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 目的:觀察保留乳房手術對早期乳腺癌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隨機將所選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觀察組行保留乳房手術,對兩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術治療的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良好,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關鍵詞】 乳腺癌; 保留乳房手術; 臨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8.06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8-0-03
乳腺癌屬于女性常見腫瘤疾病之一,不僅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時也嚴重危害患者的心理健康,因針對性治療手段不足,因此需要給予早期治療[1]。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療中,常見方法為手術治療,且以根治術為主,但此種治療方式的應用通常會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2]。對于此,本文擇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觀察采用保留乳房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所選患者均經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納入標準:(1)經過彩色多普勒超聲、X線、實驗室檢查確診患者為Ⅰ~Ⅱ期乳腺癌。(2)所選患者均提出保留乳房的要求。(3)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病灶局限,腫瘤與乳頭相距3 cm以上,腫瘤直徑0.6~2.2 cm,并未出現彌散性淋巴結轉移及鈣化。排除標準:(1)存在對治療效果產生嚴重影響的疾病,如嚴重心肺系統(tǒng)疾病、其他腫瘤,哺乳期婦女、孕期婦女。(2)無法完成或耐受治療的患者。隨機將所選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者,年齡38~62歲,平均(43.8±6.8)歲;觀察組40例患者,年齡39~63歲,平均(43.9±6.7)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采用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研究?;颊呔獣圆⑼鈪⑴c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次研究已經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選擇平臥位,先行消毒與麻醉,以腫瘤部位未依據,并結合乳房大小作縱向或橫向梭形切口,注意在腫瘤邊緣相距3 cm位置作切口,分離胸大肌筋膜和乳腺,清掃腋間、胸大肌及胸小肌淋巴結。
觀察組行保留乳房手術,選擇平臥位,作常規(guī)麻醉和消毒,在乳房邊緣與腫瘤相距2 cm位置切開,通過縫線標記切緣內外、上下緣、基底部、乳頭等方向,完成標記后制作冰凍切片做病理檢查,如果檢查切緣為陽性則擴大切除范圍,直至病理檢查結果為陰性,以檢查可見癌性浸潤邊緣則為陰性標準,對內側至胸小肌深面、外側至背闊肌、上側至腋靜脈作淋巴結清掃。
術后兩組均行以放化療,針對雌激素受體為陽性的患者,完成化療后行內分泌治療。
1.3 臨床觀察指標
根據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判定兩組臨床效果:雙側乳房外觀良好且對稱,患側乳房皮膚光滑,影像學檢查顯示病灶消失為顯效;雙側乳房對稱,皮膚比較光滑,影像學檢查顯示有微小病灶為有效;雙側乳房不對稱,光滑度差,影像學檢查病灶無明顯變化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觀察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量、術后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為75.0%,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0%,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乳腺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乳腺癌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且近些年其發(fā)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3]?,F階段,針對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特別是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根治術是經典手術方式,但此種術式皮下積液、局部皮膚壞死、患側上肢腫脹等[4]。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相比于傳統(tǒng)根治術,盡管將胸大肌及胸小肌進行保留,但切除范圍相對較大,與現代女性對人體美學要求不符合,特別是年輕女性,同時此種術式的應用容易出現復發(fā)情況,影響手術成功率[5-6]。
據相關研究指出,乳腺癌早期患者有血行轉移癥狀,淋巴轉移途徑呈無序性,局部治療方法不會影響乳腺癌預后[7]。近些年伴隨乳腺癌生物學研究的深入進行,加上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為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提升,乳腺癌治療方式也發(fā)生變化,即逐漸縮小乳腺癌手術切除范圍,保留乳房手術就是常見的手術方式之一[8]。該術式可以作為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療的首選方式。伴隨乳腺癌患者對治療要求的不斷提升,因此針對早期乳腺癌患者來說,除疾病治療之外,還需要保留乳房完整性[9-10]。
本次研究中,采用保留乳房手術治療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7.5%)高于對照組(75.0%),且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5.0%、20.0%,由此可見保留乳房手術的效果更佳。保留乳房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小,整形效果好,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術后功能完整,可以使患者生活質量提升[11]。
病灶切除范圍與局部復發(fā)和局部轉移之間的聯(lián)系是醫(yī)生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據相關研究指出,保留乳房手術復發(fā)危險因素通常在腫瘤邊緣2 cm以內,所以有學者建議保留乳房手術切除的安全范圍在癌旁2 cm[12-13]。另外,為保證臨床效果,患者術后需要給予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使保留乳房的美學功能得到保障[14-15]。因本文樣本量較小因此可能會對這一結果產生影響,所以有必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對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術治療的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良好,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文福,姚亮.保留乳房手術應用于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yī)藥,2016,1(3):195.
[2]王加林.保留乳房乳腺癌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手術指征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9):104-105.
[3]王慶祝.探討保留乳腺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1):97-98.
[4]范賓.分析對早期乳腺癌實施保留乳腺手術臨床效果及作用[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11):1384-1385.
[5]李崎,吳偉主.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6,54(34):46-48.
[6]洪偉豐,陳薛連.乳腺癌保留乳房手術后的放射治療觀察[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7,27(1):170-172.
[7]周強.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32):100-103.
[8]耿鳳勇,鄭穎慧,馬小寧,等.改良根治術和保乳術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7,23(11):114-116.
[9]李婷,劉新梅,李思涵.乳腺腫瘤整形保乳手術與非整形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臨床比較[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10):2037-2039.
[10]孔令君.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效果對比[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2):114-115.
[11]張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根治手術后治療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有效性分析[J].醫(yī)藥,2016,2(7):224.
[12]郭廣增.早期乳腺癌患者實施保留乳腺手術的臨床療效[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2):74-76.
[13]蔣啟文.早期乳腺癌保留乳腺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 112.
[14]全勇輝,魏春生,孫寶林,等.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療效對比[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5,53(1):120-122.
[15]姚永強,方紅,解繼平.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80例臨床療效比較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2):10-11.
(收稿日期:20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