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凌,印倩
2016年我國1~59歲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1-3]。高爾基體蛋白 73(golgiprotein-73,GP73)是Ⅱ型高爾基體跨膜蛋白,被認為是肝細胞癌(HCC)潛在的血清標志物[4]。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GP73蛋白在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水平升高,并與慢性肝臟疾病的病情進展有關(guān)[5-8]。本研究檢測了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旨在探討血清GP73水平對患者肝組織炎癥損傷的預(yù)測價值。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療的慢性HBV感染者450例,其中慢性HBV攜帶者150例,男性105例,女性45例,年齡為21~62歲,平均年齡(36.5±9.8)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男性109例,女性41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36.0±8.0)歲;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失代償期90例,代償期60例),男性113例,女性 37例,年齡 34~70歲,平均年齡(40.1±10.3)歲;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的診斷標準[9]。納入患者,1)血清HBsAg陽性>6個月;2)血清 HBV DNA>1×104copies/ml;3)在 1 年內(nèi)連續(xù)隨訪慢性HBV攜帶者3次以上,肝功能正常;4)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Child-Pugh評分為B級或C級,代償期患者Child-Pugh評分為A級。排除標準:1)合并妊娠或哺乳期婦女;2)有嚴重的心、腎和腦疾?。?)自身免疫學(xué)肝??;4)藥物或酒精性肝?。?)入組前6個月內(nèi)應(yīng)用過核苷(酸)類似物或其他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另選同期在我院體檢的健康人50例作為對照,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35.1±6.9)歲。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xué)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血清GP73水平測定采用ELISA法檢測[10](試劑盒購于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國伯騰儀器有限公司Synergy2酶標儀),在450 nm波長下讀取OD值,繪制標準曲線,計算GP73水平。
1.3 肝活檢 使用16 G穿刺針(美國巴德公司),進行肝組織活檢,標本長度至少在1.5 cm,標本經(jīng)5%甲醛固定,石蠟包埋,使用切片機(德國萊卡公司)切片,行蘇木精-伊紅染色。在顯微鏡(奧林巴斯BX50)下觀察至少6個匯管區(qū)。采用Metavir評分對肝臟炎癥和纖維化程度進行評價。肝臟炎癥活動度分為5級:即G0:無炎癥活動;G1:輕度炎癥活動;G2:中度炎癥活動;G3:中 /重度炎癥活動;G4:重度炎癥活動;肝纖維化分為4級:即S0:纖維化形成;S1:輕度纖維化;S2:纖維化超過匯管區(qū);S3:橋接纖維化;S4:肝硬化。炎癥活動度分級>G2和肝纖維化分期>S2,提示肝組織炎癥或纖維化程度顯著[11,12]。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應(yīng)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的因素,P<0.05被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表1 各組慢性HBV感染者生化、血清和病毒學(xué)指標(%,±s)的比較
與HBV攜帶者比,①P<0.05;與慢性乙型肝炎比,②P<0.05
例數(shù)HBV攜帶者 150乙型肝炎 150肝硬化 150 TBIL(μmol/L)12.5±4.2 15.6±7.0 98.4±36.8①②ALB(g/L)43.2±2.1 37.5±5.1①32.9±9.2①②ALT(IU/L)25.2±5.1 321±80.3①86.2±23.5①②AST(IU/L)24.1±6.8 235±101.5①106.5±86.7①②HBeAg陽性121(80.7)99(66.0)①41(27.3)①②HBV DNA(×104copies/ml)8.2±0.5 7.2±0.4①5.3±0.7①②
2.1 各組慢性HBV感染者生化、血清和病毒學(xué)指標的比較 三組生化、血清學(xué)和病毒學(xué)指標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表1)。
2.2 各組血清GP73水平比較 慢性HBV攜帶者血清GP73水平為(46.5±7.8)ng/ml,慢性乙型肝炎組為(90.2±10.9)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組為(231.6±20.1) ng/ml,均顯著高于健康人組的(36.7±6.6) n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顯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攜帶者(P<0.05)。
2.3 不同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的慢性HBV攜帶者血清GP73水平比較 經(jīng)肝組織檢查,150例慢性HBV攜帶者肝內(nèi)炎癥活動度分級和纖維化分期情況見表2。肝組織炎癥活動度分級和纖維化分期嚴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顯著升高,與分級或分期輕的人群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F=16.8,F(xiàn)=19.2,P 均<0.05)。
2.4 肝組織顯著炎癥和顯著纖維化的危險因素分析 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肝組織顯著炎癥和纖維化的高危因素(P均< 0.05,表3)。
