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廣東文化產業(yè)已經逐步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產業(yè)。2014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24%,多年躋身全國“5%俱樂部”。2016年,文化產業(yè)增加值首破4000億元,約占全國文化產業(yè)總量的1/7,連續(xù)15年居全國各省市首位,數字出版、創(chuàng)意設計、動漫游戲、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領軍全國。
嶺南文化多元包容的獨特個性、豐富的歷史資源,在促進產業(yè)繁榮的同時,也為提升文化品質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的支撐。到2020年,廣東將形成特色鮮明的嶺南文化和現(xiàn)代開放型文化體系。
南方周末于本期起推出系列報道,聚焦文化標本和地方樣本,講述幕后故事,分別在文化新聞版和副刊地理版刊發(fā)。
“大潮起珠江”展出了多件反映改革開放歷史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繁忙的生產線——繽姿鞋業(yè)變奏曲》由畫家孫黎、周雨霞創(chuàng)作,三幅畫面拼接組合,分別表現(xiàn)昏暗的手工作坊與明亮的現(xiàn)代車間,反映了從1990年代至今廣東制造業(yè)的發(fā)展變遷。為了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孫黎兩年間多次前往鞋廠收集資料,探訪工人生產過程。展覽組委會供圖
“一手伸向傳統(tǒng),一手伸向未來”
改革開放40周年美展和廣東文化多樣性的表達
自辛亥革命以來,廣東美術就與中國近現(xiàn)代發(fā)展歷程休戚相連。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美術繼承了傳統(tǒng)和前人開放、多元、務實的基因,試圖引領新的風潮。由廣東省委宣傳部著力推動的兩個美術大展:2017年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2018年的“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美術作品展”,以承前啟后的方式,回顧了廣東百年美術值得書寫的部分,以及改革開放40年間的整體面貌與成就。
南方周末記者 李慕琰 發(fā)自廣州
南方周末實習生 馮雨昕
嶺南畫派畫家黎雄才生前的夙愿是畫珠江,他設想創(chuàng)作200米以上的長卷,從珠江源頭一直畫到虎門入海處。1988年,78歲的黎雄才去往云南曲靖縣馬雄山和云貴邊境,在珠江源頭探訪寫生?;氐綇V州開始動筆后,他患上了白內障,又兩度跌倒骨折。出院后回家拿起筆,筆不聽話了,老人家當場流淚。
黎雄才畫了三年,完成六十多米,只畫到廣西境內就被迫擱筆。2001年,黎雄才逝世,這幅《珠江長卷》成為未竟的遺作。
2018年8月23日,另一幅展現(xiàn)珠江山水的國畫長卷《珠江勝景圖》在廣東美術館展出。這幅畫由畫家方土、許欽松、李勁堃分別率團隊完成——上卷《珠源巒脈》描繪珠江上游的渺茫山巒,中卷《云涌珠江》是黔桂流域至西江一帶的崇山激流,下卷《盛世珠江》是關于廣州珠江兩岸的城市景象。
“上中下三段形成了廣東整體視覺的變化,珠江的萌發(fā)與延伸代表了一個地區(qū)從源到流的關系?!睆V東省美協(xié)主席李勁堃解釋創(chuàng)作初衷,“通過對新時代的描畫,表現(xiàn)廣東在二十世紀以來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整體變化?!?/p>
中國美協(xié)理論委員會副主席梁江評價,長卷的三段雖在內容上銜接,但在藝術風格上并不連貫,“藝術個性與藝術語言的特色呈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了我們四十年來藝術的多元探索”。
這幅長卷是“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的代表作品,展覽籌備了一年多時間,2018年7月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之后巡回至廣東美術館展出。展覽在廣東省內與全國范圍內各自征集作品,經由專家團的篩選與輔導,選出262件作品,其中72件是為改革開放四十年而作的新作。
“它既是一個記錄偉大事件的歷史性展覽,同時又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藝術轉變過程中有學術探索意義的展覽?!崩顒艌铱偨Y。
“你關注社會, 社會才關注你”
1980年代初,中央批準深圳建立經濟特區(qū)后,吳南生邀請雕塑家潘鶴設計一尊雕塑。潘鶴先后否決了做大鵬、蓮花、獅子的提議,提出要做一只牛?!耙驗槲覀冞@一代人與牛很有緣分,開始是俯首甘為‘孺子牛,新中國成立后做了‘牛鬼蛇神,現(xiàn)在國家荒蕪了,要重新開荒了,責任落在我們身上,就做‘開荒牛?!?/p>
潘鶴在深圳馬路上看到,拖拉機和推土機在灰塵中拉著磚木,由此創(chuàng)作了《開荒?!贰!跋笳魃钲诰竦摹_荒牛就是本次展覽的緣起?!崩顒艌以鴮γ襟w說。
