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將”在左云方言中有著豐富而獨特的用法,文章旨在探討“將”的性質和功能。立足于左云方言事實,對“將”的用法進行共時描寫,具體論述它作為副詞、動態(tài)助詞及介詞的用法。作為副詞的“將”可以表達多種語義,作為動態(tài)助詞使用是“將”獨具特色的虛詞用法,而介詞“將”則是處于半虛化狀態(tài)的一個詞。把左云方言“將”與普通話及其他方言中的“將”進行簡單對比,通過全面分析,加深對“將”多功能性的認識。
關鍵詞:左云方言 “將” 多功能 動態(tài)助詞
一、引言
左云縣屬于山西省大同市,地處山西北部邊緣。依據侯精一《晉語的分區(qū)(稿)》,左云方言屬于晉語的大包片。左云方言極具特色,本文集中分析左云方言中“將”的用法。目前學界研究“將”的成果有很多,由于“將”本身的復雜性,出現了多種說法,比如:王國栓(2004)認為它是音節(jié)助詞,曹廣順(2014)認為它是動態(tài)助詞、介詞,郭校珍(2008)認為它是體標記,喬全生(2013)認為它是結構助詞等等。
本文從左云方言事實出發(fā),力求全面真實地分析“將”的用法。同時,也把左云方言“將”與普通話及其他方言“將”進行簡單對比,試圖在比較中尋找特色。在左云方言中,“將”的讀音為[t?i???],“將”既可以作為一個詞獨立運用,也可以作為一個構詞語素與其他成分組合成詞來運用,如“才將兒”“將將兒”“黑將”等,但本文暫不討論它作為構詞語素的用法,主要論述“將”作為一個詞的各種用法。具體來說,左云方言的“將”具有多功能性,它既有副詞的用法,又有動態(tài)助詞和介詞的用法。
二、副詞“將”
左云方言的“將”作副詞時,主要修飾動詞、形容詞以及一些數量名詞,在句中作狀語。副詞“將”可以表達多種語義,有時需要結合一定的語境才能準確把握。
(一)副詞“將”表示時間
表時間的副詞“將”常出現在這樣的句式中:將+動詞/形容詞(+賓語)。
這種情況下“將”的語義指向是謂語中的動詞或形容詞。副詞“將”表示動作行為或性質狀態(tài)發(fā)生在不久前或從不久前剛開始,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剛剛”。左云方言副詞“將”表示的這一時間語義與普通話不同,普通話中的時間副詞“將”主要是“將要”“快要”的意思,表示將來、未然。例如:
(1)哄了半天,孩子將睡著。
(2)他前腳將走,你就來啦!
(3)我將聽他們圪沓把個那人病啦。
(4)我將吃飯,你們先走哇。
(5)他將開始寫作業(yè),我看得半天哩。
(6)這家店將開兩三天,不知道好吧?
(7)我們家這電視將修好,以前看也不能看。
(8)他那腿將好沒幾天。
(9)這水將還燙得不行哩,這的涼啦!
(10)人家倆將好了,別沖也家。
有時,還會在動詞或形容詞后加實現體標記“了”,即:將+動詞/形容詞+了(+其他)。例如:
(11)你正好差一步,老王將走了。
(12)我將洗了地,你就給渣上啦!
(13)我將把那營生做了,怪介不想做。
(14)我將吃了飯,你不早說。
(15)衣裳將干了。
(16)電視劇將完了。
(17)你感冒將好了,出動了躲對點兒。
(18)今年熱得遲,你看這樹葉兒將綠了。
在這個句式中,“了”是一個實現體標記,表示動作或性狀的實現。一般情況下,這個“了”可加可不加,因為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已有表實現的狀語“將”了,即使不加“了”,這個句子都可以傳達出“實現或完成”的意思,加上“了”則是進一步強調該行為或性狀的實現。
但有時也會有細微的差別,如果這個結構中的動詞是一個弱持續(xù)性動詞,比如“看”“吃”“喝”“寫”“表演”“回答”“哭”等等,那么這個句式中加“了”與不加“了”會有一些不同。例如,“我將看這本兒書”是說“看這本書”這個動作剛開始不久并還要繼續(xù)進行,而“我將看了這本書”是“看這本書”這個行為已經完成、結束,不會再往下進行。這樣的話,這個句式加“了”與不加“了”就不能一概而論。
(二)副詞“將”表示契合語氣
在句式“將+動詞/形容詞(+賓語)”中,當動詞或形容詞是“符合”“合適”“能”“夠”“行”“好”等時,副詞“將”表示在數量、尺寸、高度、重量、時空、性狀等方面正好達到某一限度或預期的點,相當于普通話中的“剛好”“正好”。例如:
(19)我覺得你這體重將好,太瘦了也不行。
(20)這個杯子不大不小,將將好兒。
(21)這個長短將行,再長點就不好看啦。
(22)你卡的這個點將好,這陣兒正沒人,拿先給你辦。
(23)一個小時將能過去,趕快得走啦!
