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學生的差異問題從通過調(diào)整教學風格,開展有效教學;通過巧妙設計情境板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開展分組教學,影響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研究,促進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學生差異;小學英語;有效教學
【作者簡介】翁泉娣,廣東省肇慶四會市東城街道周開泉小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經(jīng)驗和價值標準。哲學家萊布尼茨(G.W. Leibnitz)有句名言: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承認這個事實,并且關(guān)注、認識、重視和把握學生間的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學質(zhì)量。那么,基于學生的差異問題,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如何開展因材施教而有效教學呢?
一、基于學生的認知類型差異,調(diào)整教學風格,開展有效教學
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生們存在著智力發(fā)展水平,知覺類型,記憶類型,思維類型,認知反應(沖動型和思考型)的差異等等。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觀察時注意把握整體和部分;有的學生學習時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信息或來自自身內(nèi)部感覺的影響,喜歡獨立學習或群體學習;有的學生偏向于視覺、聽覺、動覺和混合的某種感官來進行學習;有的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形象的記憶力,善于識記圖形、顏色、聲音等直觀材料??傊?,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種由認知類型帶來的差異,從而對不同的認知類型的學生及時調(diào)整教學風格,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供多種教學模式,提供適應學生認知類型的匹配策略,讓學生盡多、盡快地掌握知識;同時,教師也應該考慮到學生認知類型的劣勢,提供失配策略,讓學生彌補認知類型的缺陷,促進學生的全面的發(fā)展。例如在教學PEP Book 4 Unit 4 A Lets talk.教師從引領學生感知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開始與學生展開交流,帶領學生去參觀農(nóng)場,在農(nóng)場認識各種蔬菜、水果、動物等,通過詞匯的復習(名詞單復數(shù))和句型Whats this/that/it?What are they?復習導入新句型What are these?Theyre...以及Are these...?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的學習,其中開展了獨學、對學、群學活動,通過chant 的形式鞏固句型,鼓勵學生開展對話表演,小組對話練習,最后讓學生拿出小組設計好的農(nóng)場圖畫,運用新舊知識開展小組合作自編會話,個人小結(jié)和小組小結(jié)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點。整節(jié)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其中,使教學從有差異到共同進步推進,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學生的興趣差異,巧妙設計情境板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傾向與情緒狀態(tài)。學生在學習興趣上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學科興趣的差異和學習興趣的品質(zhì)差異。有的學生興趣非常廣泛,對許多事物都樂意探索;有的學生則興趣狹隘,只對某些事物和活動感興趣;有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穩(wěn)定,能夠保持相當長的實踐;有的學生興趣不穩(wěn)定,朝三暮四,學習興趣經(jīng)常在變化;有的學生學習興趣只停留在頭腦里,并未付諸行動,這樣的學習興趣是不能腿短學習活動的;有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強大學習動力,對學習活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趯W生的興趣差異,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設計教學情境以及板書方面都應該考慮做到生動性、明確性、條理性和系統(tǒng)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英語板書可以是伴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而展開的。例如:在教學PEP book 2 Unit 3 B Lets learn.教師環(huán)繞帶領學生去動物園參觀學習為主線,在認識各種小動物的名稱的同時,通過引導觀察、學習、了解各種動物的形態(tài)特征,從中學習small, big, long, short幾個形容詞以及用It has描述動物的特征,教師將黑板分成了三部分:左邊是復習舊知識,中間是本課的內(nèi)容展示,右邊是課堂評價。如此設計板書,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美感和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評價美識別美與丑的能力,還填補了傳統(tǒng)教育中較少關(guān)注和研究美育活動中的心理問題之不足,使教育心理與知識教學完整結(jié)合并相適應。
三、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開展分組教學,影響學生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密切相關(guān),學習成績被認為是影響學生自我意識的重要因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存在著智力因素上的差異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針對學生在智力上的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能力分組。教師根據(jù)全班同學的智力差異,學科學習成績,自己行為和人際關(guān)系,把全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按上層、中層、下層學生分組,形成最佳組合。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安排同一個教學內(nèi)容,設計多個的學習目標,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小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不同的小組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們在小組里團結(jié)合作,自主探究,為完成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而主動開展學習活動。
總之,基于學生的差異問題,小學英語教學的研究是一條漫長的學習路,必竟不同于我們母語的教學,我們?nèi)皂殘猿植恍傅嘏Γ酝附滩?,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講究教學策略,給予學生有的放矢的教育,做到不但針對個體差異范圍,適應于個別教學,而且也針對于學生的群體差異范圍,適應于集體教學,才能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喜悅,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取得更高質(zhì)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