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瑞婕
[摘要]臺灣和四川有很多相似的旅游資源,雖然政府及社會在大力促使其發(fā)展但始終都沒有很好發(fā)展。文章筆者詳細的分析兩地的特色,并通過查閱相關的調查統計資料,來確切的說明體育旅游在旅游產業(yè)中的位置,并結合兩地的特色提出了合作的方案。
[關鍵字]體育旅游;運動觀光;旅游
[DOI] 10.13939/j.cnki.zgsc.2018.26
引言
將體育與旅游相結合,可以達到振興經濟、運動休閑的雙贏效果。觀察國際間推展體育與旅游之發(fā)展潮流,體育結合旅游已經是旅游產業(yè)的主流市場。各國政府與民間企業(yè)積極加以推動也是體育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新興趨勢。
體育旅游的定義及特點
2.1體育旅游的定義
在查閱過大量的文獻可以發(fā)現,目前對于體育旅游(臺灣稱為運動觀光)的界定尚未達成共識。但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方向,一種是從旅游學的角度分析,另一種是從體育學的角度分析。筆者認為體育旅游要看其關鍵的屬性,體育提供內在的動機,旅游時外在的行動,體育旅游在產業(yè)上具有雙面性,體育旅游無論對體育業(yè)還是對旅游業(yè)都是重要的部分。
所以,筆者更認可楊強博士,從產業(yè)融合的經濟學視角出發(fā),將體育旅游定義為:“體育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通過產業(yè)價值鏈的相互滲透,以體育健身休閑項目、體育賽事活動、大型體育場館等體育本體資源為核心,以旅游服務要素為載體,經過技術融合、業(yè)務融合和市場融合逐步發(fā)展形成的一種兼具體育和旅游業(yè)特性的新型服務業(yè)態(tài)”。[1]
2.2體育旅游的特點
根據對比常規(guī)的旅游行業(yè),體育旅游有三大特點:其一,技術性。與常規(guī)的旅游相比,體育旅游要求旅游者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如雪上項目、水上項目、高空項目等。此外,不僅旅游者要掌握一定的技術,更對教練員及設施設備技術方面有較嚴格的把控,保證旅游者的安全。其二,冒險性。體育旅游相比較于常規(guī)的旅游項目有較大的挑戰(zhàn)性,相比較生態(tài)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等,體育旅游不會有那么多的人文景觀,也不會那么輕松悠閑。反而對身體機能有多的要求,比如心臟病、高血壓等體弱者有一定的限制。但是會比常規(guī)的旅游更具有刺激性、挑戰(zhàn)性。其三,健身性。相比于常規(guī)的體育項目,體育旅游會帶有體育的各種功能,比如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等,當然體育旅游也會與其他體育項目一樣,納入政府重點扶持的項目之一。[2]
臺灣體育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3.1臺灣地理位置及資源氣候特色
臺灣,別稱福爾摩沙,是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huán)繞。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tài)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 。
3.2臺灣體育旅游產業(yè)現狀統計分析
筆者從“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3]調查的數據可以分析到,從2008年到2017年,近十年的統計結果顯示,來臺的人數是逐步上升的,尤其在2014年之前,上升的幅度較大,但在2014年之后,由于政府的管控,使得來臺的人數上升幅度緩慢。這一點從來臺的主要國家來看最明顯的是來自中國大陸,在2014開始緩慢增長,2015年達到最高,年來臺量達到420多萬人次,2015年以后人數迅速下降,到2017年降低到270多萬人次。2017年來臺的所有國家人數達到1100多萬人次。再從來臺目的統計中可以發(fā)現,來臺觀光旅游的人數是來臺目的中最大的一部分,更可以發(fā)現的是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旅游觀光人數的比例越來越大,2017年旅游觀光人數占來臺總人數的71.2%,除此之外,還有求學、醫(yī)療、會議、探親等。