表2 不同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的慢性HBV攜帶者血清GP73(ng/ml,±s)比較
表2 不同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的慢性HBV攜帶者血清GP73(ng/ml,±s)比較
與 G0~G1或 S0~S1組比,①P<0.05;與 G2或 S2組比,②P<0.05
例數(shù) GP73 G0~G1 105 45.2±12.8 G2 30 63.8±15.0①G3~G4 15 83.7±20.1①②S0~S1 98 45.1±16.8 S2 30 67.3±16.4③S3~S4 22 72.0±18.4④⑤
表3 肝組織顯著炎癥和纖維化的危險因素分析
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ALT可表現(xiàn)為正常,但是部分患者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肝臟炎癥性損傷,因此血清ALT不能完全反映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程度[7,13-15]。GP73是Ⅱ型高爾基體膜蛋白。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GP73水平在各種病毒性或非病毒性良性肝臟疾病患者顯著升高[5]。Block et al[16]在2005年首次指出GP73與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組織病理學(xué)損傷進展密切相關(guān)。目前,關(guān)于GP73的研究多集中在肝細胞癌,如肝細胞癌患者外周血GP73水平和肝組織GP73表達明顯增高,在肝癌的診斷方面有較高的準確性[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GP73水平與慢性HBV攜帶者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有關(guān),或可作為預(yù)測慢性HBV攜帶者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的潛在標志物。
本研究觀察了慢性HBV攜帶者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程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G0~G1患者占70.0%,G2以上占30.0%;S0?S1期患者占65.3%,S2期以上占34.7%。本研究還提示,盡管部份慢性HBV攜帶者血清ALT水平正常,但是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肝組織炎癥損傷和纖維化。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8]指出,盡管慢性HBV攜帶者血清ALT水平正常,也應(yīng)進行肝穿刺活檢,否則將錯過抗病毒治療的時機。但是,在抗病毒治療前對所有人群進行肝穿刺是不可行的。因此,臨床上需要可以反映肝組織炎癥損傷的其他生物學(xué)標記物,以便篩選高危人群。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GP73水平與慢性HBV攜帶者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有關(guān),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血清GP73水平是預(yù)測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的獨立危險因素。結(jié)果表明,血清GP73檢測是一個比血清ALT更為敏感的能反映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的生物標記物,并可以彌補慢性HBV攜帶者僅檢測血清ALT的不足。我們認為,應(yīng)對慢性HBV攜帶者進行肝穿刺活檢,早期發(fā)現(xiàn)病情,以便及時地給予抗病毒治療,這樣可以避免因血清ALT水平正常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隨著慢性HBV感染病程的進展,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程度加重,血清GP73水平逐漸升高,這可能是一個很值得關(guān)注的現(xiàn)象。在150例慢性HBV攜帶者中,血清GP73水平隨著肝組織炎癥活動分級和纖維化分期嚴重而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血清GP73水平升高預(yù)示著肝組織炎癥活動分級和纖維化分期嚴重。本研究結(jié)果與Zheng et al[19]研究一致,該研究小組發(fā)現(xiàn)在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升高與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程度有關(guān)。在無明顯肝組織炎癥(≤G1)和纖維化(≤S1)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較低,但是一旦出現(xiàn)肝組織炎癥或纖維化,肝細胞釋放GP73蛋白入血增多,導(dǎo)致血清GP73水平升高。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肝炎病毒,特別是HBV感染患者血清GP73水平會顯著升高,其升高的程度與肝細胞壞死的嚴重程度相關(guān)[20-22]。
綜上所述,血清GP73水平隨著慢性HBV攜帶者肝組織炎癥分級和纖維化分期加重而升高。臨床上,有部分慢性HBV攜帶者血清ALT水平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是肝組織卻已經(jīng)發(fā)生了明顯的炎癥和纖維化,若僅根據(jù)血清ALT水平作出判斷,將延誤抗病毒治療的時機。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血清GP73水平似乎比血清ALT能更敏感地反映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程度,是否可作為預(yù)測慢性HBV攜帶者肝組織炎癥和纖維化的潛在標志物,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