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梅
摘 要: 音樂是小學課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老師要充分發(fā)揮音樂學科優(yōu)勢,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作者結合多年小學音樂教學實踐,對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 小學音樂 有效教學 教學策略
音樂新課標自實施以來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策略,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下是筆者對此問題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注重學生節(jié)奏訓練,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
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骼,是組成音樂的重要部分,讓學生感知節(jié)奏,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生只有準確把握音樂節(jié)奏,才能有效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節(jié)奏的把控能力,讓學生學會用節(jié)奏學習音樂和表達自我,讓學生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首先,利用游戲訓練,激發(fā)學生興趣。心理學研究指出:如果在課堂上進行體驗式的教學,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達到最佳。小學音樂教學面對的都是低齡孩童,他們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教師應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學低年級學生都喜歡貼近生活的事物,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加強音樂與學生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律動。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奧爾夫”教學法,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跟隨節(jié)奏拍手、跺腳、擺動身體等;還可以讓學生模擬時鐘,一個人扮演時針,一個人扮演分針,另一個人扮演秒針,三人共同模擬時鐘走動的節(jié)奏,在模擬過程中找到相應的節(jié)奏感。這樣的方式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讓音樂節(jié)奏變得生動鮮明,更容易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其次,用身體表現節(jié)奏,感受律動樂趣。實際上,身體的律動也是一種節(jié)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跟隨伴奏律動身體,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展現音樂節(jié)奏。在律動過程中,學生的身體會與音樂形成一體,教師不用要求所有人都整齊劃一,只要求學生卡準節(jié)拍即可。這樣的教學活動不但可以鍛煉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節(jié)拍的領悟能力。隨著身體的律動,學生能夠更深入地感受到跟隨節(jié)拍律動身體的樂趣。教師可以從旁指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及時給予糾正,幫助學生卡準每一個節(jié)拍,提高學生對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全班學生進行合作伴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而且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有效實施情境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音樂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音樂不但能夠用美妙的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用情景劇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目光。因此,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情景劇引入課堂,吸引學生眼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具體教學中,教師應先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標題的內容和創(chuàng)作背景,正確指引學生心理發(fā)展方向,促使學生深入體會歌曲中蘊含的深刻意義。例如,在教學《紅旗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相應的小道具(小紅旗)等,并在教學之前給學生講解我國發(fā)展簡史,讓學生充分了解歌曲背景,便于學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將《紅旗頌》改編為一部情景劇,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曲目的認知。這樣學生的表演會更加努力,也會更加用心體會樂曲的內涵。由此可見,情景劇實際上是將音樂和生活相互結合的產物,對學生心理起到了熏陶作用,達到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次,加強師生互動,滲透健康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必不可少,通過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幫助教師及時感知學生心理的細微變化,并且通過進一步的深入互動,讓學生了解音樂的重要性。在傳統(tǒng)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給學生播放歌曲或樂曲,讓學生仔細傾聽,然后對其中的細節(jié)與技巧進行講解剖析,再通過不斷播放旋律的方式讓學生熟悉音樂,最終達到讓學生掌握歌曲或樂曲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體位置,學生相對被動,教師讓怎么做就怎么做,無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由于教師無法感受學生的內心需求,更無法了解學生究竟想要學些什么,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因此,為了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實現互動教學目標,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轉換自身角色設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思考問題時應盡量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深入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具體需求,精準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與心理變化,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更加喜歡上音樂課,也便于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美妙。例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搜集相關圖片和資料,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一邊歌唱一邊模仿劃船的動作,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其中,體會學生內心的變化,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加信任教師、喜歡教師。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強化音樂教學效果
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和其他課程的教學一樣,都需要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大量的知識內容,在教師板書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乏味,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可以事先將要向學生展示的知識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直接為學生展示多媒體課件,這樣不但可以節(jié)省課堂時間,而且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用來充實課堂教學,更可以豐富信息量,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收獲,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水平。例如,《龜兔賽跑》這首樂曲是由大管和單簧管主奏的管弦樂作品,通過管弦樂器特有的音色展現了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音樂內容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情節(jié)性,以故事形式慢慢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感受故事內容,充分開發(fā)想象力,獲得良好的情感熏陶,并掌握管弦樂的相關知識。音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適當有效的教學方式,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動畫人物,并貫穿整節(jié)課,讓有趣的動畫形象一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真正站到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交流討論,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這樣才能針對學生實際制定有效目標。由于音樂課件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因此他們會更加認真地參與學習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舒伯特的《搖籃曲》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制作教學課件,其中不但包括與樂曲有關的試聽資料,而且包含相關的文字說明、作者簡介等,學生主要負責搜集資料,將世界各地的不同《搖籃曲》羅列出來與舒伯特的作品進行對比分析,并介紹搖籃曲的由來。在介紹舒伯特的生平簡介時,可以使用FLASH動畫圖像,讓整個課件都充滿童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整個制作過程中,融合了學生的音樂知識,鍛煉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
四、積極發(fā)揮評價功效,樹立學生學習自信
評價是教學的一部分,有效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清自我,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評價,豐富教學評價方式,注意教學評價語言,發(fā)揮教學評價的真正功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對學生進行客觀、全面、公正、有效的評價,不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讓學生正確面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用寬容、平等的心態(tài)面對每一位學生,包容學生的不足,鼓勵學生改正缺點,面對學生的進步應及時鼓勵和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關愛,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始終保持學生的自信心。教學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習結果,更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揚長避短,全面提高教學效率。此外,還要采用即時評價,激發(fā)學生興趣。即時評價能有效改善傳統(tǒng)教學音樂課堂評價模式,有助于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放松心理,便于教師進行主動性的引導。即時評價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分析學生表現法,教師應遵循尊重、平等、愛護的原則,加強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即:用欣賞性的語言贊美學生,用鼓勵性的語言提出不足;二是隨時觀察法,教師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隨時觀察學生的興趣變化及心理動態(tài)變化,從而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理念與情感態(tài)度,幫助學生梳理煩悶的情緒,促使學生健康成長;三是談話法:這是音樂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之一,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建立學生積極、愉悅的心理感受,引發(fā)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反思,促使學生主動發(fā)展。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年齡特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激勵、啟發(fā)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席向陽.淺論音樂課堂的創(chuàng)新教學[J].音樂天地,2015(03):78-79.
[2]吳文漪.心之官則思——談談音樂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J].音樂天地,2005(07):102-103.
[3]張方明.“新課標”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5(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