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漪紋(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視角又叫視點,視角的問題是敘事藝術所特有的問題,這與抒情詩或戲劇文學中的情形有所不同。就定義來看,敘事藝術需要有一則故事和一位講故事的人。敘事藝術的實質既存在于講述者與故事的關系之中,也存在于講述者與讀者之間關系中。敘事視角,亦稱敘事聚焦。它是存在于故事內容中的一種敘事語言,用于觀察和說明具體角度。“同樣的事件從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來也會有不同的意義”[1],無論以敘事藝術中的哪部作品為例,均大致存在著三種視角——故事人物的視角、敘述者的視角,以及讀者的視角。
所謂敘述視角就是如何確定敘述主體的位置,即敘述主體如何選擇反映生活的感知立足點。敘述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感知,主觀的反應除了看與想,也包括聽、嗅、觸、嘗等。許多結構主義批評家們,他們對敘事視角形式的研究都更加廣泛和詳細。在對敘述視角較早時期的研究中,最權威的當屬法國的茲韋坦·托多洛夫。他根據敘述者與人物之間的不等量關系,將敘事視角分為三種形式:全知視角、內視角、外視角。在我國近現代的敘事學研究中,又有專家對敘事視角的定位進行了分類補充,如申丹[2],她把敘事視角的形式分為四種:零視角 (全知視角)、內視角、第一人稱外視角和第三人稱外視角[3]。如果說托多洛夫很好的詮釋了敘事中的“視角”,那么申丹則是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更加立體化了,實現了“視角”與“人稱”的融合統(tǒng)一。
一首好的敘事作品,一定存在著敘述視角和敘述人稱,而其語音形態(tài)功能的展現又決定著作品的形象生動性和情感真實性。研究敘事歌曲,我們會挖掘出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無論是歌唱者還是歌曲中的人物,一般都存在著多個人物,而這些人物可能是顯性存在(歌曲中有具體出現的故事人物),也可能是隱性存在(歌曲中沒有具體出現的人物,而是存在于故事人物口中,比如:你、他這樣的第二、第三人稱)。根據這些現象和特征,本文將敘事歌曲的敘述視角理論上分為“單向視角”和“雙向視角”。
(1)“單向視角”是指敘事歌曲中只出現了單一的敘述者,在這個視角中敘述者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存在,第一種是敘述者以“第一人稱”形式出現,敘述者等同于歌曲中出現的人物,如《茶山新歌》(梁上泉詞,鐵珊曲)中,見譜例1。
譜例1
譜例1采用了敘事作品中典型的特征:采用多段歌詞重復同一曲調變化重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歌曲前兩段中,第一人稱“我”處于隱性狀態(tài),后兩段第一人稱“我”處于顯性狀態(tài)。歌曲中出現了大量的疑問句作為整首歌曲的主要語調,體現了第一人稱“我”內在潛在的主觀情感色彩和人物特定的態(tài)度。
第二種情況,敘述者以“全知”的形式出現,敘述者的視角高于歌曲中出現的人物,兩者之間不是統(tǒng)一的關系,敘述者在這里只是作為旁觀者的身份來敘述故事內容,如歌劇《紅珊瑚》中的選曲《海風陣陣愁煞人》中,見譜例2。
譜例2
譜例2表現的是故事人物珊妹在父親病危、無藥可醫(yī)時的凄涼痛楚的心情,以及決心擦干眼淚,忍受命運不公,與慘淡的人世進行抗爭的決心。敘述者在這里作為旁觀者,從全知的視角掌握著故事人物的時代背景和當時的社會生活,用激昂奮進、斬釘截鐵的語調使故事中的人物外化,折射出故事人物的個性和多舛的命運。
(2)“雙向視角”是指敘事歌曲中出現了多位敘述者的形式,這是由歌曲中出現的多個人物決定的。這樣的形式多出現在大型的長篇敘事性歌曲中。它也有兩種情況存在,第一種情況是演唱者=敘述者=故事人物。如歌劇《白毛女》選段《扎紅頭繩》中楊白勞、喜兒父女倆的對唱,見譜例3。
譜例3
第二種情況是,演唱者>敘述者=故事人物。如《昭君出塞》(劉麟詞,王志信曲)中就有第三人稱視角向第一人稱視角的轉換,見譜例4。
譜例4
譜例4用比較客觀的中性語調,描繪了縱馬塞上行,放眼敕勒川,綠草繞氈房,牛羊接藍天的寫實景象,敘述者仿佛跟隨王昭君置身于大草原:隨著馬蹄的聲音響起,馬車出發(fā)了,一路上經過了一望無際的敕勒川(如今的內蒙古土默川平原),天地蒼茫間,一片翠色中,馬兒俊牛羊見。故事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色讓故事的主人公昭君心中的愁緒也漸漸散開來。當地的人們吹著胡笳的樂器,捧著熱乎乎的奶茶迎接這遠道而來的客人,昭君的心中充滿了陣陣暖意。故事描繪了沿途的塞外風景和熱情的匈奴人民對昭君的歡迎。
根據以上研究結合現存的理論還可發(fā)現,敘述視角重在“看”,敘述人稱重在“說”,敘述視角決定敘述人稱,敘述人稱反作用于敘述視角。以旁觀者的第三人稱形式出現多是在傳統(tǒng)的敘事歌曲中,到了近現代,以第一人稱形式出現的敘事作品才逐漸增多。而第二人稱的敘述視角在敘事歌曲中實屬罕見。這些不同敘述視角和敘述人稱的變化,都影響著歌曲中語音形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反之,歌曲的語音形態(tài)也直接決定了歌曲中人物的敘述視角和敘述人稱。
注釋:
[1].張靜.論冰心小說敘述視角的轉變[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4(01).
[2]申丹.女,1958年4月出生,湖南長沙人,漢族。1990年加入九三學社。多年來編寫了多部與敘事理論相關的專著。現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歐美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3]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