,有效問卷30份,其中,男生26人(86.7%),女生4人(13.3%)。
文章使用的學習動機量表包括內在動機、外在動機、任務價值、控制信念、學習自我效能感、考試焦慮六部分。
1.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8]
該量表選自Wang,L.C.和Chen,M.P.(2010)編制的動機量表,包括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兩部分,每部分各3個項目。量表采用5點計分,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內在動機得分越高,表明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越強,外在動機得分越高,表明學生學習的外在動機越強。在本研究中內在動機量表的α系數(shù)為0.76,外在動機量表的α系數(shù)為0.83。
2.任務價值量表[ 9]、控制信念量表[10]、學習績效自我效能量表[11]和考試焦慮量表[12]
這四個量表都選自Paul R.Pintrich、David A.F.Smith、Teresa Garcia和Wilbert J.McKeachie編制的MSLQ量表中的任務價值、控制信念、學習績效自我效能和考試焦慮分量表,分別由6、4、8和5個項目構成。量表采用7點計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其中,任務價值量表分數(shù)越高,表明學生對課程材料趣味性、重要性和有用性的感知越高,該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值α為0.90,在本研究中α系數(shù)為0.88;控制信念量表分數(shù)越高,表明學生越努力,該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值α為0.68,在本研究中α系數(shù)為0.60;學習績效自我效能量表分數(shù)越高,表明學生完成這項任務的信心越大,該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值α為0.93,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α系數(shù)為0.93;考試焦慮分數(shù)越高,表明學生的考試焦慮感強,該量表的科隆巴赫系數(shù)值α為0.80,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α系數(shù)為0.88。
本研究使用的量表是基于以上量表,并結合云課堂實際教學情況,將量表統(tǒng)一制定為5點計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同時,α系數(shù)是量表測量內部一致性的一個指標,α值介于0和1之間,若α值0.8以上表明信度不錯,α值0.6以上表明信度可接受。修改后量表的α值都在0.6及以上,表明該量表的信度可接受,即量表可用。
本文基于研究假設,使用SPSS23.0進行相關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和回歸分析。
根據(jù)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從統(tǒng)計學上的平均值(M)和標準差(SD)分析,其中,內在動機高于外在動機和任務價值,學習自我效能高于控制信念,考試焦慮的平均值最低,標準差最大。說明大多數(shù)學習者的內在動機強于外在動機,且擁有較好的學習自我效能感。
表1 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為了了解學習者學習動機在學習效果方面是否存在差異,本研究采用了獨立樣本t檢驗。其中,學習效果分為A、B兩類,A類表示學習者期末作品總分在85分及其以上,B類則位于60分至85分之間。結果如表2,具體表現(xiàn)在:(1)A類學習者在任務價值方面的均值高于B類,且存在顯著差異。說明A類學習者認為學習任務的重要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更高,且學習者學習效果受任務價值的影響最為顯著。(2)A類學習者在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控制信念和學習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均值都高于B類,但不存在顯著差異;相反,在考試焦慮方面,A類學習者的均值低于B類,也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控制信念、學習自我效能感和考試焦慮等方面不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
表2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獨立樣本t檢驗
為了了解學習者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相關分析,本研究探討了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皮爾遜相關系數(shù)。結果如表3,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1)任務價值和學習績效自我效能與學習效果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學習內容的重要性、趣味性和實用性越高,學習者的學習效果越好。同樣,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學習效果也越好。(2)內在動機和控制信念與學習效果存在正相關,但不顯著。說明內在動機和控制信念對學習效果沒有直接影響。(3)外在動機、考試焦慮與學習效果呈負相關。說明學習活動中的獎懲機制和學習者的考試焦慮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了副作用,但不顯著。
表3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相關性分析
從上述相關分析得知,任務價值與學習效果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且對學習效果的影響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此外,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和學習自我效能感都通過任務價值對學習效果發(fā)揮作用,控制信念則通過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效果發(fā)揮作用。為了探究這些因素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大小,采用了回歸分析,結果如表4。
表4 任務價值、學習績效自我效能的回歸分析
首先,以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和學習自我效能為自變量,任務價值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從回歸分析的顯著性(p值為.321、.107和.069)看,影響并不顯著。說明任務價值作為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和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效果影響的中介作用并不顯著。
其次,以控制信念為自變量,學習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從回歸分析的顯著性(p值接近于0)看,影響顯著;從標準化系數(shù)Beta值分析,影響系數(shù)為.776。說明控制信念以學習自我效能感為中介對學習效果的影響顯著。
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一直是相關研究的熱點話題,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課堂下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成為了新的關注點。因此,本研究基于云課堂學習環(huán)境,以“網(wǎng)頁制作”課程為例,運用統(tǒng)計學理論與工具分析了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并驗證了兩點假設:其一,學習動機(除外在動機和考試焦慮外)與學習效果存在正相關,值得說明的是,外在動機與學習效果呈現(xiàn)了負相關。主要原因在于:在課程教學中無獎懲機制,說明無獎懲機制對學習者外在動機具有一定的消極作用,從而產(chǎn)生對學習效果的負面影響。其二,任務價值對學習效果的影響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且任務價值和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直接因素。主要原因在于:該課程屬于校本課程,學習者源自自愿選擇該課程的學生,學習更易受任務趣味性等方面的影響,即與學習效果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的是任務價值和自我效能感。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了控制信念通過自我效能感對學習效果產(chǎn)生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