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彪虎,郎佳寶,李文學
摘要:近代研究表明,豬在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和疾病發(fā)生機制等方面與人體較為相近。皮膚移植、異種肝臟移植、動物營養(yǎng)研究,近代臨床醫(yī)學上有大量用豬作為實驗動物模型進行研究的案例。然而,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人們開始意識到麻醉的重要性,麻醉的好壞是決定臨床實驗是否能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麻醉效果影響到手術能否精準的進行,甚至關系到實驗的成敗。
關鍵詞:豬;全身麻醉;探討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8.030
1 豬全身麻醉的概況
全身麻醉是指利用某些藥物能夠廣泛的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通過對神經系統(tǒng)的抑制使機體的意識、感覺、反射和肌肉張力可逆的喪失一段時間的麻醉方法。麻醉藥對機體的神經系統(tǒng)麻醉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由淺至深逐漸完成的。麻醉狀態(tài)首先到達大腦皮層,后到達腦干,隨著植物性神經反射受到抑制,脊髓的骨骼肌反射和肌緊張力反射也逐漸受到抑制。最后,麻醉擴展到延髓。麻醉深度的要求與手術或實驗要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麻醉一般可分為四期,第一期痛覺遲鈍期、第二期為興奮期、第三期為容忍期、第四期為呼吸暫定期。
隨著近代科學的飛速發(fā)展,麻醉藥物的深入研究,麻醉藥的麻醉機理得到了進一步完善。脂質學說、突觸學說、蛋白質學說、基因學說此四大麻醉機理學說,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與認知。脂質學說是全身麻理論的經典學說,形成了著名的 Meyer-Overton 法則。突觸學說由Richards CD 等(1983)根據以往的研究結果,提出了全麻機理的突觸學說。20世紀80年代,分子生物學及膜片鉗技術促進了蛋白學說的形成,蛋白質學說認為全麻藥的作用部位是蛋白質,逐步形成并提出了全麻藥作用機制。隨著對麻醉機理研究的深入,使麻醉機理進入基因作用時代,基因學說也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1]。目前,對于全麻分子學機理的研究越來越多地集中在細胞系統(tǒng)傳導系統(tǒng)方向,其中對細胞受體的研究尤為突出,但隨著對其機理的進一步研究基因學說會解開麻醉機理。
國內外研究豬的全身麻醉有幾十年的歷史,主要的給藥途徑有靜脈、肌肉、腹腔和吸入麻醉。在臨床麻醉時要對動物進行術前給藥,鎮(zhèn)靜安定藥用于麻醉前給藥。豬常用的鎮(zhèn)靜藥為吩噻嗪類、丁酰苯類和苯并二氮卓類。鎮(zhèn)靜藥物主要作用之一是用于保證動物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這時需要較大的劑量。但要注意增加劑量的同時可以導致藥效增強或產生麻醉作用。鎮(zhèn)痛藥主要與全身麻醉藥配合應用,減少麻醉藥的劑量,起到協(xié)同作用。豬常用的鎮(zhèn)痛藥為嗎啡、可待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布托啡諾,丁丙諾菲等。
現(xiàn)今大量的麻醉藥應用于臨床治療與試驗應用中,各種藥物的麻醉機理得到了進一步了解,在此基礎上復合麻醉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現(xiàn)今豬臨床上的麻醉多為復合麻醉。復合麻醉是指同時或先后應用兩種及以上的麻醉藥、麻醉方法及麻醉治療的臨床麻醉技術,以達到滿意的術中及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為外科手術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確保患畜安全和術后順利康復。縱觀麻醉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進程,可以看出無論在醫(yī)學外科領域,還是在獸醫(yī)外科領域,人們一直在不懈地研究一種理想的麻醉藥品和麻醉方法。
1.1 豬全身麻醉非吸入麻醉的研究進展
1860年Nieman發(fā)現(xiàn)了丁卡因,并將其應用于動物的麻醉中,由此非吸入性麻醉在動物麻醉中開始展開。我國豬臨床非吸入麻醉應用較早,其中主要的方法為復合麻醉。常用的非吸入麻醉藥有巴比妥類藥物與非巴比妥類藥物。
1.1.1 巴比妥類藥物 根據藥物作用速度和持續(xù)時間,該類藥物可以分為長時作用、中時作用、短時作用和超短時作用4種。長時與中時作用類多用于鎮(zhèn)靜、催眠和抗驚厥短時與超短時常用于麻醉。長時和中時作用類多用于鎮(zhèn)靜、催眠和抗驚厥短時與超短時類常用于麻醉。常用的巴比妥類藥物有,戊巴比妥鈉、硫噴妥鈉和甲己炔巴比妥鈉等。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硫噴妥鈉與甲己炔巴比妥鈉,由于其麻醉超短時,副作用較大等缺點,臨床應用逐漸減少?,F(xiàn)今戊巴比妥鈉多用于豬臨床麻醉,戊巴比妥鈉為短時作用的巴比妥類藥物,隨劑量的增加依次出現(xiàn)鎮(zhèn)靜、催眠和麻醉作用,但止痛作用弱。龐新位等(1993)研究戊巴比妥鈉對麻醉豬的觀察,結果表明其效果較好且安全[2]。郭玉冬等(2012)研究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復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大鼠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模型制作應用,結果表明聯(lián)合麻醉可減少麻醉藥物用量,改善麻醉效果,有利于大鼠膝關節(jié)OA模型的順利制作[3]。段明軍等(2014)研究速眠新注射液聯(lián)合戊巴比妥鈉對比格犬麻醉效果的研究速眠新注射液聯(lián)合戊巴比妥鈉復合麻醉,麻醉誘導平穩(wěn),麻醉期間心肺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圍之內,能滿足臨床外科教學需求。速眠新注射液聯(lián)合戊巴比妥鈉對比格犬的麻醉效果較好,麻醉安全、穩(wěn)定,經濟,適合臨床外科教學[4]。以上幾十年的豬臨床麻醉表明,戊巴比妥鈉為良好的復合麻醉主藥。