從臺灣交通部觀光局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臺灣民眾最喜歡的游憩活動是自然賞景活動達到42.7%,在這其中包含欣賞海岸、濕地、田園、溪流景觀達到22.3%,森林步道健行、登山露營,溯溪等項目達到13.8%,其余觀賞動物、觀賞植物、觀賞日出依次占1.7%,3.1%和1.8%。筆者認為在自然賞景活動中,第二小類森林步道健行、登山露營、溯溪可以歸為體育旅游的范圍中。臺灣民眾最喜歡的游憩活動還有文化體驗活動,占14.7%,因為臺灣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少數民族聚居,又受到其他外來文化的影響,所以出現了很多獨特的人文景觀。在賞景類活動和文化體驗活動之后的就是運動型活動了,運動型活動占3.5%,這里的運動型活動包括很多種,包括游泳、潛水、滑水、攀巖、慢跑、騎車、觀賞球賽等,顯見臺灣民眾從事運動觀光活動,有其潛在市場的雄厚。但仍有許多尚待開發(fā)與研究的空間,而努力的前提就是剖析臺灣觀光發(fā)展的內外部條件,運用有效條件結合運動行銷策略,發(fā)展完善多元的配套措施。
3.3臺灣發(fā)展體育旅游的優(yōu)勢
第一,觀光資源豐富。由于臺灣四面環(huán)海,而且海景也較為豐富,所以吸引了很多的游覽者,也產生了很多獨特的旅游項目,例如浮潛、滑水等。[4]
第二,運動觀光市場商機龐大。國內旅游市場具有龐大的商機,在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調查結果顯示,2016年民眾旅游目的以“休閑、游憩、度假”占81.2%,為旅游目的中最高的一項,而“健身運動度假”則占5.4%,2015年占5.1%,明顯的發(fā)現國內運動觀光市場持續(xù)在成長。
第三,倍增計劃的實行。由臺灣“行政院體育運動發(fā)展委員會”提到,政府為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世界,在2016年推進了“運動i臺灣”計劃,依照現在的現狀結果調查顯示,2017年臺灣有運動人口較2016年82.3%成長至85.3%,達到歷史新高,并有35.9%的民眾知道地方政府、學校、社區(qū)或運動協會經?;蚺紶枙e辦運動相關活動,較2016年(34.2%)上升1.7%,可見透過系列活動之推展,民眾對體育活動推廣更有感。[5]
四川體育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4.1四川地理位置及資源氣候特色
四川是中國的省級行政區(qū),簡稱“川”或“蜀”,北連陜西、甘肅、青海,南接云南、貴州,東重慶,西銜西藏,地處長江上游,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中國第五位。四川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區(qū)的重要結合部,是大熊貓的故鄉(xiāng),被譽為“天府之國”。
四川自然生態(tài)旅游資源數量多、類型全,特色鮮明,組合較好,許多資源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獨有或罕見的,資源優(yōu)勢突出。生物物種繁多,居全國第二位,是中國重要的生物物種寶庫和資源基因庫。四川境內高山、峽谷眾多,地質構造復雜,地文景觀豐富。擁有以觀光、登山、徒步、探險、科考等生態(tài)旅游活動為主的“蜀山之王”貢嘎山、“蜀山之后”四姑娘山、峨眉山、青城山等;有主要開展探險、觀光等生態(tài)旅游活動的大渡河峽谷、雅礱江峽谷、彭州市銀廠溝峽谷等,還有由于長期地 質構造運動形成的龍門山、興文石海、通江諾水河溶洞群、自貢恐龍化石等奇特地質景觀。
4.2 四川體育旅游產業(yè)現狀統計分析
根據四川旅游政務網[6]公布的2016年四川旅游年鑒顯示到:2015年,四川省旅游經濟運行基本面好于預期,旅游市場增長動力較為充足,旅游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系列積極變化與亮點,繼2014年首次實現旅游總收入一年增收 1 000億元的基礎上,再一次突破增收千億元目標,累計實現旅游總收入6210.5億元,同比增長27%。