展覽的72件委托作品中,出現(xiàn)了《潮——新中國第一張股票發(fā)行》《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第一爆——獻給深圳改革初期的建設者們》等記錄重大歷史事件的作品?!罢麄€展覽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描繪社會建設的重大選題,在這樣的選題里,多了幾分嚴肅,同時也多了對現(xiàn)代題材的探索?!崩顒艌艺J為,“它把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一些重要節(jié)點、事件、形象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了?!?/p>
畫家們在創(chuàng)作歷史與現(xiàn)實題材時尤為嚴謹。畫家陳川創(chuàng)作水墨畫《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細節(jié)豐富翔實——展館前雄獅吐出“大展鴻圖”字樣;遠處可見廣州塔、木棉、棕櫚樹。他花了一年時間,研究廣交會的書籍和影像資料,用放大鏡觀察歷史照片。他發(fā)現(xiàn)在SARS期間,參加廣交會的來賓大都戴著口罩,眼神里卻飽含交流的愿望。
油畫《繁忙的生產線——繽姿鞋業(yè)變奏曲》的作者孫黎多次前往鞋廠探訪;《地下筑夢者》的作者余榮也花了一年時間,在地鐵站蹲點觀察,畫下大量草稿。王永的油畫《打工潮》描繪了打工者走出廣州火車站的場景——他為此觀看了大批年代劇,在廣州火車站拍攝了數百張照片作為參考。
“用‘論從史出或者‘畫從史出的態(tài)度去勾勒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現(xiàn)象,以圖錄來記載那段有溫度的歷史,我想這是美術(的特殊功能),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李勁堃表示。
畫家劉晟生于改革開放初?!八褪俏医洑v的四十年?!彼嬖V南方周末記者,“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看得見、體會得到的、有體溫的展覽。”劉晟兒時常經過證券交易所,對改革初期人們投入股市記憶深刻,由此創(chuàng)作了油畫《股潮記憶》。
劉晟受到近代史重要油畫作品《占領總統(tǒng)府》啟發(fā),希望歷史畫帶有敘述性。他選擇了俯視的視角,人們仰頭望著頭頂的股票屏幕。他為其中的人物設計了多種社會身份:戴眼鏡的工程師或技術工人,家庭婦女或會計、教師等女性形象?!拔蚁M嬅婵梢暂椛涞揭粋€相對多元的人群。”劉晟解釋,“我想表達股市里人的精神狀態(tài),闡釋悲歡離合、人生五味,作品的核心是人?!?/p>
油畫《船·承》的作者謝郴安同樣希望在宏大主題中尋找“人”。由于要根據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創(chuàng)作,實地取材頗有難度,他幾易其稿。有一次,兒子把船的模型遞給他,這個姿勢讓他找到了某種象征意義。他將這個畫面起名“船·承”,諧音“傳承”。謝郴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畫中的“紅船頭”是廣東傳統(tǒng)船只,“代表廣東一直往外開拓的精神”。
這些當代城市題材也為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重思創(chuàng)作的機會。劉晟試圖在油畫中加入中國畫的意趣,“比如我們傳統(tǒng)繪畫的卷軸觀看方式,《清明上河圖》一眼是看不完的,但可以慢慢品味”。
在李勁堃看來,用傳統(tǒng)中國畫表現(xiàn)現(xiàn)代題材,恰好是嶺南畫派的先賢一開始倡導的。“高劍父先生就用新國畫的表現(xiàn)形式,畫飛機、畫日敵侵犯下的被轟炸之后的殘垣破壁”。李勁堃認為此次展覽意在提醒藝術家應有社會擔當,關注社會變化,用對社會的領悟去創(chuàng)作,這樣,藝術家才會被歷史記錄。
“如果遠離社會的發(fā)展線索,你的作品就無關乎這個時代,因此它也不會選擇你?!崩顒艌铱偨Y為,“你關注社會,社會才關注你。”
“歷史的反省、 生活的真諦”
在“文革”期間中斷創(chuàng)作的著名漫畫家廖冰兄讀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認為其“拯救”了自己的靈魂。他重執(zhí)畫筆后創(chuàng)作的自畫像《自嘲》,于1977年入選了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35周年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1978年以后,廣東畫院和美術館、美術學院等專業(yè)機構陸續(xù)恢復。與廖冰兄一樣,一眾廣東美術家開啟了新的創(chuàng)作:湯小銘的油畫《讓智慧發(fā)光》在復辦的第五屆全國美術展覽上獲得三等獎,邵增虎的油畫《農機專家之死》得到廖冰兄贊譽,“沖破了禁區(qū),表達了歷史的反省、生活的真諦”。
“廣東美術家最先感受到改革開放的鮮活氣息,在反思與啟蒙的主題下嘗試開拓,在作品中融入個體感受,創(chuàng)作出現(xiàn)新生面?!绷航^察,“中國藝術家對過去‘紅光亮‘高大全的美術創(chuàng)作思路重新省視,開始在創(chuàng)作中肯定人的本體、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p>
在“大潮起珠江”展覽中,記錄這段美術變革的畫作也被收入其中?!洱堁驆{》創(chuàng)作于1979年,是畫家關山月重訪龍羊峽水電站工地后所作。關山月師承高劍父,繼承了嶺南畫派“注重寫生”的精神,在抗戰(zhàn)時期曾進行長達六年的寫生旅行。1988年,關山月在廣東畫院舉辦個人畫展,他在研討會上再次強調自己多年來的理念:“不動變沒有畫。”