(24)賣的這點兒將夠個本,根本賺不了錢。
(25)這一桌也將滿了,我看不能再添啦?
(26)這味道將行,用不用再加點兒啥啦?
(27)就這個長柜,五個人將能抬動個它,這還費勁兒哩!
以上例句中,副詞“將”表達了所述對象在尺寸上不大不小,數量上不多不少,時間上不早不晚,情況、性狀恰好等等,體現出一種主觀態(tài)度和評價。此外,例(23)~例(27)首先表達“剛好達到某種程度或某個預期點”這一基本意義。其次,它們還帶有一些勉強意味,總體來說就是勉強達到了某種限度或某個預期點,這種勉強意味不是由“將”決定的,而是由句中其他成分或整個語境決定的。
(三)副詞“將”表示減值強調
當副詞“將”出現在這樣的句式中:“將+動詞/形容詞+數量詞”或“將+數量詞”,“將”的語義指向后邊的數量成分時,副詞“將”表達的是一種減值強調,強調數量少、時間短、程度低等,相當于普通話的“才”“只”“僅僅”,帶有說話人的一種主觀評價和態(tài)度。例如:
(28)這會兒將來了七八個人,你別著急。
(29)飯將吃了一半,就讓他打電話叫走啦。
(30)一前也將賣了五六塊,還不夠我一頓飯錢哩。
(31)將走了幾步,你這就乏得不行啦!
(32)她將喝了一杯,臉就紅啦。
(33)將多上一點兒,能多多少還!
(34)染了半天啦,顏色將紅了一點兒。
(35)培訓了將一個禮拜,你就學會這么多啦!
(36)孩子今年將十二,還啥也不懂的哩。
(37)將七兩,要再加點兒不啦?
在以上例子中,“將”帶有說話人的主觀強調色彩,而且是一種減值強調,認為少、小、短、低等的感情色彩?!皩ⅰ钡奈恢靡脖容^靈活,在組合上有的是用“將”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但語義指向卻不是動詞和形容詞,而是后邊的數量成分;有的是用“將”直接修飾數量成分,此時“將”的修飾對象與語義指向對象一致。
綜上所述,左云方言副詞“將”具體表達什么語義,需要結合句中其他成分及整個語境來分析,例如:對于“他將吃了一口”,如果問句是“他吃了嗎”,那這里的“將”語義指向動詞“吃”,“將”就是“剛剛”的意思;如果問句是“他吃了多少”,那這里的“將”語義指向數量成分“一口”,“將”就是“僅僅”的意思。此外,“將……就……”是左云方言里常用的關聯詞組,表示兩個分句的事情前后緊承,同時還體現出說話者的一種附加語氣,即認為前后兩件事情不相協調,這個結構中的“將”具體語義也要結合一定語境分析,一種是“將”表示發(fā)生在不久前,相當于“剛剛”,與“就”連用有一種瞬間意味,例如:①他前腳將走,你就來啦。②雨將停,你就出去呀!另一種是“將”表示量少,相當于“僅僅”,例如:①他將喝了三兩,就臉紅啦。②我夜兒個將跑了一圈就回去啦。
三、動態(tài)助詞“將”
動態(tài)助詞常跟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邊,表示動作或狀態(tài)在某一過程或某一階段中的情況。左云方言的“將”作動態(tài)助詞用時,常出現在這樣的句式中:①動詞/形容詞+將+語氣詞,語氣詞主要是“啦/了/的……”;②動詞+將+賓語(+語氣詞);③動詞+將+去+賓語(+語氣詞),這里的“去”是一個趨向補語;④動詞+將+賓語+去(+語氣詞);⑤把+賓語+動詞+將+來/去/語氣詞,這個結構是用介詞把賓語提前了。例如:
(38)你弟弟又得蹦跶將啦!
