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少榮
時任巴基斯坦總統(tǒng)葉海亞·汗在白宮和中南海之間穿針引線的故事,至今仍然像是一個傳奇。F.S.艾賈祖丁根據(jù)葉海亞·汗收集的49份絕密文檔,撰寫了《首腦之間——中美建交的巴基斯坦秘密渠道》一書。
此書中譯本已于近期由世界知識出版社推出。
“你的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1972年2月21日,當尼克松主動把手伸出來的時候,周恩來對他說了這樣一句富有詩意的話。
尼克松的手伸出得的確不容易。從1969年8月1日尼克松請求葉海亞·汗為中美往來牽線搭橋起,到他伸出手的這一刻,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兩年半。這是恐懼與希望交織、黑暗與光明交錯、沮喪與欣喜交替的兩年半。
守口如瓶
對于20世紀60年代末的尼克松和基辛格來說,向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伸出橄欖枝是需要勇氣的,而中國人邁出這一步所需要的勇氣一點兒也不比美國少。雖然基辛格從已經(jīng)掌握的情報大致可以判斷,正與蘇聯(lián)交惡的中國很可能愿意與美國恢復(fù)關(guān)系,但他在對此事保持高度熱情的同時,還保持著高度的謹慎。他與尼克松總統(tǒng)在多方權(quán)衡比較后,最終選定巴基斯坦總統(tǒng)葉海亞·汗作為雙方之間的和平使者。
為防止不測,尼克松和基辛格將此次行動機密級別提升為最高等級。
為了不被監(jiān)聽到電波信號,美國這個全世界科技最發(fā)達、有能力將宇航員送上月球的國家,竟然在20世紀的下半葉決定使用最原始的寫信、送信的方式,通過第三方與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大國傳遞信息?;粮襁€非常仔細地注意只在沒有任何標記的白紙而不是白宮的信函或公文用紙上寫信。
艾賈祖丁在《首腦之間》里寫道:
“白宮發(fā)出的文件先是口述或打印在沒有任何標記的白紙上,親手交給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希拉利。再由他將口信打印或手寫出來,放入外交公文袋(在極特殊的情況下使用特別信使),通過總統(tǒng)的秘書送交葉海亞總統(tǒng)。中方的回復(fù)是通過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直接交給葉海亞總統(tǒng)。葉海亞會讓他的軍事秘書通過外交部把中方的回復(fù)送到希拉利手中,然后再轉(zhuǎn)交白宮?!?/p>
對于葉海亞·汗來說,做中美之間的信使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如果消息泄露,非但會前功盡棄,而且會強化印度和蘇聯(lián)對巴基斯坦的敵意,會使巴基斯坦原本就不太好的處境雪上加霜。
雖然他和希拉利大使在中美之間傳遞消息,但是希拉利大使非常謹慎地注意不把任何帶有巴基斯坦印記的信或文件直接給白宮。他每次從葉海亞總統(tǒng)處得到消息時,都會和基辛格見面,一字一句地口述,基辛格則用紙和筆一字一句地記錄。
基辛格在回憶錄里說:
“希拉利說他無權(quán)把文件留給我,所以他只能慢慢口述,我邊聽邊記錄?!緛砜梢运查g傳送的文件,卻不得不依賴多少世紀以來傳統(tǒng)古老的簡單辦法:手寫、傳送、收信、閱讀?!?/p>
就這樣,美國國務(wù)卿和巴基斯坦大使親自承擔(dān)起了最初級的抄寫和打字工作??梢姡瑹o論是美方還是巴方,隨時都準備在遇到任何不測的時候銷毀一切資料,否認任何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
焦慮與猜疑
1970年10月25日,借葉海亞·汗赴美參加聯(lián)合國慶典之際,尼克松在白宮會見了他,明確表示美國欲與中國恢復(fù)邦交,希望他從中提供幫助。葉海亞·汗表示會盡力提供幫助。
然而,直到1970年12月9日,白宮才得到北京的回復(fù)。在這期間,“基辛格在華盛頓等得心急如焚,坐臥不寧?!?/p>
從公開媒體上,基辛格得知葉海亞·汗11月10?15日期間訪問了中國。按照常情推測,如果他得到了北京方面的消息,應(yīng)當可以在11月15日或者之后的幾天把消息帶給白宮。然而直到三周后的12月8日,希拉利才聯(lián)系了白宮工作人員豪爾·桑德斯,向白宮通報葉海亞·汗和北京會談的情況。
在這三周的時間里,基辛格猜測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他在回憶錄里寫道:
“我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訪問中國三周后才給我們回音,是不是中國指定了巴基斯坦必須在三周后聯(lián)系我們?還是葉海亞·汗為小心起見,故意為之?”
