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嵐
摘 要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的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成為日常生活必備技能,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培養(yǎng)也是尤為重要的。傳統(tǒng)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采取單純的講述來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迫接受,導致教學效率不理想。教學改革提出采取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優(yōu)化教學,學生作為主體來自主的學習實踐掌握知識。論文陳述了自主學習的特性,分析了信息技術學科采用自主學習法教學的必然性,提出在教學中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旨在讓學生學會自處、有效自主,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 自主學習 小學信息技術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1自主學習的特性
首先自主學習具有主體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一切以學生為主,教師的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第二是自主教學具有目的性,要求學生通過自我的學習達到教學的目的,老師要給學生制定目標讓其自我向目標前進。其次是自主學習具有主動性,要求學生要主動的去研究,積極的進行學習,而不是被迫接受知識。最后是自主學習具有獨立性,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完成進行學習。所以說教師需要把握住自主教學的特征來優(yōu)化教學課堂,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小學信息技術采用自主學習方式的必然性
上述分析了信息技術學科具有的特征,在不斷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要緊跟教學改革的政策以及要求,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選取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由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性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說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采用自主學習方式有著必然性,從以下兩方面論述:
2.1學科的特性適合學生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發(fā)展性,所以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而應該隨著發(fā)展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就是因為開放和發(fā)展的特性,自主學習適合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除了上述課程特性外還是具有實踐性的一門學科,所以說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強調(diào)學生的實踐性,信息技術知識掌握是需要學生實踐操作才能更好的理解。
2.2學生能力不均衡需要自主學習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的講解時由于學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和注意力集中與否都影響著信息技術的知識掌握。這樣掌握的不均衡導致部分學生會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前后的學習是相互關聯(lián)的,導致之后的學習更加困難。自主學習恰好可以解決這類不均衡的問題,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需求來自我學習,調(diào)和教師教學的不均衡矛盾,能夠更好的掌握信息技術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3.1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習自主學習的興趣。設置適宜的教學情境需要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參與到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讓學生飽含興趣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有著這樣的教學氛圍,教師加以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激發(fā)學習欲,思維動起來,自主的獲取信息技術知識。
3.2采取任務驅(qū)動,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采取任務驅(qū)動的方法來教學,可以通過布置任務、思考、完成任務的模式來給小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任務驅(qū)動法和自主教學相互結(jié)合,二者相輔相成,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養(yǎng)成自我探索和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任務驅(qū)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的機會,教師還需要對任務進行分層,以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設置任務,讓任務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圖文并茂》時,教師先給學生設置任務要求在word中插入圖片,規(guī)定好大小尺寸和插入的位置。教師要求學生依次完成選擇圖片,插入制定位置,進行大小的調(diào)節(jié),保存完成任務。教師通過逐層完成,通過任務的驅(qū)動下來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3教師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幫助,需要教師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例如在教學《中國風箏》一節(jié)時,創(chuàng)建演示文稿,學生在理解占位符較為困難,教師需要仔細的給學生講解占位符的作用,然后讓學生嘗試輸入文字,講解字體、字號、顏色等的設置,進行修改完善后進行保存。教師詳細的演示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一個計算機的師生交互界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的指引。
3.4加強自主實踐,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的學習是為了能夠應用,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將學習內(nèi)容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強化知識的應用,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自主學習,并且整合資源,讓學生開展小組自主協(xié)作學習。小學生對剛學習的word方式充滿興趣,都會主動的去嘗試該方式寫作。這樣自主的實踐學習到的word從而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信息技術的熟練性。
3.5注重評價方式,增加自主學習信心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應該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的信心,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有效的教學評價,來激勵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我們知道教師的有效評價影響著學生學習信心,不良的評價方式會讓學生的信心受挫,導致學習激情喪失。所以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學生學習的初期、學習過程中、學習完成后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的評價,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得到成功的樂趣。
4總結(jié)
總而言之,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也顯的尤為重要。作為一線的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師,首先需要清楚的認識到自主學習的主要性和必要性,改進以往的教學手段,響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做到以學生為主,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于增漸.淺談信息技術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電腦迷,2016(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