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摘要:本文以做適應互聯網+教育時代的班主任為研究方向,圍繞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作出及時的調整。本文闡述了互聯網+教育時代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行為方式以及班級管理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因此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下,班主任需要合理利用網絡,將網絡作為教育輔助手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積極利用互聯網中的優(yōu)勢資源。并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交流,發(fā)揮兩者的力量,共同促進教育的進步。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班主任;教育工作
一、前言
互聯網+教育就是在互聯網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互聯網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教育模式,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互聯網發(fā)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互聯網+教育時代下,對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班主任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做出調整,以適應互聯網+教育時代的發(fā)展。
二、互聯網+教育時代下班主任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學生身心發(fā)展受到影響
除了文化教育之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給學生身心發(fā)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成為當下班主任主要教學任務之一。網絡將實體事物轉換成虛擬事物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帶給學生的是感官上的沖擊。由于從網絡獲取信息渠道廣、信息量大、獲取速度快的特點正好迎合了學生好奇的心理,虛擬世界學生情感以及心理的變化,班主任無法及時了解到,這給班主任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二)學生行為方式受到影響
互聯網+教育時代,學生除了從課堂上獲取知識以外,會從網絡上獲取書本上所沒有的知識,以滿足自身對于新知識的需求。但是在學生獲取網絡信息時,一些負面的信息也充斥著學生的生活。比如網絡上的一些游戲,學生往往會沉迷于其中,占用學習的時間。另外網絡上一些負面新聞,其中的暴力事件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致使學生的精力分散、情感消極等。而這些對班主任管理班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礙,教師需要采取正確的措施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合理規(guī)劃時間,屏蔽網絡上的負面消息,無形之中加重了班主任的教學工作。
(三)班級管理制度無法適應新時代班級管理需求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班主任為了方便管理班級,會將班級管理工作交給學生干部,任命一些學生為班長、學習委員等,讓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同時將班級管理工作分化,通過宏觀調整對整個班級進行管理。但是互聯網+教育時代下,學生的思維領域擴大,交流機會減少,無法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合理調控。另外學生從網絡上產生的一些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制度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班級管理需求,班主任需要根據互聯網+教育時代發(fā)展特點,重新制定新的班級管理方式。
三、為適應互聯網+教育時代采取的策略
(一)班主任需先認知網絡
班主任首先辯證地看待網絡,從網絡所帶來的影響認知網絡,班主任只有深入網絡之后才能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識別和監(jiān)督,使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避開網絡中負面消息。班主任對網絡作充足了解之后,能夠利用網絡中的優(yōu)勢資源幫助學生學習,告訴學生可以通過哪些渠道獲取一些幫助學習的資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知識講解,以理論+實踐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教師要合理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發(fā)揮其教育功能,讓其成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并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二)引導學生正確上網
互聯網的發(fā)展,打破了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網絡上的負面信息對于學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班級中一些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往往在接受新鮮事物上會優(yōu)于常人。在瀏覽網頁時,經常會被一些跳出的網頁所吸引,并且沉迷于此。而微信、QQ等一些交流平臺的出現,讓學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近,學生會沉迷于通過網絡平臺與他人進行交流。此外,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會經常將自己投身到虛擬世界中,從虛擬世界中找存在感。這個時候班主任需要及時站出來,告訴學生網絡中一些負面消息的巨大危害,引導學生合理規(guī)劃時間,將重任放到學習上來。
(三)搭建跨時空的學生成長網絡空間,促進學生生命成長。
班級建立自己的班級QQ群、微信群,班級空間,班級論壇,延伸教室內涵,讓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空間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班主任運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與學生間進行對話交流,指導學習、答疑解惑、分享生活、探討人生,延伸了學生學習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利用“微信閱讀”等APP向學生和家長推薦優(yōu)秀書籍和美文,促使學生、家長和老師進行共閱共寫,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文化素養(yǎng)及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網絡素養(yǎng)。
(四)開發(fā)班級網絡課程,形成多樣化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多樣化的生命成長。
比如電影課程,針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規(guī)律,通過精選電影,形成不同系列。班級根據需要,推薦學生和家長利用學生周日放假時間回家觀看或組織學生統(tǒng)一觀看的方式,讓學生和家長觀看電影,然后寫觀后感或影評,在網上進行交流碰撞。通過這些電影中知識及正能量的傳播,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生命的成長。有條件的班級還可以編輯班級課程《勵志視頻集》,制作和精選5分鐘左右的勵志視頻,定時在班級播放,并上傳到班級網絡空間,學生觀看后書寫日志并發(fā)布到班級空間或論壇中,學生也可回家后在網絡上與同學家長共同分享,以豐富學生的生命成長內涵。
(五)利用“互聯網+”搭建家校共育平臺,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現代社會,家校共育更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利用“互聯網+”,可以組建班級QQ群,微信群,建立班級空間,實行家長開放日、建立家長學校。班主任可以隨時隨地與家長進行交流,使家校共育更加及時與全面。還可以采用中國電信愛家ITV、“想家.愛心小屋”等平臺,使家長可以在遠程參與班級教學活動,讓家長打破了空間的局限性,參與到家校共育活動中來??傊?,充分利用互聯網,將學校、家庭與學生聯系在一起,加強了三者之間的溝通,共同促進學生教育的進步。
四、小結
互聯網的發(fā)展,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加豐富,但是同時也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教學中,一味阻止學生接觸網絡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并且可以將互聯網作為班級管理的一個輔助手段?;ヂ摼W+教育給班主任管理班級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這并不代表需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味追求互聯網+教育的發(fā)展,而是將二者融合,使班主任的工作得到更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吉民, 劉菊. 如何做一名適應"互聯網+教育"時代的班主任[J]. 新校園旬刊, 2016(12).
[2]羅雯. 論中職班主任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新挑戰(zhàn)[J]. 教育:00173-0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