實際上,北京早已給葉海亞·汗做了回復(fù),表示愿意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事務(wù),也歡迎尼克松總統(tǒng)派遣特使來北京會談。
但是葉海亞·汗回到巴基斯坦后,忙于東巴基斯坦的戰(zhàn)事和總統(tǒng)選舉,而且這段時間,主張東巴基斯坦獨立的謝赫·穆吉布·拉赫曼在東巴基斯坦的省國民議會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巴基斯坦面臨被肢解的危險。另外信送到華盛頓的時候,希拉利又被派去墨西哥兼任大使,所以才耽擱了三周。
1971年1月15日,白宮表示希望在北京舉行中美高層會談。直到4月,白宮仍然沒有接收到北京的回信。尼克松和基辛格又在懷疑巴基斯坦渠道的可靠性,打算派遣信使去巴黎,另辟一條法國渠道。就在這封信將要發(fā)出時,希拉利大使要求與基辛格緊急見面。
其實,在這期間,中國已試圖通過邀請美國乒乓球隊來中國比賽向尼克松和基辛格傳遞信息,但尼克松和基辛格對這種東方式的示好方式?jīng)]有理解。
4月27日,白宮終于收到了周恩來的回信。周恩來對回信延遲表示了道歉,但沒有做任何解釋。1971年初的中國,雖然不像巴基斯坦那樣戰(zhàn)火連綿,但是局勢也極為復(fù)雜。
人在不確定性非常強的情況下,心理往往極其脆弱,出現(xiàn)任何意外的情況,都會往最壞處猜測。因此,在尼克松和基辛格沒有和北京建立起充分的信任的時候,兩次回信的耽延都是非常危險的,都非常有可能使得尼克松和基辛格對北京的態(tài)度發(fā)生誤判。
所幸在白宮打算采取其他行動之前,收到了北京的回信。
暗渡陳倉
為了善始善終做好保密工作,美國和巴基斯坦一道為基辛格1971年7月9日-11日的北京之行制訂了一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訪問方案。
基辛格一行將于7月1日出發(fā),先飛往曼谷,6日晚抵達新德里,8日中午抵達巴基斯坦的拉瓦爾品第?;粮裰砸谛碌吕锿A?8小時,是因為白宮不想讓印度覺得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停留時間過長,引起猜疑。同時基辛格會告訴印度方面,他將于7月10日飛往巴黎。
抵達巴基斯坦后,基辛格會要求巴方7月9日向外界宣布,由于身體不適,他將在納蒂亞加利多呆一天,然后從納蒂亞加利返回拉瓦爾品第,直接飛往巴黎。
為了讓對外界宣布的消息更加逼真,基辛格給自己和助手洛德先生各安排了一個替身。在兩人飛往北京的同時,讓這兩位替身替自己去納蒂亞加利休息。
希拉利大使注意到,基辛格曾告訴他自己這輩子沒有摸過槍,并且也不會釣魚。因此,他特意叮囑葉海亞·汗總統(tǒng),對外界宣布基辛格行程時,只說他去納蒂亞加利休息觀光,不要對外宣稱他去北部狩獵或釣魚。
為了不被外界監(jiān)聽到基辛格在中國向華盛頓發(fā)出信號,基辛格決定北京之行不攜帶任何私人通訊設(shè)備。
為了不被外界監(jiān)測到巴基斯坦飛機在7月9日?11日在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往返,基辛格建議巴基斯坦為這個航班重新制訂了不同于巴基斯坦民航航班編碼體系的特別代碼。
為了幫助基辛格北京之行不出任何差錯,巴基斯坦和中國方面也給予了大量的配合。在基辛格的替身到達納蒂亞加利當晚,他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巴方為了不讓外界發(fā)現(xiàn)他是替身,特意為他尋找了一位沒有見過基辛格的大夫。所幸大夫找到的時候,替身的身體已經(jīng)好了。
中方為了保證基辛格北京之行順利,提前派領(lǐng)航員來到巴基斯坦,會同巴方共同制訂航班代碼,并一起進行了測試飛行。
為了取得基辛格的信任,中國派外交部歐美司司長章文晉、禮賓司唐龍彬、毛澤東的侄女王海容和美國出生的唐聞生提前兩天飛到伊斯蘭堡,陪同基辛格一行從查克拉拉空軍基地一起飛往北京。
一切按計劃順利進行。
媒體不但沒有懷疑基辛格金蟬脫殼去了北京,甚至反而“傳言說基辛格去納蒂亞加利的真實目的是與穆吉布·拉赫曼的助理卡邁勒·侯賽因見面。這一傳言更加混淆了人們的視聽,掩蓋了事情的真相?!?/p>
7月11日下午3點,基辛格一行降落在查克拉拉空軍基地。為了制造從納蒂亞加利返回的假象,基辛格特意改路從穆里返回,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了北京之行的使命。
回到巴基斯坦后,基辛格如釋重負。簡短地會晤了葉海亞·汗總統(tǒng)后,基辛格登上了飛往德黑蘭的飛機。在飛行途中,他給尼克松發(fā)送一封只有一個單詞的密電:Eureka(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