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進入盛夏高溫季節(jié),對一些戶外工作者來說工作環(huán)境溫度高,工作條件相對惡劣,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易出現過度疲勞、中暑現象,是事故多發(fā)時期。為確保高溫季節(jié)安全生產,結合高溫天氣戶外工作者出現的不安全情況,小編為您總結出以下幾項重點安全事項:
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要為趕工期隨意加班加點,可采取“做兩頭、歇中間”的方法或輪換作業(yè)的辦法,避免高溫日照曝曬、疲勞作業(yè)和防止工中暑。同時防止工作過程中因高溫天氣引發(fā)工人中暑和各類生產安全事故,高溫工作人員可以配備一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藥品。
高溫天氣工作人員心情不好時,身體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恐高癥者不準進行高處作業(yè);外腳手架、腳手板、安全網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條件不具備時,不準上高空作業(yè)。
若遇到雷雨天、大風天盡量避免戶外工作。
用人單位方面最好能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合理安排檢修工作,避開高溫時段,趁早晚較為涼爽的時間抓緊施工。作業(yè)現場必須有人負責勞動情況監(jiān)視,一旦發(fā)現異常,迅速處置。通常中暑的前兆是人的動作開始緩慢,變得慵懶,講話吐字開始模糊。
條件成熟的話,用人單位還可以組織職工進行防暑降溫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職工知道如何避免中暑、中暑癥狀以及中暑之后的一些簡單的急救措施。
1.凡患持久性高血壓、貧血、肺氣腫、腎臟病、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一般不宜從事高溫和高處作業(yè)工作。
2.避免獨自一人在惡劣條件下作業(yè)。
3.露天和高溫作業(yè)者應多喝茶水、綠豆湯和含鹽濃度0.1~0.3%的清涼飲料,但切忌暴飲,每次最好不超過300毫升。
4.加強個人防護。選穿淺色衣服并根據作業(yè)需要配戴好各種防護用具,防止陽光曝曬。做好防曬措施。露天施工要避免陽光直射頭部,避免皮膚直接吸收輻射熱,帶好舒適透氣的安全帽、衣著寬松。
中暑癥狀的表現:
先兆中暑。其癥狀為:在高溫環(huán)境中勞動一段時間后,出現大量流汗、口渴、身體感到無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一般情況下此時體溫正?;蚵杂猩?,但不會超過37.5℃。
輕癥中暑。其癥狀為:除有先兆中暑癥狀外,還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面色潮紅,胸悶氣短,皮膚灼熱而干燥,體溫上升到38.5℃以上。此時如不及時救護,就會發(fā)生熱暈厥或熱虛脫。
重癥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時和未適當處理出現的輕癥中暑(病人),導致病情繼續(xù)嚴重惡化,隨之出現昏迷、痙攣或手腳抽搐。此時中暑病人皮膚往往干燥無汗,體溫升至40度以上,若不趕緊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發(fā)生中暑的應急措施:
有中暑先兆及輕癥者:立即離開高溫作業(yè)環(huán)境,到陰涼、安靜、空氣流通處休息,松解衣服,飲用清涼飲料(淡鹽水或濃茶)。
重癥或高熱型者需進行急救:
a.迅速降溫,置病人于涼爽通風處,解開衣服。
b.可在病人頭部、兩腋下、腹股溝區(qū)等處放置冰袋。
c.用冰水、冷水、酒精擦身或噴淋。最終使體溫降至38℃左右,并防止溫度復升。
d.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滯。
要注意的是,中暑的人忌大量飲水,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fā)生。
熱痙攣者除上述處理外,給予飲用含鹽飲料,有條件的靜滴500~1000毫升生理鹽水。
對病情嚴重的病人,要立即動用各種手段,盡快把病人送往醫(yī)院。
高溫作業(yè)人員在飲食和營養(yǎng)方面應多補水、食鹽和水溶性 維生素等。
高溫作業(yè)人員熱量消耗大,出汗多,身體的生理代謝往往發(fā)生一些改變,如唾液和胃液分泌減少,胃酸濃度降低等。從事高溫工作的人員每天出汗超過常人出汗量的5~7倍。由于汗液的大量蒸發(fā),機體內所需的鉀、鈉、鈣等無機鹽以及水溶性維生素也隨著汗液跑掉。如果不及時補充排掉的水分和鹽分,將會引起水鹽代謝紊亂,出現一系列病理現象。早期有食欲不振、惡心、頭昏、頭暈、疲乏無力、四肢酸懶、體力下降等現象,嚴重時引起血液濃縮,甚至發(fā)生抽筋或中暑昏倒。
但是人們在戶外工作時必須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以免出現“水中毒”。
1.一般來說,高溫作業(yè)人員每人每天至少應補充水分5000毫升左右,補充食鹽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鹽在內)。補充的方法可以經常喝點鹽開水,每500毫升水中加食鹽1克左右為宜。還可以喝鹽茶水、咸綠豆湯、咸菜湯和含鹽汽水等等。這樣既可消暑解渴,又可以補充由于人體大量排出的汗液帶走的無機鹽。飲水原則是多次少量,每次飲一兩茶杯為好,不要喝得過多過快,這樣可減少汗液排出,有利于增加飲食。這樣既可補充肌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
2.喝水要次多量少。不少人在生活中習慣以口渴與否來決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口渴是人體水分已經失去平衡的一個重要信號。在工作中,口渴了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且飲用量少,以利于人體吸收。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為宜,間隔時間為半個小時。
3.盡量避免喝溫度過低的飲用水。夏季戶外工作中,人體的體溫通常較高,喝下大量冷飲不僅容易引起消化系統疾病而且劇烈低溫還會對人腦產生損傷,出現偏頭痛等病狀。專家建議,戶外工作者最好不要喝5℃以下的飲料,而喝10℃左右的淡鹽水比較科學。因為,這樣既可達到降溫解渴的目的,又不傷及腸胃,還能及時補充人體需要的鹽分。
另外,為了保護高溫作業(yè)人員的身體健康,在飲食與營養(yǎng)方面,原則是多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平衡膳食,總熱量應較一般工人高出15%左右,在每日的膳食中應有一定比例的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動物蛋白或豆類蛋白。對高溫作業(yè)人員的維生素供給,首先應補充維生素B1、B2、C等水溶性維生素。高溫作業(yè)人員要盡可能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和瓜果,可以預防某些維生素缺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