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梅
教學目標:
1.了解文中人物的高超技藝,思考他們的“奇”,對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
3.了解一些我們身邊的奇人,以及他們對我們的存在對我們的影響
教學重點:
1、了解“俗世奇人”——“泥人張”、“楊巴”的高超技藝及過人智慧。
教學難點:
了解一些我們身邊的奇人,以及他們對我們的存在對我們的影響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林嗣環(huán)筆下的口技人僅憑一張嘴就能將各種聲音表演的惟妙惟肖,以至于聽眾為之緊張、放松、恐懼甚至于想逃跑;魏學漪筆下的雕刻人王書遠能用徑寸之木雕刻出宮室、器皿,能在長不盈寸的核桃上再現(xiàn)蘇軾泛舟赤壁的情景,可見世間奇才之能耐啊!今天我們再來見識見識馮驥才先生筆下的俗世奇人吧。
一、情景自學:我來尋——奇
自由朗讀,感知課文
1、文章敘述了哪兩位奇人?
(“泥人張”和楊巴)
2、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來表現(xiàn)“泥人張”是個“俗世奇人”呢?
(“泥人張”智斗“海張五” 伶牙俐齒的楊巴緩解與李中堂的尷尬場面并獲賞)
二、合作互學:我來品——奇
1、泥人張、楊七、楊巴的“奇”各自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泥人張沉穩(wěn)、干練,面對他人的羞辱鎮(zhèn)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他胸有成竹,后發(fā)制人。面對無端羞辱,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予以回擊,一招制勝。這是一位個性內(nèi)斂、應對從容的奇人。
楊七的“奇”主要在于小吃制作中構思的奇妙和手藝的精巧。
楊巴的“奇”在于隨機應變,處亂不驚。)
2、挑戰(zhàn)好嘴
3、作者更需要我們在“奇人”身上尋找什么呢
(小人物 大智慧)
三、合作互學:我來悟——奇
1、為身邊的人點贊
2、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俗世奇人”?
八、課堂總結
《俗世奇人》中說道:“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須要有絕活”。我們也可以發(fā)展自己拿手的或感興趣的事情,讓自己成為那獨一無二的“奇人”,制造出驚喜,給他人和生活帶來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