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青
【摘 要】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提問僅僅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與手段,作為老師,就要結合各方面因素認真?zhèn)浜谜n,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備好學生,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知識,教師應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提問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課堂提問 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097
課堂提問設計得好,應用得當,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發(fā)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積極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教學看作是發(fā)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過程,為促進學生思考而提問,為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而提問。這就要求教師的提問要講究策略,要精心設計問題,在互動中把教學引向深入。因此,要做到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不妨做到以下幾點:
一、提問要具有針對性
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提問要針對教學難點、圍繞教學重點。例如“三角性的面積計算”一課,教師的提問可以如下進行:將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放在一起可以組成一個什么樣的圖形?拼成的新圖形的長和高分別是原三角形的什么部位?提問應當層層深入,問題由淺入深,通過簡單的問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然后通過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問題思考的興趣。具有層次的提問,不僅可以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能力,并且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問題進行思考的強烈欲望。此外,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依據(jù)教學的難易程度和教學目的,有目的性地發(fā)起提問,在回答方式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例如小組指派代表回答、個別學生回答、自由搶答等多種方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在問題的回答上不應當先點名再提問,也沒有必要讓所有的學生依次回答,更加不能僅讓班級中優(yōu)秀的學生對問題進行回答,應當給課堂所有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并且應當適當?shù)貙⒒卮饐栴}的機會更多地分配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因此,教師在小學課堂上的提問應當適當?shù)厥褂谩叭w動員法”,一名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當讓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現(xiàn)在請張明同學對問題進行回答,其他同學在張明同學回答問題的同時要認真聽,判斷張明同學的回答是否正確,然后說說自己的想法?!边@樣可以使課堂上提問涉及的面積變得更廣,不僅可以使發(fā)問的學生動腦思考,同時也可以使旁聽的學生對問題進行認真思考,使提問的涉及范圍變得更加廣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抓住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提問時,只有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思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三年級初步認識分數(shù)教學中,使學生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是教學的重難點,在幫助學生理解簡單分數(shù)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初步的分數(shù)概念時可以這樣問:出示一個月餅涂,讓小紅和小明分著吃,兩人都很謙讓,師:你們說他們怎樣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兩塊。師:怎樣才知道一塊月餅平均分成了兩塊?再演示把兩個半塊恢復成一個餅再平均分,小紅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塊月餅的過程。師問:這半個月餅是幾份中的幾份?(閃爍半個月餅)我們就說它是這塊月餅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另外半個月餅是多少呢?(閃爍另外半個月餅。)生:也是這塊月餅的1/2。師:你是怎樣想的?生:這半塊月餅是兩份中的一份。師:從剛才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這樣一系列的提問,幫助學生加深了對“平均分”、“簡單分數(shù)幾分之一”的理解,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三、提問要具有及時性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于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提問也是如此,必須把握提問的及時性,抓住對學生提問的最佳時機,而且提問形式不能過于單一,要根據(jù)當時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提問內容,才能表現(xiàn)出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具備察言觀色的能力,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如,表情、反饋信息等,教師應及時抓住最佳的提問良機,或是利用問題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情緒,例如,教師要在上課初期就要將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可以對上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一是能幫助學生溫習一下學過的知識,二是提高學生上課的活躍度增加學習情緒,三是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拉回課堂。如果在課堂教學中,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處于亢奮狀態(tài),要馬上抓住這個時機多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評價性、說明性的典型問題,更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亢奮狀態(tài)下回答問題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加深刻。如果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情緒漸漸低落的話,也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來重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提出一些非教學性的問題、強調性問題等,這時可以讓學生又重新點燃學習的熱情。提問是一項藝術,學生在對知識產(chǎn)生茫然的狀態(tài)時,一個小小的提問就能讓他們如獲新生,馬上醒悟過來,對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有著莫大的幫助。
四、問題應少而精
小學生對問題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多,即使問題的設計合理,但是因為問題過于繁瑣,學生在課堂上將無法精細交流,提問將達不到理想效果。這就要求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問題提問時需要抓住知識中的難點和重點,通過準確的歸納,盡量使一個問題包含較多的知識量,使學生的思維效率能夠達到最大化,通過“精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思”。如果小學課堂上設計問題過于直白、繁瑣,問題不僅無法引起學生們的深思,而且會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這對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十分不利。相反,如果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問題包含較大的思考內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層次性,則會呈現(xiàn)教師問得巧、問得精,學生想得深、想得準,從而實現(xiàn)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課堂環(huán)境的變化,使實際課堂提問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白蕊.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師課堂提問現(xiàn)狀調查研究[D].渤海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