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病人數(shù)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老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對人們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1]。高血壓和高脂血癥均是造成腦血管疾病關(guān)鍵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可加劇危險,嚴重影響病人生命健康,因此有效治療該合并癥顯得尤為重要[2-3]。目前臨床治療該病,西醫(yī)多采用他汀類等降脂藥物及鈣通道阻滯劑等降壓藥物對癥治療,盡管上述治療均具有一定療效,但存在部分病人降脂、降壓效果不佳等,仍需優(yōu)化治療,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該病較西醫(yī)治療具有更好的療效[4-6]。目前國外常動態(tài)觀察高脂血癥病人治療期間血脂水平以深入了解疾病治療效果與進展,但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較缺失[7]。脂降寧片主要組分有山楂、丹參、葛根、瓜蔞、制何首烏與決明子等,具有行氣散瘀、活血通經(jīng)與益精血等功效,臨床常用于治療合并高脂血癥的心血管疾病。本研究采用脂降寧片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并動態(tài)觀察病人血脂,以期為該疾病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老年科收治的76例老年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上述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齡60歲~75歲(67.2歲±9.8歲);病程1年~19年(5.6年±0.8年)。對照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齡61歲~74歲(66.9歲±9.2歲);病程2年~18年(5.1年±0.6年)。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根據(jù)《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8]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中關(guān)于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確診為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病人,高血壓標準為舒張壓≥90 mmHg(1 mmHg=0.133 kPa)或(和)收縮壓≥140 mmHg,高脂血癥標準為三酰甘油(TG)≥1.70 mmol/L或(和)總膽固醇(TC)≥5.7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04 mmol/L;年齡60歲~75歲;由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病人及其家屬均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同時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病人;同時患有糖尿病、腎衰竭、晚期癌癥及嚴重肝腎損傷等疾病病人;對本研究使用藥物嚴重過敏的病人。
1.3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入院時均進行生活干預,如給予低鹽和低脂飲食,增加運動量等,同時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他汀類藥物及降血壓藥等,兩組病人上述基礎(chǔ)治療藥物及劑量均一致。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口服脂降寧片(四平市吉特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15021473;國藥準字:Z22023885;規(guī)格:每片0.2 g)每次3片,每日3次。兩組均治療30 d。
1.4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jù)《心血管系統(tǒng)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制定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舒張壓降低>10 mmHg,且TC降低≥20%,TG降低≥40%;有效:舒張壓降低<10 mmHg,且10% 1.5 觀察指標 1.5.1 血壓測量方法 治療前后分別使用標準臺式水銀柱血壓計測量兩組病人收縮壓和舒張壓,要求病人12 h內(nèi)無飲酒、劇烈運動及飽餐等,測量前休息15 min,取坐位對右肘肱動脈血壓進行測量,每例病人均連續(xù)檢測3次,每次間隔3 min,取各次平均值并記錄。 1.5.2 血脂指標動態(tài)觀察方法 治療前及治療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第25天及第30天分別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日本島津;10-11型)對兩組病人血脂水平進行動態(tài)觀察。 1.5.3 不良反應 觀察兩組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若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需立即停藥同時給予對癥治療。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期間所有病人均未出現(xiàn)失訪,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無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詳見表1。 2.2 兩組血壓測量結(jié)果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病人舒張壓及收縮壓均明顯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血壓測量結(jié)果比較(±s) mmHg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第30天兩組TC、TG及LDL-C水明顯降低,HDL-C明顯升高(P<0.05或P<0.01);且觀察組TC、TG及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H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血脂指標動態(tài)變化,觀察組與對照組均呈現(xiàn)降低趨勢,且治療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兩組TC、TG、LDL-C與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20天、第25天及第30天,觀察組較對照組上述指標均顯著改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表6。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C水平比較(±s ) mmol/L 表4 兩組治療前后TG水平比較(±s) mmol/L 表5 兩組治療前后LDL-C水平比較(±s) mmol/L 表6 兩組治療前后HDL-C水平比較(±s) mmol/L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無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病人發(fā)生惡心與腹瀉1例,皮疹3例,頭暈與頭痛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7%;對照組病人發(fā)生惡心與腹瀉2例,皮疹2例,頭暈與頭痛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3.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出現(xiàn)上述不良反應后,病人未進行停藥處理均自行恢復。 高血壓和高脂血癥均是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部分病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造成臨床危險倍增,導致易出現(xiàn)多種心血管事件,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有效治療該合并癥是心血管研究的一大熱點[11]。有研究表明,中醫(yī)藥治療多種心血管疾病具有較好療效,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屬中醫(yī)“眩暈”“頭痛”等范疇,其病因主要由于木少滋榮且肝腎陰虧,故肝風內(nèi)動,肝陽偏亢,致血壓升高;而腎氣不足,脾失健運,精化為濁,蒸化無力,又可反致血脂升高[12]。 脂降寧片是由山楂、丹參、葛根、瓜蔞、制何首烏與決明子等6味中藥組成,具有活血通經(jīng)、行氣散瘀及益精血等功效,多用于高脂血癥或合并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治療[13]。方中山楂可行瘀、化滯、消積食;丹參與葛根分別可活血化瘀與生津止渴;瓜蔞可散結(jié)、潤腸與化痰;制何首烏益精血、補肝腎;決明子則益腎清肝。全方共奏,可有效活血化痰、益陰補腎[14-15]。 本研究治療后觀察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脂降寧片可有效提高病人治療效果,對緩解高血壓癥狀具有重要意義。國外最新研究結(jié)果表明,動態(tài)觀察血脂指標評價高脂血癥對疾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6],但在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較少見。故本研究治療期間動態(tài)觀察主要血脂指標含量,以期提供一種評價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療效的新手段與新思路。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兩組病人TC、TG與LDL-C水平均明顯降低,HDL-C明顯升高,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動態(tài)觀察血脂指標,觀察組治療第5天、第10天及第15天TC、TG、LDL-C與HDL-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20天、第25天及第30天,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脂降寧片可有效改善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病人血脂含量,且隨著療程增加,其療效亦呈增強趨勢;應用脂降寧片,保證用藥安全前提適當延長治療時間以增強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主要機制在于脂降寧片中丹參酮、山楂總?cè)扑?、葛根素及瓜蔞水提物均具有較好的降血脂活性,其中決明子蒽醌及山楂總黃酮類均具有較好的調(diào)節(jié)血壓作用。盡管本研究取得客觀結(jié)論,但藥物具體的作用機制未明確,由于部分老年病人依從性較差,動態(tài)觀察血脂指標時,時間間隔較長,頻率較小,由于老年病人治療特殊性,故評價用藥安全性方面應進行長期評價。2 結(jié) 果
3 討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