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蕓英
摘 要: 中職德育需要生活化,需要把課堂與中職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生活化德育課堂能促進中職學生的社會化,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是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生活化德育課堂在具體教學設計上有一定的策略需要及防止出現(xiàn)的誤區(qū)。
關鍵詞: 中職課堂 生活化 德育課堂
一、生活化德育釋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名篇中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論。生活教育是指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強調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而教育只有植根于生活,才能發(fā)揮力量。同理,德育也需要而且必須植根于生活并迸發(fā)出力量才是真正的德育。現(xiàn)實中沒有脫離生活的純道德,個人品德的形成源于人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學校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墒钱斍皩W校的德育工作常常出現(xiàn)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相脫節(jié)的問題,這既不利于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又違背了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學校的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須回歸生活。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生活化”的解釋是:使得某種事物轉變?yōu)樯畹奶卣骰驙顟B(tài)。德育與一般的知識傳授或者教學技巧不同,它是用來塑造人的美好心靈、培育人的優(yōu)良品格并促使人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一種途徑和手段。教育者要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實踐學習并滲透德育的理念。
中職德育的“生活化”是指將中職德育課程與中職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作為中職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德育課堂必須具有以下特點:真實、具體和有用。學生看到的世界是一個活生生的、動態(tài)的人文世界。教師只有在德育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真實的學習內容能幫助他們解答具體的道德困惑,并能運用到以后的社會生活中,才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幫助中職學生樹立正能量的道德觀念,從而完成德育的使命。
二、中職學校生活化德育課堂的意義
1.時代發(fā)展需要生活化德育課堂
如今社會人們交往不斷加強、交流不斷加深、發(fā)展日新月異,各種價值觀共存,甚至不斷碰撞。現(xiàn)階段的社會主義道德不僅有政治功能,還能促進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成為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學校的德育教學既要立足于社會大環(huán)境,引導學生樹立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又要鼓勵學生樹立求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的價值觀。生活化德育要求課堂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結合時代特征,提升學生的精神生活品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離不開生活化德育課堂
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程是為了培養(yǎng)“品德優(yōu)良、人文扎實、技藝精湛、身心健康”的新時代中職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正是源于對以往中職德育教育的“不滿”。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不應該是對學生道德行為的缺失而增加的一些德育內容,而是強調良好的職業(yè)道德與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今后就業(yè)或創(chuàng)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3.生活化德育課堂促進學生的社會化
貼近學生生活的德育課堂才是真實的、深刻的和有用的。中職學生能有意識地在實際生活中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認識法律規(guī)范、掌握風俗民情等,才能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悟德育的真諦。因此,生活化德育強調的是德育在學生身上不斷地內化,完成自我超越,逐步實現(xiàn)從他律到自律。
三、生活化德育課堂設計策略
1.課前準備重信息
教師首先要充分準備好和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它們是精心設計并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一個認真負責的教師必然對自己所要講授的教材相當熟悉,也會在準備學情的基礎上收集一定的教學資料用于教學設計。而且與分秒必爭的高中課堂不同,中職階段的德育課堂,教師可以適時要求學生課前收集身邊的事例或生活材料,這些由學生參與收集的信息資料會對接下來的課堂教學起到很好的作用。
2.導入新穎激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好比歌唱家給樂曲定調,第一個音的定位準確了,整首歌曲就能順利演唱。成功的課堂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快速把所有學生調整到同一個頻道上,引發(fā)他們的興趣并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導入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故事導入、漫畫導入、歌曲導入、案例導入、引題導入,等等,具體使用哪種導入方式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而定,并沒有固定的形式。
3.情景創(chuàng)設精設計
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于書本知識的分析,因為空白的說教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聯(lián)系身邊案例或者時事熱點,還可以做一些課堂小游戲。比如講到誠信這一節(jié)時,可以聯(lián)系毒奶粉事件,315晚會中不合格產(chǎn)品等事件,從這些事件中痛斥不法廠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再比如:講解勞動合同的時候可以根據(jù)授課班級的專業(yè)制定不同的勞動合同——這樣可以使得教學內容貼近生活,也可以讓學生知道所學有所用,甚至以后踏入職場可以使用。小游戲例如模擬面試活動,從設計面試題目到提問回答的全過程的展現(xiàn),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面試需要掌握的知識,從而對于書本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4.課堂小結練能力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傾向于讓學生站在講臺上小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談談課堂上的收獲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指出重點和難點。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膽量,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從各個方面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小結自我檢測是否實現(xiàn)預期的各項教學目標。
5.教學反思求進步
課堂教學反思是教學設計的有效檢驗形式,能通過對學生掌握程度的考察,檢驗出德育課堂的有效性,也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自查途徑。教學反思可以是教師針對課堂上的學生表現(xiàn)與教師預期的各項目標進行自查,也可以通過課后練習題的批改檢驗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甚至可以通過學生的座談溝通交流。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認識到課后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反思以后教師一定要對課堂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和補充。
四、值得注意的問題
1.過于強調生活化而忽視對學生知識的把關
生活化的德育課堂強調立足生活,倡導在實踐中讓學生認識、體驗并最終樹立社會主義道德觀,但是這并不是說一味讓學生依靠自身“領悟和思考”。生活化德育課堂同樣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講解,需要教師的循循善誘。例如:中職學生是無法通過自身的領悟理解革命先輩們的革命精神的。不僅是因為他們受到經(jīng)驗知識的限制,更是因為他們缺乏革命斗爭的切身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視頻播放或者圖片展示時必須進行講解和引導(如果能得到學校允許甚至可以帶學生去革命紀念館感受和體悟英烈們的革命精神),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課堂教學目的。
2.尊重學生≠簡單放任
我們提倡的尊重學生是指承認學生的主體性,不壓制學生和在此基礎上的平等相待,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和來自“無為”思想的簡單放任是根本不同的。生活化的德育課堂不是教師作為旁觀者放任學生自學自想,而是教師作為和學生一樣的平等參與者,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為學生的課堂德育活動的安全提供保障。理想的中職德育課堂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活化德育課堂。
雖說德育教學并不是單指德育課堂的教育,更多的是非課堂中的教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德育課堂是德育教育的前沿陣地,也是最重要的德育教育形式。因此,我們在談論生活化德育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關注生活化的德育課堂。
總而言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從學生出發(fā),聯(lián)系實際永遠是德育生活化的必由之路,讓我們一起努力創(chuàng)建生活化德育課堂,共同為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周曉瑜.中職“生活化德育課堂”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9).
[2]董佳彪.陽光微笑領潮爭先國家中職示范校建設的理論思考與實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12.
[3]黃丹丹.生活化德育課堂設計策略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9).
[4]喬占澤.一種值得深思的教育:生活化德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4(7).
[5]王鵬.生活化德育在中職學校中的運用研——以濰坊市某中等職業(yè)學校為例[D].煙臺: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