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宵一
摘要:本文通過探討足部在中國古典舞的訓練與舞姿中的起承結合、足部對于舞蹈中重心的把握,以及足部在古典舞步伐中的作用。分析了足部在舞姿中的運用,從而深入探討足部在古典舞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古典舞;足部;運用;訓練
腳使人行走,幫助人站立。腳在生理結構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走跑跳到輾轉騰挪,我們都無法忽視腳的存在。生命在與行走,舞蹈在于流動??梢姡闶强晌璧闹刂兄?。
古典舞基本功訓練與腳部訓練的關系充分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鮮明的民族特色。基本功訓中的技術技巧有著獨具一格的民族特性,與其它舞種的技術、技巧有著很大的不同。其技術、技巧能力體現(xiàn),最為突出的就是腳下的能力。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力方法和運動意思要求“以腰為軸、以胯為根”,所有舞蹈動作都是由腳出發(fā)。腳下的能力訓練與技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足部訓練之于中國古典舞
舞蹈訓練中足部能力的訓練重要又繁雜,倘若訓練不得當,會使足部部位受到傷害,足部如真的受到傷害落下病根,難以根治,經(jīng)常性扭傷腳部,所以在足部訓練時訓練方法要得當,更要科學。科學的足部訓練主要有足部的基本訓練、足部的能力強化、足部的穩(wěn)定性訓練。
同時它是古典舞技術、技巧民族性體現(xiàn)的重要手段之一。古典舞訓練不可缺少的動作,從腳趾到腳掌再到腳后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節(jié)節(jié)相扣的。如:地面勾繃腳練習能使踝關節(jié)得到強有力的鍛煉,增強了踝關節(jié)的靈活性。
首先,足部的基本訓練。足部中靈活的動作就是勾繃腳訓練,是最基礎和比較容易掌握動作,能屈能伸是足部關節(jié)的主要功能,舞蹈中習慣稱為“繃腳”或“勾腳”。勾繃腳訓練沒有年齡限制,只要動作規(guī)范,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能完成訓練動作。勾繃訓練時,都要發(fā)揮訓練者本身的最大限度進行繃腳以及勾腳,才能達到對勾繃腳的訓練要求,才能使訓練過程中腿部韌帶和肌肉得到有效延伸??嚹_訓練不僅能夠使踝關節(jié)得到較好鍛煉,更能增強踝關節(jié)以下到趾關節(jié)的靈敏性。足部的協(xié)調性可以通過交替勾繃腳來加強,雙腳交替地進行動作,可以進一步地強調協(xié)調、節(jié)奏和足部的靈活性,練習時節(jié)奏變化不會單一乏味。與此同時,足部的基本功訓練還可以通過“內、外環(huán)繞足部練習”來完成。使足部腳趾帶動整個足部,內,外環(huán)繞練習時要走最大線路,向內及向外的環(huán)動訓練可以提高腳趾、足部關節(jié)和腳背到足部的連接性,更有助于緩解足部的疲勞。
足部的能力強化。通過腳尖、一位擦地、小跳等訓練能夠使足部的能力強化。足部能力強化訓練的關鍵步奏主要是半腳尖訓練,除了半腳尖的舞姿或在半腳尖基礎上的技術技巧獲得一種直立挺拔的美感以外,還有就是使身體保持垂直,集中和獲得穩(wěn)定的中心的。
二、足部訓練與中國古典舞技術技巧的有機結合
一個好的舞者不僅僅要求具有展現(xiàn)舞蹈的靈動性與情感內容,更重要的是具備舞蹈的基本功和動作技巧的熟練,其中對于有著深厚的腳下技巧功夫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技巧可以分為主要的四大類,跳、轉、翻和控制。而這四類都離不開足部的能力技巧。比如說在中國古典舞中,很多的舞蹈組技術組成都有旋轉和跳躍,這必然對舞者的足部能力有著至高的要求,只有腳下基本功扎實穩(wěn)定,才能夠更完美的詮釋出舞蹈動作。但是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更加注重學生整體的舞蹈技巧訓練,更多的在是直接對于旋轉和跳躍整體美觀和熟練的掌握,容易忽視其實這些技巧的著重力都是在由足部承擔著,往往忽略了訓練時足部的承重力,引發(fā)過度疲勞,從而影響整體的舞蹈的動作。顯而易見,在良好有效的舞蹈訓練中足部的能力技巧的關鍵因素。足部能力的扎實穩(wěn)定與膝蓋的靈活可以提高下肢的柔軟度和彈跳力,促進舞者在起舞時達到舞姿平穩(wěn)、有力、輕盈的美好的效果,由此,在舞蹈技術教學中應注意貫穿足部能力的訓練,使足部能力與整體技術技巧有效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初基本功扎實的舞者。
在旋轉技巧中足部能力的應用。在旋轉中,舞者不僅要保持穩(wěn)定的半腳尖狀態(tài),還要有節(jié)奏性的靈活展現(xiàn),而做到旋轉的技巧,就要求足部具有快推、落穩(wěn)的能力。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除了要通過面部情緒傳達給觀眾之外,更重要通過靈活的連貫的舞蹈動作來展現(xiàn)舞蹈所表達的內容,把舞蹈藝術的美帶著輕松自然的舒適感展現(xiàn)出來。如果在表演的過程中舞者無法做到輕松自如,同樣的這種緊張感和僵硬感也會傳達給觀眾,更不用說整體面部表情了,尤其是旋轉結束之后一定能平穩(wěn)利落的結束。這就要求到舞者的足部能力了。只有把旋轉和旋轉結束后的連貫動作平穩(wěn)展現(xiàn)出來,才能完美的旋轉舞姿。足部的力量控制正是影響身體平穩(wěn)和舞資端正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舞蹈訓練中,足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容忽視。
以中國舞臺上特有的“圓場”為例,圓場是通過行進的步伐構成了一個圓形,繞圓路線的設計是對舞臺空間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和認識。一個圓場通過融會貫通、滿而不堵的運勢同樣承載了太極圖式的圓環(huán)圖像,可謂同出一轍。
三、結束語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在中國古典舞中,只要腳下動作一出,每一步的挪動都代表著舞者是否具有深厚涵養(yǎng)和扎實的基本功。恰恰是“足部”這一部的雕琢處理,在舞蹈整體的行云流水中起到了四兩拔千斤的點睛作用,使其在古典舞中能夠真正體驗和體會中華民族骨血之中的自信與灑脫。
參考文獻:
[1]古心.解析昆舞基礎訓練[J].藝術百家,2010(s2).
[2]王丹.生活是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J],2010(S2).
[3]鄭蘇平.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教育[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