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玥 于耀翔 陳英 馬一博 張永達
【摘 要】電子讀物的蓬勃發(fā)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高效便捷的優(yōu)勢也催生了高校對無紙化教材的需求。論文從電子教材的現(xiàn)狀入手,結合對學生和高校教師的調查訪問,探究電子教材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前景。
【Abstract】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reading materials has attracted people's wide attention, and its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have also given rise to the demand for paperless teaching materials in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th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and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of students and college teachers, the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關鍵詞】電子教材;大學生;現(xiàn)狀;可行性
【Keywords】electronic textbooks; college students; situation; feasibility
【中圖分類號】C43;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7-0081-02
1 電子教材發(fā)展現(xiàn)狀
電子教材在高校中的應用還處于初期試用適應階段,高校學生對電子教材可能持觀望態(tài)度。由于電子教材未曾在高校進行過系統(tǒng)的普及和推廣,學生對電子教材的認識多數(shù)來源于網絡或周圍老師、文獻資料以及與同學交談中零碎的知識,對其了解似是而非,故部分學生對電子教材了解程度持不確定態(tài)度。
1.1 高校學生愿意使用電子教材
根據(jù)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僅僅8.08%的受訪者不愿意為任何課程訂購電子教材。該數(shù)據(jù)說明很少一部分人對電子教材持完全否定態(tài)度,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個人習慣及許多其他因素造成。但是,超過90%的受訪者接受并且愿意使用電子教材,只是對于不同性質的課程,使用意愿有所不同。
由此可見,重要性越低的課程,教材使用效率往往越低,出于便捷程度或經濟因素的考慮,受訪者使用電子教材的意愿越強烈。反之,課程越重要,教材的使用就會越頻繁,效率也就隨之上升,這種情況下就會有一部分人延續(xù)原始的閱讀習慣,繼續(xù)使用紙質版教材。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課程性質是影響大學生選購電子教材的重要因素,學生在選購教材的時候對電子教材是有一定需求的。
1.2 電子教材具有優(yōu)勢
①紙質教材后續(xù)處理困難,高流通性和后續(xù)處理便捷是電子教材的一大優(yōu)勢。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教材處理的眾多方式,但71.71%同學并未對舊教材采取任何處理措施,只有3.49%的同學對教材幾乎都處理了,還有24.81%的同學選擇了有一部分未處理的選項,選擇直接扔掉的人占比14.73%。有些舊書使用頻率不高,占地多且不易存放,因此很多同學選擇直接扔掉。但很多教材仍有八九成新,直接扔掉會造成資源浪費,所以大部分同學選擇了借給別人或與別人交換,占比67.05%。這種處理方式能實現(xiàn)教材的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省了資源。同時熟人之間的教材交換保證了二手書的來源,直接交接也省去了很多麻煩。與這個選項占比同樣多的是不做處理的選項,占比66.67%。很多專業(yè)課和基礎課教材對以后考研還有用處,很多同學選擇留待以后使用。同時,有31.78%的人選擇了賣舊書這個選項。有些使用頻率不高但保存完好的舊書,可以選擇賣給二手書商,既節(jié)省了資源,也能得到一筆回報,實現(xiàn)了教材的流通。
因此,紙質教材后續(xù)處理問題大,亟待解決。而電子教材的使用可以徹底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②紙質教材的價格偏高,較低價格是電子教材的另一大優(yōu)勢。
有27.13%的受訪者認為現(xiàn)在的紙質教材的價格偏貴而無法接受。此外,有13.18%的受訪者表示教材的利用率不高而無法接受紙質教材的價格。不僅如此,38.76%的受訪者認為部分紙質教材很貴,但大體可以接受。
由于紙質書的材料、印刷成本以及運輸費用,紙質書的價格比電子書高是必然的。對于經濟有困難以及課本使用效率不高的學生,紙質教材的比較高的價格讓他們無法接受。相比之下,電子教材便于生產和傳播,省去了紙質教材的許多生產費用,使得電子教材在價格上更具優(yōu)勢。
