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明天》作者:(法)席里爾·迪翁譯者:蔣枋棲版本:新經(jīng)典|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年:2018年8月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故事書”。因為里面的故事不是常見的虛構(gòu)故事,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切身相關的故事。在講述這些故事之前,席里爾·迪翁向我們拋出了一個問題:面對交通擁堵和霧霾等生活危機,我們?nèi)绱瞬豢鞓?,但為什么沒有行動起來?
因為我們正遭遇著現(xiàn)實的虛擬化,無法將自己的行為與其帶來的后果聯(lián)系起來。我們也缺少愿景,沒有勇氣向著未知與虛空縱身一躍。在席里爾看來,人類生存的本質(zhì)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我們在其中不斷創(chuàng)造著“意義”,并用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過去,我們消耗那么多精力去反對過時的思想和社會模式,卻忽略了最根本的意義、激情和故事,只有從這些本質(zhì)需求入手,才能激發(fā)人類的行動欲望,在總體上有效削弱危機。因此他帶領團隊遍訪全球各行各業(yè)的意見領袖和普通人,以尋求應對人類困境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最終將這些人和他們扣人心弦的故事匯聚到一起,以此告訴我們,我們也能去創(chuàng)造類似的故事。(文/楊司奇)
《京華遺韻》作者:李弘版本:中信出版集團出版年:2018年3月
遙遠的東方,對歐洲人而言,一直存在于瑰麗的想象之中。隨著傳教士和探險家的跋涉深入,才逐漸形成了對東方古國直觀的印象。不管是物質(zhì)世界,還是社會制度、文化習俗、風土人情,中國的“國情”都迥異于西方。
這些距今上百年的西洋版畫,記錄了當時來京的歐洲人的所見所聞,他們刀刻筆繪的內(nèi)容,包括黎明百姓引車賣漿、日常出行,朝廷大員、名門士紳的奢華生活,以及帝王娶親、出宮巡游的熱鬧場面。在沒有相機的年代,這些畫作是對帝都生活景象最直觀的捕捉和還原,而今具有不可磨滅的史料價值。
從這些被歲月剝蝕的版畫中,不難看出創(chuàng)作者對東方古國心態(tài)的嬗變,從最開始帶有崇敬色彩的浪漫想象,到后來以平等態(tài)度觀察中國人的生活日常,再到后來帶有貶低嘲諷意味的戲謔,畫風的變化反映了在華外國人地位和身份的變化。如果細心觀察,會看到版畫中記錄了大量的生活細節(jié),而歷史變遷就藏在那些隱秘的角落里。(文/徐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