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真麗
【摘? ? 要】我國現代化的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學習、娛樂的方式不斷變化。從教學行業(yè)來看,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形式方式已經成為必然的社會發(fā)展趨勢。因此重視教學的有效性以及表現力,促進我國的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發(fā)展步伐不斷加快,是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的,初中語文教師考慮從現代教學技術引進的角度出發(fā),全面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以及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現代教學技術? 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129
在社會整體進行改革以及推進建設的時代背景之下,不同的中學已經開始了語文教學的改革實踐工作。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應用成為語文教學工作者的課程實踐的重要內容。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代教育發(fā)展狀況
初中語文課堂實踐階段,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較為常見。但是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引導作用,通過組織和設計從而將語文知識更好的講授出來。首先從語文教師對現代教學技術的認可層面來看,較為年長的語文教師對其模式以及思想的展現效果不佳,從而阻礙了現代教學技術的有效應用。部分教師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檢驗課程學習狀況的主要途徑,采用灌輸型的教學方式,部分教師由于是圍繞應試教學的概念進行,通過題海戰(zhàn)術強迫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從而使得其對教育技術的探究應用不夠。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程度不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不佳,或與教師的個人認識理解傳遞錯誤,從而限制了課堂的基本效率。部分新時代教師能夠在校方以及現代化的領導之下,也能盡快的掌握技術應用形式,在具備校方高層的支持與重視之下,教師對現代教學技術的探究和應用力度較低,從而使得課程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但從教學方法和形式方面相對來講還比較單一,需要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師更重視深度的現代教育技術功能探究。
二、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興趣是每一個階段的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的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社會時代發(fā)展的背景條件之下,重視對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應用。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拓展,通過這一客觀條件的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形式,教師可以依靠自己的實踐經驗以及專業(yè)基礎,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相對來講比較困哪,因此教師結合現代教學技術的發(fā)展,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能夠極大的將學生的個性、興趣需求及時的滿足。那么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就能將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從而更好的投入到課程學習當中。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初中語文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語文課程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講,整個課程的規(guī)范性要求較低,學生通常是課程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程教學階段,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進行情境或故事導入。通過實踐經驗以及教學技術的引導,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程內容。教師通過情境導入以及氛圍建立的形式,能夠將整個課本內容的感情主線以及基調確認。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及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結合,將課程當中的時代人物、作者背景、景觀內容體現出來,而不僅僅是通過文本的形式。這種真實化、具體化的課程學習條件,能夠有效的將課堂學習效果提升。
(三)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主體變化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師通過知識講解以及單向傳遞的形式,能夠以一個主體控制的位置將整個課堂進行調度。相應的課程知識結構以及教學任務相對來講就不夠明確。但現今通過現代教學技術應用,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轉化,教師作為課程學習的點撥者以及引導者,能夠將教學形勢以及基本模式轉變,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并將教學質量提升。
三、信息化教育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舉措
(一)重視對教學方式以及形式的創(chuàng)新
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在現代化的教學背景之下,將自己的課堂教學形式以及基本模式進行改進,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熱情與積極性。教師可以將個人對知識傳達的形式,通過一定程度的點撥和引導鼓勵同學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探究討論,大大提升其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將教學形式或模式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教學情境,重視學生的情感帶入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建立,通過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引導效果較為顯著。教師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精準展現課堂教學內容已經成為必然。但從實際的課程教學階段來講,往往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動性有限。只是將與課程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內容呈現給學生,因此情境建立的優(yōu)勢條件發(fā)揮不到位。因此教師建立課堂教學情境,應該重視將技術教學的性質以及優(yōu)勢特點利用起來。從而能夠將課堂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有趣。教師重視其多樣化渠道以及共享的性質,將教學情境進擴充,從而使得班級學生能夠更好的帶入到教學情境之中,實現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情境之間的高度融合,學生從中得到更多的感悟與收獲。
(三)加強對教學平臺應用,重視交流合作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階段,應該意識到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發(fā)展的行動力,對其進行知識傳導以及講解不能僅僅限制于課本或計劃大綱。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課后時間進行合理的利用,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工作,通過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建立起互聯網的交流平臺。比方說利用微信、微博的形式,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主動拉近。學生在復習或預習階段遇到難題就能夠及時的得到指導與加你,有利于師生之間和諧關系形成,學生從內心認可語文教師個人。在日后的課程學習或交流當中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教師也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反饋,將教學設計的更為合理、科學。
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課程教學當中。語文課程要想遵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形式,應該在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之上,重視對學生興趣培養(yǎng)以及建立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通過教師個人的思想意識以及工作態(tài)度改進,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潘艷明,李大猛.關于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2):140-140.
[2]張國華,趙志峰.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09(35):328-328.
[3]鐘志.關于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00163-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