③ 電子教材有利于學生和老師之間資源的共享。
目前的課堂資源傳輸,主要以課堂聽講、學生筆記、老師課件為主,并且存在主動性的問題,學生可能會因為覺得麻煩或者不及時而錯過一些吸收知識的機會。但如果有合適的電子設備,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將自己的課件內容、筆記情況實時分享給學生,課下也可以將學習資料等其他一鍵傳輸至學生的電子設備,學生可以及時反饋學習情況并且持續(xù)跟蹤學習,這樣除了在課堂上的時間,課下的時間也可以有效利用起來。
2 電子教材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電子教材的推廣需要方便快捷的購買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學校訂購方便快捷,占比87.98%。雖然價格優(yōu)勢不大,但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學校統(tǒng)一訂購教材。此外,有55.43%的同學選擇了網上購買的渠道。網上購買比較耗費時間,但價格相對較低,選擇也更多更豐富,可以比價。選擇買舊書和向熟人借的同學分別占比46.51%和51.94%。買舊書和向熟人借這兩種渠道成本更低,同時實現(xiàn)了對教材的循環(huán)利用,是最環(huán)保的方式。然而有些教材更新過快,舊書版本不同會給學習帶來一些問題。另外,舊書的書籍質量參差不齊且來源不明,需要拿到手自行消毒,衛(wèi)生質量也是影響二手書流通的一個因素。雖然如此,向熟人借可以避免書籍來源不明的一些潛在問題,因此選擇的人更多。
因此,電子教材不僅方便更新,也不存在二手書籍常見的問題,方便流通。大多數(shù)同學在選購教材時考慮了方便度和價格兩方面的問題,電子教材價格低廉,如果有方便快捷的購買渠道,會更加方便推廣。
2.2 電子教材分散注意力、有違閱讀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除了長期紙質教材的使用習慣,能夠成為推廣電子教材阻力的因素還有很多。其中84.62%的受訪者對電子教材是否會對學習效率有所影響產生了顧慮,認為電子教材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率。該點雖然較為主觀,但是又無法忽視。學習效率很大程度上不取決于教材是電子版還是紙質版,更多得取決于使用者本身。即便如此,上述的擔心也不能說是多余的,紙質教材是多年的使用習慣,如果換成電子教材,一是電子設備在課堂上的使用從此變得名正言順,二是電子教材的新鮮感可能會分散一定的注意力。
2.3 制定電子教材需要統(tǒng)一的規(guī)范標準
目前,高校的電子教材還在探索階段,沒有統(tǒng)一規(guī)范標準,基本上是各自為政,自我開發(fā),導致電子教材標準各異、體系混亂,達不到資源共享,造成資源浪費。制定電子教材規(guī)范標準,一要規(guī)范技術標準,其技術應符合相關設備和軟件要求,既要實現(xiàn)人機交互,又要便于學生學習操作。二要規(guī)范內容編寫標準,既要符合傳統(tǒng)教材編寫的原則和要求,又要體現(xiàn)電子教材編寫的特殊要求。三要規(guī)范設計標準,按照電子教材的設計功能可劃分為教學設計、媒體設計和軟件設計等標準。四要規(guī)范閱讀格式標準,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電子教材,因不同出版商開發(fā)的電子教材閱讀格式差異,存在與不同閱讀設備不兼容問題[1]。
3 電子教材發(fā)展前景
3.1 教材需求量大,電子教材很有市場
問卷結果顯示,只有4.26%的同學一學期使用的教材數(shù)量在5本以下,絕大部分同學一學期需要用5本以上的教材。其中,74.81%的同學需要5~10本教材,有20.93%的同學要用到十本以上教材。
因此,大部分同學對教材的需求量很大,為電子教材提供了客觀的市場。
3.2 高校老師對電子教材的長遠發(fā)展持積極態(tài)度
對于電子教材的發(fā)展前景這一問題,我們也與高校老師進行了討論,受訪教師多數(shù)不否認電子教材在未來會成為教學材料的主流和發(fā)展趨勢,也認可電子教材可能給學生帶來的種種便利。但是他們認為,現(xiàn)階段,從中國的經濟情況、教育狀況以及學生的數(shù)量上來看,電子教材的推廣仍舊困難重重甚至是看不到希望。出版技術、電子閱讀設備以及閱讀習慣都是阻礙電子教材的攔路虎。電子教材的發(fā)展需要學生有閱讀電子書的習慣,而這種閱讀習慣必須從小培養(yǎng)。因此,當代大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十幾年的紙質書閱讀習慣,因此電子教材恐怕難以被多數(shù)人接受。
綜上所述,高校紙質教材就目前來說的有需求市場的,并且在未來是一個必然的發(fā)展趨勢,但是要真正成為主流的媒介還需要克服種種困難,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
【參考文獻】
【1】謝存德,譚榮華. 對高校使用電子教材的可行性思考[J]. 阜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4, 25(1):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