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到課程改革的影響,小學教學目標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為了滿足課程改革教學要求,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對改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將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 引言
課程改革的實施,使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迎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課堂教學質量,在小學教學中注入生活化元素,才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改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
二、 新課改背景下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 數學思想及方法有利于被學生掌握
數學知識對我們處理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具有很大的幫助,以生活中人們買房、買車時會用到的貸款為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數學的方式對貸款的方案進行合理地分析并選擇,使自己的效益實現最大化,由此,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合理的教學,學生便可以有效地運用數學知識及方法,并建立合理的數學思維,這對改善學生的數學綜合運用能力具有幫助。
(二) 為學生培養(yǎng)了數學應用能力
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數學知識就是在現實的生活中產生的。在數學教學中,將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納入其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通過引入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現象開展數學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用數學知識,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幫助。
三、 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對策
(一) 結合理論和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課改要求影響下,我國小學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學目標發(fā)生了根本改變,以應試教育教學目的的目標已經變成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課改要求小學數學教育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外,還要結合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做好學生數學知識實踐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在教學中,教學必須確定教學目標,要有目的的誘導學生通過生活化視角去理解數學知識。
比如,在“百分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經常在周日休息時去超市購物,那么商品后面所標注的百分數都代表什么含義呢?我們該如何理解呢?”此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究問題,當學生總結出結果后,教師則可以總結學生的成果,并滲透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二) 誘導學生基于數學視角分析現實生活
受到應試教育教學理念影響,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感受,總是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傳授數學知識,因此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合理的設置問題,要求學生攜帶問題閱讀課本知識,并以數學視角對生活進行觀察、分析。另外,教師要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個人狀況、家庭背景等,制定有針對性的生活化教學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比如,小學數學教師講解“圓的周長和面積”一課的知識時,會發(fā)現很多學生都無法有效的理解、運用相關知識。面對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要通過教學生活化的方式,將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直觀、易懂。比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置合理的問題,如“同學們生活中都遇到了哪些圓形的物品啊?你們知道他們的周長、面積是多少嗎?”此時,學生經過思考后,就會大膽的舉手回答,如“家里的電炒勺、電風扇、水桶、洗腳盆……”而教師則可以利用這些學生耳熟能詳的物件,引入相關重難點知識,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知識的內涵、運用的方法及和生活的聯系。
(三) 為學生傳授應用數學語言表述生活的方法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點學科,其實用性相對較強,學生的很多現實生活問題均可以通過數學知識進行處理。鑒于小學生年紀小、理解能力有限的特點,教師要引入趣味性強的語言開展數學教學,通過對語言的合理運用,對學生的實際生活現象進行描述,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下掌握數學語言表述方法。
比如,開展“比例意義和基本性質”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里遇到的比例問題進行闡述、分析。然后,誘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與小組討論。學生經過思索與探討后,就會發(fā)現比例問題實際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如“班級內男同學與女同學的比例、媽媽炸丸子時面粉與其他材料混合的比例等”。接著,教師便要利用這些場景,采用簡單易懂的數學語言,為學生講解比例知識,從而拉近學生生活與數學知識的距離,方便學生理解、學習相關知識。
(四) 提高教學活動趣味性,實現教學生活化
枯燥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積極地、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趣味性強的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感受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知識及知識利用的價值。
比如,教師對“圓柱、圓錐和圓”一課的內容教學的時候,就可以為學生開展一個名為“剪一剪,做一做”的趣味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讓學生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做出各種大小的圓柱體、圓錐體和圓等。學生通過實踐動手操作,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圓錐體、圓、圓柱體等之間的結構關系與知識內涵,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而教師則可以借助學生興致高漲的勢頭,傳授圓、圓錐體等的相關計算公式及知識,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四、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加深數學教學生活化力度,有助于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完成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目標具有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段麗娟.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75.
[2]何俊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4):197.
[3]裴海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亞太教育,2016(04):31.
作者簡介:
沈美惠,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薌城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