(39)這兒熱將了可熱哩,冷將了是往死冷哩!
(40)我是跑將的,哪有車哩!
(41)你咋老就像那后帶將的。
(42)那天人家還給端將一碗面皮。
(43)我給你捎將些東西了。
(44)我送將去東西就走啦。
(45)給你奶奶送將飯去你再回了吃。
(46)我給你拿將東西去啦。
(47)錢寄將去啦,你看的。
(48)把材料送將去你就下班兒哇。
(49)我把東西送將去就走啦。
左云方言“將”作為一個動態(tài)助詞,它的基本語法意義是表示動作或性狀的實現。在一些方言著作或論文中,把動態(tài)助詞“將”的核心意義說成是表示動作或性狀的完成。嚴格來說,“完成”代表的是動作或狀態(tài)已結束,不再往下進行,而左云方言的動態(tài)助詞“將”表示的是動作或狀態(tài)得到實施,有的還要繼續(xù)進行下去,所以本文認為用“完成”一詞表示動態(tài)助詞“將”的語法意義不太準確,用“實現”更合適一些,因為“實現”可以表示一種動作或狀態(tài)的完成,同時也可以表示一種動作或狀態(tài)已經得到實施并繼續(xù)進行下去。動態(tài)助詞“將”表“實現”義,這種實現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四種,這種劃分是由句中其他成分或語境決定的。
第一種劃分是表示某動作或性狀從過去就開始,在此刻才完成,已經結束,不再繼續(xù)。這個動作可以是持續(xù)性的,也可以是短暫性的。如下時間軸所示:
例如:
(50)今天又雇將兩個廚子了。
(51)夜兒個我又給她送將去一箱蘋果。
(52)我硬一步一步走將的,乏死我啦!
(53)他硬是趕將啦,就怕遲了哩。
(54)我把爺爺攙將啦,你快去看看哇。
(55)我給拿將一籃雞蛋,你給買將些啥?
第二種劃分是表示某動作或性狀從過去就開始了,直到此刻才完成,才有了結果,并且這種實現的狀態(tài)或動作造成的結果將繼續(xù)進行下去。如下時間軸所示:
例如:
(56)她孩子強會兒叫將“媽”啦,那能不高興哩!
(57)你看這大雁也飛將了,又得開始忙活啦!
(58)我硬是把這段兒舞學將啦,我完了教你們跳。
(59)他最后那道題也做將啦,就是也挺厲害的。
(60)那最后他畫將啦嗎?
(61)學啥也一學將了就想學啦!
第三種劃分是表示某動作或性狀以前沒有實施、沒有進行,它是此刻實現,并繼續(xù)進行下去。這其實相當于起始體,這種用法不光在左云方言中出現,在其他一些方言中也存在,如平遙、婁煩、太谷、懷仁、臨縣等。如下時間軸所示:
例如:
(62)下將雨啦,你還是在這兒坐的哇,看看一會兒停不?
(63)這兩天,天黑將了黑得可快哩,下了校就趕快回家,別介亂跑。
(64)外前下將雪啦,我看能下一天。
(65)這兒一刮將風了,怕得唬得不行。
(66)我這胃不行啦,一疼將了,半天好不過了。
(67)她糊涂將了翻得不行,沒人想跟她說話。
(68)那人日能將了可日能哩,就沒有不會的。
(69)他們倆好將了往死好哩,臭將了往死臭,這大了還像那小孩子。
第四種劃分是表示某動作或性狀過去沒有實施,且現在也未實現,而是在將來某個時間實現。如下時間軸所示:
例如:
(70)你先把孩子領將了,我給你看看,完了再說得學多長時間。
(71)你拿將東西,我才能給你做飯哩,我這兒啥也沒有。
(72)把這些文件兒送將去你再回,別給忘了??!