1.1.2 非巴比妥類藥物 隨著麻醉學的深入研究,麻醉藥的種類在逐漸的增加,經多年研究表明,常用的非巴比妥類藥物有美托嘧啶、隆朋、靜松靈、氯胺酮等。
隆朋(rompun),化學名稱是2,6-二甲苯胺噻嗪,白色結晶,易溶于氯仿、乙醚、苯,難溶于水等,臨床上用其鹽酸鹽可配制成2%~10%的水溶液供肌肉、皮下和靜脈使用。張舟等(2016)研究隆朋與氯胺酮對犬復合麻醉的效果,結果表明可以產生28.6min的完全麻醉效果,常應用于臨床所需時間較短的外傷處置、去勢術等[5]。
靜松靈化學名為2,4-二甲苯胺噻唑,為蘭州獸醫(yī)研究所于1978年研究合成的獸用藥品,其作用效果、劑量和用途與塞拉嗪十分相似,但毒性與安全范圍優(yōu)于隆朋。魏丹等(2010)研究靜松靈復合麻醉劑對犬的麻醉效果。研究表明,靜松靈復合麻醉劑靜松靈復合麻醉劑可以滿足犬臨床常規(guī)手術的需要[6]。氯胺酮為苯環(huán)己哌啶衍生物,臨床常用的是鹽酸鹽,該藥可以使意識模糊,但痛覺消失,即意識與感覺分離,該藥對骨骼肌的肌松效果較差,此外還會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單一用藥效果較差,故多為復合麻醉使用。張?zhí)锾锏龋?012)研究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定復合麻醉用于膝關節(jié)鏡手術,結果表明氯胺酮與右美托咪定復合麻醉,對呼吸無明顯抑制作用,可使血流動力學更加穩(wěn)定,為此類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提供了安全保障[7]。龔寶勇等(2016)研究塞拉嗪與氯胺酮復合麻醉對蕨麻小型豬血壓和脈搏的影響,研究表明在使用氯胺酮和噻拉嗪復合麻醉后蕨麻小型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和脈搏變化不明顯,麻醉效果良好[8]。
在我國非吸入麻醉為主要的麻醉方法,經常年研究表明氯胺酮為我國非巴比妥類藥的主選藥。
1.1.3 國外豬全身麻醉的進展 國外非吸入性麻醉應用較早,麻醉方法與麻醉藥的選擇逐漸與人臨床麻醉應用較為相識,麻醉過程中采用多種麻醉藥復合麻醉與多種給藥途徑,Kaiser GM 等(2003)篩選藥物長時間麻醉小型豬的效果,麻前用藥選擇肌注阿扎哌隆(2mg/kg)、氯胺酮(30mg/kg)和阿托品(0.05mg/kg),然后靜脈注射芬太尼(0.005mg/kg)和丙泊酚(2 mg/kg),維持麻醉時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5mg/kg)、芬太尼(0.004mg/kg)和丙泊酚(3mg/kg),結果麻醉似延長到 41.3min±95min[9]。Demin 等(2007)人采用氯胺酮聯(lián)合咪達唑侖進行誘導麻醉,芬太尼聯(lián)合異丙酚進行持續(xù)麻醉,完成了16頭小豬的心臟手術[10]。從國外非吸入性麻醉臨床應用可以看出,麻醉方法多為肌肉-肌肉注射、肌肉-靜脈注射麻醉藥等,多種麻醉藥復合麻醉,多種麻醉藥與多種給藥途徑的應用可降低臨床麻醉帶來的毒副作用且可減少藥量的優(yōu)點。
1.2 豬全身麻醉吸入性麻醉的研究進展
吸入麻醉藥依靠肺泡通氣攝取,在血液內達到一定的濃度后產生麻醉效果。吸入麻醉從19世紀末開始,據確切記載,美國佐治亞州的外科醫(yī)生Grawford WLong最先使用乙醚麻醉。吸入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深度可控,蘇醒平穩(wěn)等優(yōu)點,因此在麻醉學上有著重要地位。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前常用的吸入麻醉藥為乙醚用于臨床實驗,但其誘導與蘇醒緩慢。誘導期易出現(xiàn)興奮、掙扎、躁動、喉痙攣和呼吸不規(guī)律等反應。在20世紀90年代后乙醚逐漸被副作用小的仿烷、氨氟和醚所取代,并開發(fā)了甲氧氟烷、異氟烷、地氟烷等藥物。
現(xiàn)今國內外常用的麻醉藥為氟烷與異氟烷,七氟醚也漸漸應用于臨床應用。吸入麻醉前應有誘導麻醉。氟烷為臨床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吸入性麻醉藥,它的特點是麻醉性能很強,毒性小、不燃燒、不爆炸,其麻醉誘導速度比較快,鎮(zhèn)痛作用好,不會導致唾液分泌和呼吸阻塞,蘇醒迅速平穩(wěn)。但其肌松效果較差,對心血管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且對肝臟有不良反應。Kazutoshi 等(2005)選用小型豬作為治療呼吸功能衰竭的動物模型。通過肌肉注射氯胺酮10mg/kg 和硫戊巴比妥10mg/kg 誘導麻醉,然后行氣管插管,肌注泮庫溴銨0.3mg/kg,用氟烷(0.5 vol%)與50%氧氣混合進行吸入麻醉,順利完成了病理模型的建立[11]。Daren M Beam等(2015)研究在急性肺栓塞的麻醉豬模型中對異氟醚和氯醛的比較,研究表明兩者均產生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在嚴重的肺栓塞中氯醛比異氟醚更加具有生理上的優(yōu)勢[12]。Jürgen Knapp等(2014)研究了在大鼠模型中,不同麻醉劑的電導導管測量和效果,研究表明用七氟醚麻醉的老鼠表現(xiàn)出比用戊巴比妥麻醉的更少的精神障礙[13]。大鼠七氟醚的應用具有借鑒意義,為豬臨床上的應用提供了研究的資料,可進一步對七氟醚在豬吸入麻醉進行研究。
