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娟
【摘 要】 目的:觀察自擬中藥在痔瘡結扎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痔瘡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措施的不同,將100例行痔瘡結扎術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行外科術后治療,研究組采用自擬中藥方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療程及后遺癥發(fā)生情況。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療程為(11.00±2.52)d短于對照組的(17.52±2.91)d,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后遺癥發(fā)生率為8.00%,研究組無后遺癥,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痔瘡患者痔瘡結扎術加用中藥治療,能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后遺癥發(fā)生率,縮短療程,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痔瘡;痔瘡結扎術;后遺癥;中醫(yī)
【中圖分類號】R65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8)01-0121-03
痔瘡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根據(jù)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痔瘡患病率約為全部肛腸疾病患者的52.19%,且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痔瘡發(fā)生風險也不斷增高[1]。痔瘡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肛門出血、疼痛、便秘等癥狀[2]。既往臨床上多采用常規(guī)結扎法治療,但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較多后遺癥,如肛門狹窄等,影響生活質量。近年來,中醫(yī)對痔瘡的研究不斷深入,針對痔瘡不同類型,采用中藥內服、外治等治療,效果明顯[3]。筆者選取50例痔瘡患者觀察痔瘡結扎術加用中藥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研究對象為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痔瘡患者100例。按照治療措施的不同,將100例痔瘡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1~83歲,平均年齡(69.2±10.0)歲;病程4個月至9年,平均病程(3.5±1.2)年;其中環(huán)形混合痔32例,嵌頓性內痔9例,Ⅲ期內痔6例,Ⅱ期內痔2例,炎性外痔1例。研究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50~81歲,平均年齡(68.9±10.2)歲;病程5個月至8年,平均病程(3.4±1.3)年;其中環(huán)形混合痔33例,嵌頓性內痔8例,Ⅲ期內痔5例,Ⅱ期內痔2例,炎性外痔2例。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相關診斷標準[4];②臨床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肛門疼痛、便血、墜脹、痔脫出、痔黏膜充血等癥狀;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疾病、癡呆癥者;③合并其他肛腸疾病者,如結腸炎、結直腸腫瘤、直腸息肉、肛瘺等;④不愿參與本研究,或治療依從性差。
1.3 方法 兩組均采用單純結扎療法[5]:側臥位,左手食指在肛門6點處固定,拇指在12點位上固定,適度用力,促使肛門括約肌舒展。使肛管充分顯露,探查痔瘡位置。以左手食指及拇指緩慢進入肛門,擴開肛門,明確內痔位置。針對不能對痔瘡部位進行探查者,可采用內鏡。痔瘡基底以彎鉗夾住,沿基底部,以7號縫合線呈“8”字形結扎。針對痔瘡直徑在2cm以內者,以血管鉗在痔瘡基底部套上膠套,痔核以1%新潔爾滅消毒,將3~8mL枯痔液注入基底部位。手術結束后,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外科術后治療,給予馬應龍痔瘡膏(生產廠家:武漢馬應龍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2021920)、痔根斷片(生產廠家:德國漢堡諾活大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32020917)等。
研究組在單純結扎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①中藥泡浴:術后第2天實施中藥熏蒸。藥用:白及、白蘞7g,生南星、天花粉9g,仙鶴草11g,馬齒莧14g,蒲公英、連翹19g。以上中藥以冷水浸泡30min,隨后加水超過中草藥5~10mL,大火煎煮,直至水開,隨后小火煎煮20min。取兩次藥液,分別在早晚進行坐浴,每次持續(xù)30min。②中藥口服:大黃4g,花蕊石5g,側柏葉9g,生蒲黃、五加皮、黑木耳、棕櫚炭各11g,延胡索14g,白茅根、鳳尾草、槐角各19g。上藥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用。
兩組均以7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 ①療效評定標準:患者治療后痔核消失,術后未出現(xiàn)肛門疼痛、便血等癥狀,且未出現(xiàn)后遺癥為顯效;患者治療后痔核存留,體積明顯變小,術后出血量為10~20mL,肛門疼痛、便血等癥狀明顯改善,未出現(xiàn)后遺癥為有效;治療后痔核無變化,臨床癥狀無變化,出現(xiàn)明顯后遺癥為無效[6]??傆行?顯效率+有效率。②觀察兩組療程及后遺癥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程對比 研究組療程為(11.00±2.52)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7.52±2.91)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后遺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出現(xiàn)2例肛門狹窄,2例肛門出血,發(fā)生率為8.00%。