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行萍
(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前饋控制主要是指在實踐觀察基礎上結合所收集數據信息展開規(guī)律分析,進而預估事件發(fā)展方向,由此提高問題應對能力;通過預測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可由此提高防范措施的針對性,進而盡可能規(guī)避風險事件[1-2]。在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采取前饋控制有助于在結合臨床實踐工作的基礎上優(yōu)化護理工作,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進而保障醫(yī)療安全[3]。針對此,本文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前饋控制在其中的應用價值展要分析,實驗詳情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8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方法分組,對照組40例進行常規(guī)管理,觀察組40例采取前饋控制管理。對照組患者40例,其中,24例為男性患者,另16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20~76歲,平均(45.52±4.73)歲。觀察組患者40例,其中,25例為男性患者,另15例為女性患者;患者年齡21~79歲,平均(46.47±4.79)歲。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無明顯差別(P>0.05)。
對照組患者40例進行常規(guī)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患者身份核對,術中手術配合,術后護送等。
觀察組40例患者則采取前饋控制管理模式,主要內容如下:(1)安全評估。安全評估是前饋控制管理的前提,只有現行查找出可能影響手術室護理工作的不良因素方能對癥下藥,采取防范措施。①管理方面: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最大影響因素之一,管理不到位主要是基于手術管理流程不規(guī)范或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夠所致,主要包括:術前訪視工作有所遺漏,不能及時了解患者需求;手術器械準備不足;護理文書填寫錯亂等。②器械方面:其主要基于器械管理制度缺漏、管理流程不夠完善、護理人員工作不到位所致,主要表現為器械故障、零件丟失等。③技術方面:主要基于護理人員工作態(tài)度所致,包括術中導管脫落、病理標本保存、患者 體位不適等。④感染方面:原因包括護理人員安全意識不強,缺乏工作責任心。主要包括沒有嚴格規(guī)范無菌操作,消毒隔離不到位等。
(2)管理內容。將所找到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由此制定相關管理條例。①小組成立。成立前饋控制管理小組,主要包括組長和組員。其中,組長一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則主要擇取態(tài)度認真且經驗豐富者組成。小組主要工作內容為管理手術室護理安全工作,其不僅要深入科室,指導工作進行,合理分配護理人員職責,還要總結護理過程中出現問題,并予以強調,以期改進優(yōu)化。②流程完善。在問題總結-完善對策基礎上,優(yōu)化護理流程。如在手術室輸血一項,應要求相關護理人員遵守相關規(guī)范制度,做到“三查八對”,以免出現差錯。與此同時,在手術開始前,應安排兩名護理人員負責相關物品檢查核對,經檢查其狀態(tài)正常,數量無誤后方可進行工作交接。此外,在手術室護理中,為規(guī)范工作人員,應建立一體化工作流程,以提高手術周轉率。③強化培訓。為加強護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制定相關培訓考核制度。開展崗前培訓,組織經驗豐富護士開展培訓宣講,以確保每位護理人員都能掌握工作內容和了解護理注意事項。為進一步深化培訓,安排工作表現優(yōu)異者展開示范教學,組織其他護士進行觀摩學習,以提高整體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制定“一幫一”政策,通過老人帶新人模式引導新護士盡快適應護理工作。此外,定期開展職業(yè)道德培訓,以提高護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提升其工作責任心。④加強溝通。除卻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外,護理人員還要加強其溝通能力,以及時、準確了解患者實際需求。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應學習相關心理技巧和溝通技巧,以便準確把握患者心理,與此同時,針對患者其個人性格特質開展術前心理干預工作,緩解患者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而提高其臨床依從性。與此同時,針對術中需簽署家屬同意書情況,護理人員更需注重溝通方式和交流技巧,以極可能爭取家屬支持。⑤工作評價。在做好監(jiān)督工作同時還應建立相關評價機制。定期召開管理大會,提出問題,鼓勵交流,進而探討對應措施。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包括手術室護理及管理(50分)、護理服務態(tài)度(15分)、培訓教學考核(15分)、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15分)、護理創(chuàng)新(5分)[4]。
本次研究選取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展開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展開 檢驗;P<0.05表示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室護理及管理 、護理服務態(tài)度、培訓教學考核、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護理創(chuàng)新方面評分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觀察組護理服務態(tài)度評分為(13.98±2.14)分,對照組為(9.96±3.25)分,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兩組護理質量
手術治療有助于根治疾病,進而恢復患者機體相關功能,然而手術過程較為復雜,且具一定創(chuàng)傷性,因此,強化手術室護理工作尤為關鍵,可盡可能規(guī)避手術失誤,減少術中風險,進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5]。前饋控制主要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通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模式提高整體工作質量,優(yōu)化護理流程,其中,安全評估工作主要目的為找出問題并整理問題,從而提高管理計劃針對性,以確保其行之有效。實驗中,經分析發(fā)現,我院手術室主要護理安全問題表現在管理方面、器械方面、技術方面和感染方面等區(qū)域,其主要源于流程不規(guī)范和護理人員工作認真度不夠所致。針對此,本次實驗中從小組成立、流程完善、強化培訓、加強溝通、工作評價五方面進行強化。其中,成立小組有助于通過組織團隊協作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即采取明確責任方式避免互相推諉實踐;而流程完善則主要借助問題整理、綜合等方式實現護理流程完善、優(yōu)化[6];強化培訓主要針對護理人員業(yè)務能力較弱現象,通過開展系列組織培訓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進而提高患者滿意度;加強溝通主要為提高護理人員溝通能力,進而減少醫(yī)患摩擦,提高手術效率;工作評價則可通過工作總結不斷提高前饋控制管理模式科學性和合理性。這在本次研究中得到證實,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手術室護理及管理、護理服務態(tài)度、培訓教學考核、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護理創(chuàng)新方面評分都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于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中應用前饋控制有助于優(yōu)化手術效果,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