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燈
摘 要:潿洲6-8油田導管架建造在合眾公司尚屬首次,在大型起重設備資源相對不足的條件下,通過優(yōu)化設計,獲得了可行的建造立片方案。并通過SACS分析,結果表明立片過程中桿件的應力應變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關鍵詞:大型吊機受限;導管架;立片。
本文主要對海上油氣田導管架建造過程中,在有限的起重設備資源條件下的立片方案進行分析,立片結構強度分析采用結構三維計算軟件SACS 5.2,吊點的設計及吊裝位移應力檢查遵循API RP 2A和AISC。導管架概貌如圖1所示。
1 方案介紹
方案一:導管架整體(包括所有附件)臥式建造完成后(類似于臥式建造),整體立片,一次成型,如圖2。
方案二:導管架一個單片、底層水平支撐、中層水平支撐及其間的樁腿臥式建造完成后立片,其余部分空中完成組對,如圖3。
導管架建造在合眾公司尚屬首次,可用的吊機資源僅為1臺350噸及1臺150噸液壓驅動履帶式吊機。由于吊機資源所限,只能選擇方案二,但可對其進行優(yōu)化,即首先按照方案一整體臥式組對,將方案二所述部分(約280噸)焊接接成一個整體(部件1),主結構其余部件另焊接成一個整體(部件2,不包括附件),兩部分之間暫用點焊連接固定,首先保證導管架整體尺寸,準備立片時將兩部分分割開,待部件1完成立片并固定好后,再將部件2整體吊裝到相應位置,組對幾個預留接口即可,如圖4所示,這樣既容易控制整體尺寸,場地吊機資源又能夠滿足要求,而且減少了大量的空中作業(yè)。由于部件2的吊裝較容易操作,本文重點討論部件1的立片過程。
立片描述:在滑靴上面設置兩個馬鞍形墊墩作為立片時的支點,將單片底部φ914*25橫撐管穿過馬鞍形墊墩,導管架頂部端設置臨時支撐以保持整體平穩(wěn),翻轉部分臥式建造完成后,采用350噸吊機將其頂端緩慢抬起,以穿過馬鞍形墊墩的橫撐管為軸旋轉(下稱轉軸)完成立片,當立片重心越過馬鞍形墊墩后,采用1臺150噸吊機限制導管架依靠重力過快下落,使其平穩(wěn)就位,焊接固定。
2 方案步驟
①滑靴改造、就位;②導管架待翻轉部分臥式建造完成后,350噸吊機、150噸吊機分別就位穿繩;③350噸吊機起吊,緩慢將導管架頂部一端吊起,在吊起的過程中緩慢前行,保持吊繩沿豎直方向。此時150噸吊機吊繩處于松弛狀態(tài),直到導管架整體重心與底部轉軸處于一個豎直平面內(繞過了約68度角)。此過程中,350噸吊機吊點力從剛起吊時的最大值逐漸減小到零;④當導管架翻轉到約68度角時,350噸吊機的吊點力接近于零,即處于臨界狀態(tài)。此時150噸吊機開始進入受力狀態(tài);⑤導管架重心越過臨界狀態(tài)后,依靠自重會自動向90度方向翻轉,此過程需用150噸吊機在轉軸另一端提供一個反方向阻力矩,以防止導管架過快翻轉,保證其平穩(wěn)就位。此過程中,150噸吊機吊點力從零逐漸增大到最大值,即就位前瞬間;⑥導管架平穩(wěn)就位后,固定好,撤吊機。
3 立片過程桿件強度分析
選取立片過程一系列特殊角度(0°、15°、30°、45°、60°、68°、80°、90°)進行靜力分析,經綜合對比分析,0°時為吊機受力最大、約68°(立片臨界值)時導管架全部重力都作用在轉軸上,即轉軸受力最大,為兩個最危險的時刻。其UC值經SACS模擬分析,導管架各桿件的UC值經SACS模擬分析均小于1.0,桿件強度滿足規(guī)范要求。
4 吊耳設計
選擇國家標準HG/T 21574-2008,《化工設備吊耳及技術要求》,第26頁,軸式吊耳AXB型,并通過靜力分析,吊耳強度滿足要求。
5 結束語
通過綜合分析對比,獲得了一個有效的、適用于吊機資源相對不足條件下的立片方案。并通過SACS模擬分析,確定了立片過程中各桿件的應力應變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參考文獻:
[1]顧永寧.洋石油加工設計指南[J].中國海上油氣,2005,17 (3):19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