首先,國內旅游人數穩(wěn)步增長,2015年,四川全省接待國內游客5.85億人次,同比增長9.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137.6億元,同比增長26.9%。其次,入境游客實現新突破,2015 年,四川全省接待入境游客273.2萬人次,同比增長14.1%。最后,成都市的區(qū)域旅游中心地位穩(wěn)固,2015年,成都市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數占四川省的比重近1/3,分別為32.g85%、32.54%。
雖然在統計的數據中,我們沒有看到關于體育旅游的數據,但是在2015年7月23日,四川省旅游局局長郝康理的中國(四川)國際旅游投資大會致辭中,郝局長終點推薦了幾個項目,其中就提到了運動休閑項目,他提到,運動休閑項目將填補川內大型水上運動旅游項目的空白,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4.3四川發(fā)展體育旅游的優(yōu)勢
第一,四川的旅游資源優(yōu)勢。資源的稀缺性和資源的稟賦的特色是四川旅游參與市場競爭的物質前提,資源特色是形成特色經濟的基礎,從資源結構來看,我國的多種地形結構集中到四川,不少地方因山高路險、林深水急,較少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先今基本保持原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狀態(tài)。[7]
第二,四川的傳統文化。四川一直被譽為“休閑之都”,所以休閑是四川人生活的特色。這對于發(fā)揮體育旅游是很有利的,體育旅游歸根到底就是體育+旅游,體育的目的是快樂,放松,而且旅游的目的也是快樂和放松,一項產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周圍的風俗文化,體育旅游恰恰滿足了旅游者的需求。
兩地合作的前景
5.1兩地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兩地要在這一領域合作,要建立常效性的合作機制。四川和臺灣的相同之處在于兩地的旅游資源都非常豐富,且均適宜開展體育旅游活動,但在上述的介紹中,雖然國家有政策扶持,從業(yè)者也認可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不過就調查報告來說旅游者的認可度依然不高,兩地可就此類問題互相學習參考,互相補充。另外兩地的人文特色均為相似,都屬于休閑類的省份,旅游大省,少數民族聚居地,在這一點上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能否與民族體育結合,促進體育旅游的發(fā)展呢?所以,首先要加強兩地的合作機制,深入分析兩地的點,互相借鑒學習,促進兩地體育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
5.2推動兩地體育競賽表演業(yè)的合作模式
體育旅游的離不開當地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體育產業(yè)的發(fā)展最根本的部分就是體育賽事的發(fā)展。例如國外的足球大國巴西,雖然不是世界強國,但足球文化非常濃厚,據1999年統計的數據,巴西的足球隊就有2萬多。所以,加強兩地體育競賽的合作,在川可以舉辦職業(yè)聯賽,比如登山、自行車比賽等,邀請臺灣的選手加入到比賽中。臺灣也可舉辦水上比賽,快艇、滑水等比賽,邀請四川的運動員參與比賽,大力宣傳這樣的品牌賽事,可以促進兩地的體育旅游的發(fā)展,吸引旅游者去體驗、感受。
參考文獻:
[1]楊強.體育旅游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的動力與路徑機制[J].體育學刊,2016, 23(4):55-62.
[2]楊強.中國體育旅游研究20年:述評與展望[J].中國體育科技,2011, 47(5):90-100.
[3]臺灣交通部觀光局[EB].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aspx.
[4]郭秀玲,林房儹.2008奧運商機與臺灣運動觀光產業(yè)分析[J].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系,2007(11).
[5]臺灣行政院[EB].https://www.ey.gov.tw/state/Default.aspx.
[6]四川旅游政務網[EB].http://www.scta.gov.cn/sclyj/lynj/.
[7]柳伯力.中國西部體育旅游開發(fā):理論探討與對策研究[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