“關山月的一系列作品,比如這次選擇參展的《龍羊峽》《碧浪涌南天》,完全是對河山壯美的抒發(fā),重新體現(xiàn)了一個藝術家的價值?!崩顒艌以u價。
與關山月師出同門的黎雄才在“文革”后期重拾畫筆,從英德干校調回廣州為廣交會作畫。此后十多年,他進入了大量創(chuàng)作的時期,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廣東省人民政府等作畫,《山鳴谷應》《幽谷起云圖》等成為其代表作。這次的參展作品《萬古長青》筆墨濃烈、色彩富視覺沖擊力。在李勁堃看來,黎雄才的畫風從過去的纖細轉變?yōu)樾蹚姟院?,正是藝術家對于觀看自然的態(tài)度的轉變。
當代畫家的參展作品也是對繼承傳統(tǒng)與主張革新的不斷思考。李勁堃的山水畫《千年結》,描繪了錯綜交錯的樹木,也是“中華民族美術變化過程中錯綜復雜的反應”。畫中既有工筆重彩,似宋代繪畫技法,也有類似清代畫家的大寫意,李勁堃想表達千百年來中國繪畫者在文化交織下的眷戀情結——“萬變不離其宗”。
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許欽松的參展畫作《高原甘雨》是中國美術館的館藏作品。他在1990年代開始“水墨灰色地帶”的探索課題。在西北寫生時,正逢干旱,令許欽松感慨良多?!吧頌槟戏饺?,我經常看到下雨,對雨特別親切;而在西北,雨對他們而言是甘雨,只要能下雨就是天大的事”。他把嶺南滋潤、靈動的風韻融入了壯闊的北方山水題材,“變成北方與南方、莊重與靈動的結合”。
除此之外,湯小銘的《李四光》、胡一川的《南海油田》、楊之光的《九八英雄頌》等一批嶺南名作也收入展覽。
梁江對這些作品尤為欣賞,“這些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并不是通過直接描繪題材、事件來表達對改革開放的感受,而是再現(xiàn)一種精神、情境,跟時代氣勢同步,這更體現(xiàn)藝術表達的功力?!?/p>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并置 已經成了習慣”
1993年11月,由文化部主辦的首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在廣州召開。藝術史學者余丁認為,“它標志著政府首次對藝術市場活動的認可和參與,也意味著政府管理部門試圖按照國際慣例和操作規(guī)則將藝術品交易納入規(guī)范化管理的努力付諸實施”。
梁江認為,“這時期惟廣東有氣候,有地利,有市場要素。”此前一年舉辦的“廣州·首屆90年代藝術雙年展”,也以建立中國藝術市場與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為目標,確立了后來被稱為“廣州模式”的雙年展形式。
之后幾年,中國的藝術博覽會迅速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大藝術博覽會鼎立的格局。中國藝術市場逐漸成形,廣東成為前沿地帶之一。
與此同時,各類美術新思潮與藝術團體開始活躍。1991年,廣東藝術家黃一瀚提出了“卡通一代”,以他為代表的一批青年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與動畫、漫畫、游戲、虛擬世界相關的作品,他們使用雕塑、繪畫、裝置、行為等各種藝術形式,來表達消費時代下年輕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經驗。
梁江認為“卡通一代”可以被視為廣東特色的當代藝術,“它具備廣東改革開放后的當代性。在都市化、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生活方式和感受的改變,帶來了表達方式的轉變”。
黃一瀚與當時同為青年畫家的李勁堃、方土等人,共同提出了“后嶺南派”的主張,試圖變革水墨畫,與北方“筆墨中心主義”和“文人畫風”拉開距離。1993年,“后嶺南第一回展”在江南大酒店舉行;2009年9月,廣東美術館策劃舉辦了“現(xiàn)象:后嶺南與廣東新水墨”展覽。
多年后的今天,李勁堃認為“后嶺南”更加代表的是一種藝術主張:意在沿襲嶺南畫派的革新精神,并將廣東的藝術往“更當代的問題、更切合社會現(xiàn)狀里”推進。梁江也表示,“后嶺南”并沒有統(tǒng)一的藝術風格,更重要的是藝術表達的訴求。
“卡通一代”與“后嶺南”代表作品也收錄在“大潮起珠江”展覽中?!斑@是廣東貢獻給全國的文化多樣性的樣本,也說明這次的主辦方,無論省委宣傳部還是廣大藝術家,都非常重視文化的多樣性?!崩顒艌艺f。
傳統(tǒng)美術與當代藝術的并存,李勁堃將此視為廣東特點?!霸趶V東,(如果)你非常傳統(tǒng),沒有人會質疑你;你很當代、很有自己張揚的個性、特立獨行,我們也會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對你?!崩顒艌曳浅?粗囟嘣?,“早在上個世紀,廣東已把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融合當成己任,因此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并置已經成了一種習慣。為什么在一百年的學術變遷里,廣東一直都是領風氣之先?就是因為我們一手伸向傳統(tǒng),一手伸向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