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紅
(蘇州市立醫(yī)院本部血管外科,江蘇 蘇州 215002)
子宮手術史如剖宮產(chǎn)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子宮成形術等可導致婦女妊娠時可發(fā)生瘢痕子宮妊娠[1]。瘢痕子宮妊娠是特殊位置的異位妊娠,指受精卵、滋養(yǎng)細胞種植于子宮切口的瘢痕處,是非常危險的異位妊娠,屬子宮手術的遠期并發(fā)癥之一,大量陰道流血和子宮破裂是這種異位妊娠的嚴重并發(fā)癥。
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婦產(chǎn)科收治的瘢痕子宮妊娠并行子宮動脈栓塞術的患者18例納入本研究。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9名。觀察組中年齡22~41歲,平均(28.75±5.49)歲;孕周7-39周,平均(24.63±8.72)周;子宮手術至此次妊娠時間為2-6年,平均(4.11±1.85)年;對照組中年齡21~40歲,平均(29.51±4.22)歲;孕周8-39周,平均(25.02±7.54)周;子宮手術至此次妊娠時間為2.5-年,平均(4.32±1.67)年。以上所有患者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后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年齡不限,既往有子宮下段剖宮產(chǎn)、子宮肌瘤等子宮手術史;有停經(jīng)、陰道流血或者腹痛的臨床表現(xiàn),血HCG證實為妊娠狀態(tài),經(jīng)陰道或者經(jīng)腹部超聲提示子宮瘢痕妊娠;其瘢痕妊娠的類型不限。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內(nèi)科疾病的患者;患有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疾病不能配合護理工作的患者;入院時大量陰道流血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的患者;不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宮動脈栓塞術并安返病房。(1)對照組給與常規(guī)護理:由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引導至病床,并給與常會的飲食、睡眠、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2)觀察組給與人性化護理。①心理護理:術前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患者往往因對疾病和手術的恐懼和擔憂處于心理欠佳狀態(tài)。護理人員在導管室交接時,針對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進行有效的疏通和勸解,比如向患者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和治療的有效性,術中及術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術前會使用鎮(zhèn)痛藥以減輕術中及術后疼痛,必要時可以具體舉例提高患者的信心。術中注意保持手術環(huán)境的舒適性,分娩過程和手術過程中對清醒的患者要時刻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不適主訴,必要時在情況允許下可與患者交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其對手術的注意程度,從而緩解其緊張情緒。術后患者會因關心手術效果、自身恢復情況、新生兒情況等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在家屬和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向患者透露手術的效果及相關情況,消除患者的擔憂。②用藥護理:遵醫(yī)囑給與患者相應的藥物治療。在給與患者藥物時,充分解答患者的疑問,向患者解釋用藥的原因和目的。向患者詳細講解每種藥物的服用量、時間、方法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叮囑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應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颊咝g后進行12小時的制動,并且加壓包扎,部分患者可能無法忍受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而出現(xiàn)煩躁、配合度下降等。護理人員在向患者講解保持正確體位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可幫助患者適當活動另一側肢體或手術肢體的的其他關節(jié),適當變換體位,緩解不適。③飲食即運動護理:患者一般不需要禁食,但應指導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生冷的食物。可以酌情進行半流質(zhì)-流質(zhì)飲食,促進消化,保證蛋白質(zhì)、淀粉、脂肪的平衡攝入。根據(jù)患者的飲食習慣幫助患合理制定食譜,科學飲食。患者制動解除后,如手術部位無血腫、出血、滲出等異常情況,可根據(jù)患者的體質(zhì)及意愿,給與適當?shù)倪\動指導。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可由床邊運動至戶外散步、慢跑,逐漸增加運動量。
(1)術后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越高,疼痛越明顯。(2)產(chǎn)婦及新生兒相關指標:自主哺乳時間、住院時間、新生兒出生5分鐘Apgar評分、入住新生兒ICU率。(3)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患者數(shù)×100%。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22.0進行分析處理,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
觀察組的自主哺乳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入住新生兒ICU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的出生5分鐘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子宮動脈栓塞術是解決瘢痕子宮妊娠并發(fā)癥并保留子宮的有效手段,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與之相應的護理工作也受到嚴峻考驗[2]。人性化護理是優(yōu)質(zhì)護理的一個類型,體現(xiàn)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關系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給與心理支持和疏導,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護理。同時加強對患者治療過程中各從用藥到飲食的全方面護理,最終使患者達到心理和生理的最佳狀態(tài)[3,4]。本研究對子宮動脈栓塞術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主要包括心理護理、用藥及體位護理、飲食及運動護理,并貫穿整個圍手術期。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降低,同時哺乳時間和住院時間縮短,患者恢復更快,存活新生兒的出生5分鐘Apgar評分、入住新生兒ICU率也都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在相關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致的結論[5,6]。這說明人性化護理應用于子宮動脈栓塞術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能夠有效改善子宮動脈栓塞術患者術后不適,促進產(chǎn)婦的恢復,改善新生兒的結局,從而獲得較高的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