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東營市利津縣第一實驗學校,山東 東營 257400)
游戲,是由一定的情節(jié)、動作(跑、跳、攀、爬、平衡、對抗和各種表現(xiàn)動作等)、比賽規(guī)則和結果等幾部分構成的綜合性的體育活動,也可稱之為體育游戲。它是體力和智力活動整合的載體。游戲教學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對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全面鍛煉身體、幫助小學生認識客觀事物、促進其體力和智力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具體參見表1。
具體參見表2。
3.1 課前,略使小計(游戲),改善課堂氛圍
體育課開始做熱身活動的過程中,通常做法是學生圍著場地做慢跑,久而久之,學生對枯燥的跑步產(chǎn)生厭倦,跑步過程中會出現(xiàn)跑步不認真、嬉笑甚至以各種理由請假逃避等現(xiàn)象。學生這種低落的情緒不但會出現(xiàn)在熱身活動中,還會延續(xù)到課的后半部分,這時教師不妨略施小計,告訴學生們:“下面我們在跑步的過程中,要做一個‘聽數(shù)找朋友’的游戲,凡是沒有按數(shù)字找到朋友的同學,要做3個俯臥撐給于獎勵?!睂W生的興趣立刻被激發(fā)出來了,效果可想而知。跑步熱身活動還可以用游戲來代替,如“網(wǎng)魚”游戲,讓學生均布在一定場地“魚池”里(也可以是半個籃球場),讓6同學手拉手作“漁網(wǎng)”,在場地里去網(wǎng)魚,凡是被“漁網(wǎng)”網(wǎng)住的學生,或者跑出“魚池”的學生,夠6位學生,要重新結網(wǎng),替換舊網(wǎng),游戲繼續(xù)進行。這樣的熱身活動要比單純的跑步熱身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表1 小學游戲教學階段內容
表2 游戲教學課程目標達成的利弊
3.2 課中,集中注意力,糾正興趣的偏離,延續(xù)學生學習的興趣
體育課上的很多教學內容是通過游戲的方式來進行的。比如,小學5年級學習小籃球運球,教師進授完動作要領后,學生在練習了一段時間后便失去了練習的興趣,有的學生抱著籃球呆立著不動,有的學生坐在球上當滑板玩,有的學生干脆拋開籃球扎堆說話等等,注意力及興趣嚴重偏離了課堂。在學生喪失興趣之前,教師可利用游戲延續(xù)學生的興趣:“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游戲——穿越封火線,游戲方法是同學們從籃球場的一個端線運球到另一個端線,但是在籃球場中線會有5位同學均布在中線上,當作封火線。每次有8位同學從端線運球出發(fā),如果運球順利通過封火線的,游戲繼續(xù)進行;如果運球通過封火線時球被打下,則要角色互換。”有了情境,學生的好勝心被激發(fā)起來,興趣之火被重新點燃,練習的注意力自然高度集中,游戲開展得異常順暢,課堂氛圍達到了高潮。這個案例說明了備課時,教師要能預想到課堂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景,精心設計好游戲,隨時將學生偏離了的興趣再度引入正軌,以攻克課堂教學的難點。
3.3 課尾,巧用游戲,鞏固動作質量,增大練習強度
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樣的難題:學習新內容,3分鐘熱度,很快就興趣銳減,心不在焉。這時,教師可用游戲調動學生繼續(xù)練習的積極性。比如,學生掌握了前滾翻技術后,反復練習后仍有部分學生出現(xiàn)團身不緊、滾翻后蹲撐不起來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適時穿插游戲:“下面我們比一比,看誰能夠在滾翻的時候用胸腹夾住沙包不掉!”隨之學生紛紛拿出沙包,每個學生都會認真練習以自己的沙包沒有掉下來而歡呼。再如,長跑練習課,學生還沒有圍著田徑場跑完兩圈,就已經(jīng)厭煩了,松松垮垮毫無緊張感。此時,教師可以采用“頭尾互換”的領跑游戲進行調動學生,讓每隊的最后1名學生向前超越至排頭,倒數(shù)第2名學生開始向前超越,以此類推,利用游戲的競爭性,轉化了學生懈怠的情緒,在愉悅歡快氛圍下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練習強度。
4.1 游戲規(guī)則細節(jié)
不同游戲的設計,都會有不同的規(guī)則,為確保游戲保質保量地完成,規(guī)則帶來的罰則是保障。在進行游戲過程中,學生全身心投入,或者執(zhí)念于爭奪第一,難免會有個別學生或小組違反規(guī)則,那么,教師就要采取游戲罰則進行處罰。在處罰措施上,不能總是單調地做俯臥撐或者不讓參與游戲活動的“冷處理”,可以采取更活潑有趣的形式,如唱首歌、模仿黑猩猩走路姿勢、跳一段舞蹈等等,讓違反規(guī)則的學生知道了錯誤,也給學生集體帶了歡樂。這種帶有娛樂性的,要比單純的處罰甚至體罰更易于學生接受,在心理上也不會留下負面影響。同時,嚴守游戲的規(guī)則執(zhí)行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良好素材。
4.2 游戲安全細則
游戲的實施是以學生為主體,無論哪種游戲的實施,都有可能出現(xiàn)潛在的或者意外的危險事情發(fā)生。教師要盡可能地把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細節(jié)考慮在內,備課時要充分考慮這些要素,并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請教學習。比如,迎面接力跑的游戲,教師要考慮到交接棒和奔跑細節(jié):交棒的同學統(tǒng)一用右手握棒的下半部分出發(fā),接棒的同學統(tǒng)一用右手握棒的上半部分跑回;出發(fā)的同學從一條跑道的右側跑進,對面接棒的同學從同一條跑道的左側接棒跑回,交棒后的學生順著跑道的右側站到對尾,依次進行。這樣就能很好地避免交接棒時出現(xiàn)的碰撞及其他混亂的場面。
4.3 游戲器材準備細節(jié)
游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離不開體育器材或者自制器材(如沙包、礦泉水瓶子等)的支持和輔助,教師要考慮到器材的安全性、充足性、耐用性和替代性等。比如,拔河游戲,一條新的拔河繩子,在其承載受力負荷內,使用起來可能不會出現(xiàn)斷裂問題,如果拔河繩子使用頻率高或者年久了,很容易老化,教師對拔河用繩可能出現(xiàn)的斷裂預見性低了,拔河時就可能會出現(xiàn)繩子斷裂,造成拔河對陣雙方集體摔倒擠壓現(xiàn)象。再如,手榴彈投準游戲,即便是手榴彈器材充足,也盡可能不使用,因為小學生對器材的潛在危險認識不到位,容易在游戲過程中投偏或者脫手,傷及附近的同伴。手榴彈完全可以用礦泉水瓶子代替,在瓶子里留有1/5的水就夠了,這樣既可以進行游戲活動,又有力地降低了器材本身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
游戲不是兒戲。游戲教材走進課堂教學,給教師課堂教學帶了生機和活力,使學生的學習有了趣味性、競爭性、智能性和知識性。教師在進行游戲內容教學時,要充分認識到游戲的作用和特點,要恰當選用游戲的內容,要把握好游戲的運用時機,要執(zhí)行游戲的規(guī)則,要考慮游戲的運用細節(jié),要保障游戲器材的安全性,不能僅僅是為游戲而兒戲,一游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