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昌
摘要:將物理生活化具有深厚意義。物理提取于生活發(fā)現,將其再重新化為生活可以讓學生感覺貼切;將物理生活化,有益于在教學之中構建合理易懂的知識體系。如此物理不再浮于知識表面,為物理找到科學的、現實的依據和基礎。本篇文章就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施現狀進行研究和討論。
關鍵詞: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有效性
一、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
1.物理生活化的教學觀念。物理生活化教學觀念主要承擔者是物理教師,一個優(yōu)秀的物理教師應當有深厚的知識功底和卓越的教學才能。而體現一個教師是否優(yōu)秀重要標準就是能否把握社會的潮流,將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各類現象相聯系,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不曾注意的小細節(jié),以此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物理并在生活中應用物理。
2.物理生活化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即是課堂實例、課本知識等。豐富有趣的教學資源對于教學無疑是一大助力。要求物理生活化,首先得要求教師要有生活化觀念,其次就得是教學資源生活化。將課本教材上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現實小現象,在教材之中穿插有關生活現象細節(jié)圖片,對于學生而言,通俗易懂、豐富有趣。以初中魯教版物理素材為例,其中便包含了此類問題:雪糕冒氣下沉、筷子折了、鏡子里有個我、鎢絲燈燈絲神秘消失、霧凇現象、誰在冬天晾干了我家的衣服……諸如此類,在學生瀏覽預習教材的過程中,便可以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互動,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趣味性。
此外,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播放適當時長的物理相關視頻,既拓寬學生視野,又能夠解答目前所未接觸一些現象,這樣無疑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師講課效率。
3.物理生活化的教學設計。將物理進行生活化教學設計,無疑是對教師的一大考驗。無論是課堂之上的實例導入、課本內容的講解,還是教學語言的表達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都需要科學有效,聯系生活進行引導。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就應考慮如何運用生活語言解釋書面語言,考慮課程連貫性,考慮課后作業(yè)與現實生活的相關性,以及知識教學的系統(tǒng)性。
二、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下,初中物理倡導教學生活化,通過導入生活實際與物理知識密切關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知識的能力,并且學以致用,同時提高他們的實際生活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仍然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1.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貫徹落實有待加強
新課改重點強調了在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核心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念的貫徹落實目前還處于初期階段,仍然有一個逐漸發(fā)展的過程,需要逐步加以完善。部分教師甚至沒有真正理解其內涵和重要意義,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與方式。同時,教學是一個互動雙向、教學相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具備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組織實施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自己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而在引導學生如何觀察生活、如何把物理知識和生活常識相結合做得不夠。而初中階段恰恰需要老師最大程度上引導學生去自主觀察生活、了解生活,并結合物理知識的學習,更多地去思考、去判斷、去分析。
2.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待強化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還是主要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模式,重點是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強化記憶,采取滿堂灌教學和題海戰(zhàn)術,有意或無意忽略了理論與實踐、問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這樣的課堂教學就顯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學生失去了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產生抵觸心理和厭學情緒。有時即使教師聯系生活實際來講解書本上的物理知識,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在其中的主體性作用,更多的是教師“自編自導自演”,導致學生無法實際構建學習與生活的聯系,妨礙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fā)揮,這在本質上也違背了實施教學生活化的初衷。
3.生活化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有待提升
物理生活化教學需要相關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作為支撐,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主觀和客觀因素的限制,生活化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仍然很大的提升空間。首先,自制教具使用。自制教具的制作過程有時候會很繁瑣也很消耗老師的時間和精力,可是自制教具對學生更好更深入的學習物理知識是非常有益的。借助自制教具,可以改變刻板抽象、枯燥乏味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形成更加直觀深刻的印象和沖擊,強化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激發(fā)更深入學習和探索知識的欲求。目前來看,自制教具缺乏多元化,缺乏與教材的同步性、多樣性。其次,教學實施環(huán)境。由于教師上課課時不充分和學校的儀器設備等教學基礎設施不充分等原因,導致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存在很大阻礙,這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或廣大的農村地區(qū)體現得特別明顯。最后,教學設計內容。課堂導入形式主要采用小視頻、小故事、生活事例和PPT,缺乏創(chuàng)新和變化;在課后作業(yè)方面,教師們還是傾向于傳統(tǒng)的練習冊和試卷,而不是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動手去操作,親身去體會;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導致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效果短期內難以顯現。
三、總結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因此,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總結生活經驗,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銜接,使其在自主學習物理知識的情況下,拓寬思維,增強物理教學的直觀性與生動性,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發(fā)揮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巍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淺探[J].考試周刊,2017,(2):147。
[2]黃潔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6,(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