(73)你要的那些東西明天就給你寄將去啦。
(74)我把材料送將去就給你打電話,放心哇。
(75)咱們把姥姥接將住兩天哇,可長時間沒見姥姥了。
四、介詞“將”
左云方言“將”除了有副詞和動態(tài)助詞的用法外,有時也可以作介詞。“將”當介詞用時,相當于普通話中的介詞“把”,引進跟動作有關的受事。介詞“將”與其后的賓語一起構成介賓短語,主要用來補充、修飾其后的動詞,介詞“將”所帶賓語是后邊動詞的受事。
例如:
(76)先放你幾天,到時候要是還還不上錢,就將你那房子抵了哇。
(77)他將行李放的這兒就走啦。
(78)人家將頭一扭,就當沒看見。
(79)別將這些紙給我扔了啊,這可不是廢紙,我還有用哩。
(80)你去的時候順便將書帶過去還了哇。
(81)走的時候記得將窗子關了??!
(82)你下了班兒一便地將孩子領回啦。
左云方言的“將”雖然有介詞的用法,但用得并不多,大部分還是被介詞“把”替代了,而且左云方言“將”作介詞時,也僅有“把”這一種語義。其實,普通話中的“將”也有介詞的用法,而且表達的意義更多,如《現代漢語詞典》:“將他請來”就是“把他請來”的意思。此外還有“將雞蛋碰石頭”,這里的“將”是介詞“拿”的意思。根據曹廣順在《近代漢語助詞》(2014)中對“將”的歷時研究,“將”當介詞用,這是由它的本義(動詞,表示“攜帶”“挾持”“領”的意思)虛化而來,只是虛化程度還較淺,還處于一種實詞向虛詞的過渡狀態(tài)。在山西其他方言中,介詞“將”表示的意義與左云方言有所不同,有時語義表達比左云方言豐富,如《長治方言“將”的共時用法及歷時演變》(喬全生、劉芳,2013)中介詞“將”還有相當于普通話中“用”的意思,“將牙咬斷繩子”意思是用牙咬斷繩子,這種意義是左云方言“將”所沒有的,可見,左云方言中的“將”雖有介詞的用法,但使用頻率并不高。
五、結語
以上對左云方言“將”的用法做了詳細的論述,左云方言“將”的用法豐富多樣,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左云方言“將”在與普通話或其他方言的“將”進行比較時,可以發(fā)現一些不同之處。例如左云方言“將”具有副詞的用法,表示的語義眾多,而普通話的“將”同樣具有副詞的用法,卻主要指時間副詞。此外,同樣作為時間副詞,左云方言的“將”與普通話的“將”所指向的時間又不相同,左云方言“將”指向過去,表示“剛剛”,普通話“將”指向未來,表示“將要”。還有,左云方言“將”的動態(tài)助詞用法很發(fā)達,然而普通話的“將”卻沒有動態(tài)助詞的用法。再如,“將”作介詞用時,左云方言里出現的不是很多,而且只有“把”一個意思,但是在普通話及其他一些方言中,介詞“將”有“拿”“用”“把”等多種意義,這里介詞“將”的用法要比左云方言的“將”發(fā)達。本文主要圍繞左云方言里“將”的一些用法展開論述,并與普通話及其他方言進行簡單對比,通過對“將”的全面分析,更深入地認識了“將”的性質、功能及用法,其實“將”還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有待將來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曹廣順.近代漢語助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2]曹廣順.魏晉南北朝到宋代的“動+將”結構[J].中國語文,1990,(2).
[3]陳昌來,張長永.時間詞“將來”的詞匯化歷程及其指稱化機制[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
[4]郭銳.現代漢語詞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5]郭校珍.山西晉語語法專題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6]侯精一.晉語的分區(qū)(稿)[J].方言,1986,(4).
[7]蘭佳睿.“剛好”類副詞與“點”概念的泛化[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5).
[8]喬全生,劉芳.長治方言“將”的共時用法及歷時演變[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
[9]王國栓.“動+將+趨”式中“將”的性質[J].語文研究,2004,(3).
[10]王靜.大同方言中的副詞[J].文教資料,2012,(27).
[11]楊榮祥.現代漢語副詞次類及其特征描寫[J].嶺南師范學院學報,1999,(1).
[12]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