研究組無后遺癥發(fā)生,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4.00%,高于對照組的7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現(xiàn)代醫(yī)學多認為痔瘡的發(fā)病與基因遺傳、習慣性便秘、括約肌功能下降、血管增生等因素有關[7]。傳統(tǒng)結扎療法雖然能促使痔瘡病灶萎縮、壞死、脫離,但也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且極易引發(fā)肛門狹窄、肛門失禁等后遺癥,影響生活質量[8]。中醫(yī)認為,痔的病因病機包括內外因兩方面。其中,內因為起居飲食失常、情志內傷,外陰為風燥濕熱等外邪侵體,從而造成氣血不和,經絡受阻,瘀滯于肛門,凝集成塊,引發(fā)痔瘡。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痔瘡治療中,在痔瘡結扎術后加用中醫(yī)藥物,能縮短療程,減少后遺癥,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促使患者康復[9]。研究組所用中藥坐浴藥方中,蒲公英能對肛門水腫進行防治,且具有利水祛腫、清熱解毒之功效[10];天花粉有著較好的排膿作用,能促使痔核收縮,縮短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11];白蘞能促進組織新陳代謝[12];仙鶴草能去腐生肌,且具有止血效果[13]。諸藥聯(lián)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止血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可促使創(chuàng)口盡快愈合[14]。此外,中藥口服所用藥方中,黑木耳、棕櫚炭、槐角等藥材具有止血、涼血的作用[15];花蕊石能促使凝血速度加快[16];生蒲黃能促使大便通暢[17]。在實施結扎治療后,聯(lián)合中藥坐浴與中藥內服,能防止肛門水腫,且具有消腫止痛之功效。本研究中,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研究組,且療程短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中,研究組在單純結扎療法基礎上加用中藥坐浴和中藥口服,能強化結扎治療療效,促使痔核自行萎縮,并順利脫落,使得患者疼痛程度減輕,加快組織修復速度,提高臨床療效。
痔瘡常見后遺癥包括肛門失禁、肛門狹窄、肛門出血、肛門變形等,且后遺癥誘發(fā)因素較多,包括手術操作不熟練、手術技術設備不先進等。本研究中,對照組后遺癥發(fā)生率為8.00%,研究組無后遺癥(P<0.05)。其中,肛門狹窄主要是因術后肛門疼痛造成的內括約肌痙攣,或者過多切除肛管、局部皮膚造成的。治療中給予中藥坐浴和中藥內服,能緩解患者疼痛程度,且術中采用“8”字形結扎,能提升治療安全性,減少肛門狹窄的發(fā)生。肛門出血主要是因術后大便干燥、結扎粗血管松弛等因素造成的出血現(xiàn)象[18]。本研究所用內服中藥中,生蒲黃能潤腸通便,可防止干燥糞便撕裂創(chuàng)面引發(fā)肛門出血,促使大便更加軟化、通暢,符合中醫(yī)“增液行舟”的原理。此外,中藥坐浴能促使創(chuàng)面盡快修復痊愈,縮短患者療程。
綜上所述,痔瘡患者痔瘡結扎術加用中藥治療,能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后遺癥發(fā)生率,縮短療程,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響當,李帥軍,羅敏,等. 自動痔瘡套扎術(RPH)結合剪口結扎術治療混合痔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3):403-404.
[2]王慧,徐速,丁超,等. 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痔動脈結扎術聯(lián)合連續(xù)縫合懸吊術治療脫垂性痔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5(28):3079-3081.
[3]謝珉寧,徐璇,張磊,等.混合痔中醫(yī)辨證分型與流行病學特點的相關性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6,48(11):38-40.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58.
[5]布乃濱,王立柱.結扎法治療痔瘡的臨床應用[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1,40(4):30,55.
[6]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 2002:62-64.
[7]王進寶, 安阿玥, 王京文,等. 中醫(yī)藥外敷及熏洗治療痔瘡術后的文獻計量分析[J]. 西部中醫(yī)藥, 2016, 29(8):85-87.
[8]金育雯. 超聲多普勒引導下痔動脈微創(chuàng)結扎術與吻合器痔切除術治療Ⅲ度痔患者的療效比較[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7, 34(2):345-347.
[9]譚建勤,胡相冰. 中醫(yī)結扎療法治療痔瘡80例臨床觀察[J]. 四川中醫(yī),2016,34(10):151-152.
[10]蔣喜巧, 苗明三.蒲公英現(xiàn)代研究特點及分析[J].中醫(yī)學報,2015,30(7):1024-1026.
[11]仇偉欣. 天花粉藥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1996,3(6):11-13.
[12]趙兵, 高昂, 賈旭,等. 白蘞的藥學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2, 40(9):5185-5186.
[13]陽向波. 仙鶴草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3, 14(12):780-780.
[14]韋娟, 付榮, 繆紅莉. 中醫(yī)熏洗坐浴與針刺痔瘡穴治療老年患者肛腸術后疼痛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6(10):1062-1064.
[15]胡玉霞,余世春,王圣男,等.涼血止血中藥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4,28(2):66-69.
[16]李慧芬. 花蕊石現(xiàn)代研究概況[J]. 藥學研究, 2014, 33(2):103-105.
[17]黃一峰, 姚映芷. 中藥蒲黃生熟異用研究進展[J]. 安徽醫(yī)藥, 2013, 17(3):504-505.
[18]徐先濤, 錢正均, 王旭東. 大柴胡湯治療痔瘡腫痛出血療效觀察[J]. 陜西中醫(yī), 2017, 38(4):501-503.
(收稿日期:2017-11-18 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