2 結語
國內外大部分豬的麻醉為小型豬的麻醉,且多為復合麻醉??梢钥闯鲐i復合麻醉為研究的方向,大型豬的麻醉可根據小型豬麻醉為基礎進行深入研究。研究出經濟廉價,使用方便,毒性、副作用低,麻醉效果好,安全范圍大的大型豬的麻醉藥是順應時代發(fā)展,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復合麻醉與單一麻醉相比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為臨床應用的首選方法,根據不同種類麻醉藥的作用機理,研究出多種藥物的協(xié)同作用,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意義。戊巴比妥鈉、氯胺酮、靜松靈為臨床麻醉主藥,再加入其他輔助用藥與多種給藥途徑對豬進行麻醉,開展臨床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胡魁. 乳化異氟醚在小型豬全身麻醉中應用及其麻醉機理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3.
[2]龐新位,盧翠屏,毛社民,田聯(lián)合,武現(xiàn)軍.戊巴比妥鈉麻醉豬的觀察[J].中國獸醫(yī)雜志,1993(12):21.
[3]郭玉冬,陸軍,吳春彪,魏波,王宸.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復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在大鼠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模型制作中的應用[J].江蘇醫(yī)藥,2012,38(14):1628-1630.
[4]段明軍,張峰,楊志,李志強,壽璽,陳冰心.速眠新注射液聯(lián)合戊巴比妥鈉對比格犬麻醉效果分析[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4,35(08):130-133.
[5]張舟. 隆朋與氯胺酮對犬復合麻醉的效果探討[D].延邊大學,2016.
[6]魏丹,高利,張博,韓光,賈冰.靜松靈復合麻醉制劑對犬麻醉效果的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0,41(11):103-107.
[7]張?zhí)锾铮跏蓝耍S輝,孫健,劉雪.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復合麻醉用于膝關節(jié)鏡手術的可行性[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12,31(03):148-152.
[8]龔寶勇,楊鎮(zhèn)宇,劉曉霖,陳銳,王希龍,楊豐華.噻拉嗪和氯胺酮復合麻醉對蕨麻小型豬血壓和脈搏的影響[J].廣東畜牧獸醫(yī)科技,2016,41(06):24-26.
[9]Kaiser G M, Frühauf N R, Zhang H, et al. Intravenous infusion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Midazolam-fentanyl for experimental surgery in swine[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 2003, 16(6):353-357.
[10]17Li D, Ren B H, Shen Y, et al. A SWINE MODEL FOR LONG TERM EVALUATION OF PROSTHETIC HEART VALVES[J]. Anz Journal of Surgery, 2007,77(8):654-658.
[11]Kazutoshi K,Itaru N,Hidehiro N,et al. A Subacute hypoxic model using a pig[J]. Surgery Today,2005,35(11):951-954.
[12]Beam D M, Neto-Neves E M, Stubblefield W B, et al. Comparison of Isoflurane and α-Chloralose in an Anesthetized Swine Model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Producing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J]. Comparative Medicine, 2015,65(1):54-61.
[13]Knapp J, Teschendorf P, Scholz E, et al. Conductance catheter measurement and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tics in a rat model of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 Jaalas, 2014, 53(4):392.
作者簡介:全彪虎,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獸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