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艷 楊敏
摘 要:在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揭示了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實踐師資薄弱、實踐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和實踐教學目標模糊等關鍵問題。在此基礎上,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主體、課堂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和實踐教學評價進行了改革創(chuàng)新,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為地方性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服務。
關鍵詞:地方高校轉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困境;實現(xiàn)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8)13-0098-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s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It reveal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context of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key problems such as weak practice teachers, singl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the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s and vague objectiv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n this basi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re carried out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ubjec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school, the practice teaching outside the school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Its purpose i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serve the training of local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local transform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difficulties; realization path
一、概述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系統(tǒng)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主要途徑。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新形勢新時代的出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xiàn)了供需矛盾,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嚴重滯后于社會的需要,因而各地方高校紛紛向應用型高校轉型。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要在提質增效,努力提高學生的出勤率、抬頭率和互動率上做足功夫,更要隨著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改變,在服務地方經(jīng)濟和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上發(fā)揮重要作用。為此,探索和研究地方院校轉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實踐就顯得尤為必要,特別是實踐課教學模式成為了當前諸多地方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的出臺與實施,不同級別和不同層次的院校紛紛提高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突出強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展開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實踐。如“八位一體”、“三三式”、“雙結合”、“11選4”的實踐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占比的提高與自2014年起的地方院校轉型發(fā)展背景下,以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突出強調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目標不謀而合。
從上述文獻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有研究主要存在兩方面的缺陷,一是集中在實踐教學模式的宏觀研究上,各種模式實質大同小異,缺乏對實踐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細化、操作和具體實施細節(jié);二是主要針對的是不同級別的高校,忽視了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及其學校特性,其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诖?,本文從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出發(fā),探討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首先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在此基礎上從教學主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保障五個方面著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實踐教學效率。
二、地方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助于增強課程的滲透力,指引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明辨是非;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強化理論教學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地方高校轉型背景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當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存在諸多問題。
(一)現(xiàn)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薄弱,不利于實踐教學的展開
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在轉型發(fā)展過程中,都具有地方性和應用型的特點,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具備過硬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更應該注重其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服務地方經(jīng)濟的功能。而當前諸多的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資力量薄弱,一方面已有師資在數(shù)量和結構上存在不足,諸多大學生就業(yè)指導等課程都需要專職輔導員來兼任;另一方面引入師資雖然理論扎實,但實踐經(jīng)驗嚴重缺乏。
(二)現(xiàn)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單一,不利于地方高校的轉型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單一,突出表現(xiàn)在,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評價單一等。就教學內容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內容不能隨著時代主題和社會經(jīng)濟變化更新,內容陳舊,學生厭學明顯。就教學手段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在課堂教學上,主要為老師教,學生聽,或者是觀看視頻錄像,演講比賽等,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模式單一。就教學評價而言,現(xiàn)行的實踐教學考試,課程考核形式單一,分開卷和閉卷,開卷主要為寫論文形式,不能滿足實踐考核的需求。考核內容單一,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命題缺乏時代性和生活化,缺乏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察。考試評價單一,不利于實踐教學效果的準確把握。教學方式單一,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的大班教學、實踐基地,實踐時間與學生的專業(yè)適應度不足,這些問題影響了地方高校的順利轉型。
(三)現(xiàn)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不利于開展有效地實踐教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主要表現(xiàn)在,實踐教學經(jīng)費不足、實踐教學基地不足、實踐教學時間不足等問題。從實踐教學經(jīng)費來看,由于缺乏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視及其實踐教學意義的認識不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要在課堂、課外,學校外等不同的地方實施,這種實踐教學模式與理工科的實驗室實踐教學不同,要有配套的實踐經(jīng)費作為保障,當前的經(jīng)費顯然是不足的。從實踐教學基地來看,當前的愛國主義教學基地、教師教育基地、法律基地等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有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需求。從實踐教學時間上來看,一方面,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時間沒有嚴格的安排和規(guī)劃,特別是課堂教學實踐時間,校內實踐教學實踐以及校外實踐教學時間都沒有詳細的說明和保證,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在教學期能夠普遍參與到實踐,如演講比賽、調查報告等。
(四)現(xiàn)有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目標模糊,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如前所述,地方高校轉型發(fā)展強調服務地方經(jīng)濟和培養(yǎng)應用型的人才。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使用全國通用的教材,實踐教學也遵循全國統(tǒng)一的學分體系,這直接導致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缺乏針對性。統(tǒng)一的教材和實踐體系對于不同層次、不同培養(yǎng)目標的學生而言,目標模糊,針對性差,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于地方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的目標在于突出實踐能力和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的是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一方面,現(xiàn)有的實踐教學體系缺乏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性,另一方面,現(xiàn)有的實踐教學缺乏教學規(guī)劃,教學大綱,在時間和空間上缺乏保障,不能有效實施和組織等,這些都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
三、轉型背景下地方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實現(xiàn)路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排頭兵,在地方本科高校應用轉型的過程中,應主動響應,積極探索和改革現(xiàn)有的實踐教學模式,為服務于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服務?;诖?,針對現(xiàn)有思想證實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實踐教學主體、課堂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以及實踐教學的考核和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嘗試,力爭構建全方位多元化的立體實踐教學模式。
路徑一:實踐教學主體:構建“政校行企社”平臺,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體制。
地方應用型高校強調多元主體,協(xié)同育人體制。要求政府、高校、行業(yè)、企業(yè)和社會共同協(xié)助推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倡導搭建“政校行企社”平臺,一方面能夠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展開,另一方面能夠實現(xiàn)多元主體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開展不開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教學基地,缺乏實踐教學經(jīng)費,缺乏實踐教學教師以及缺乏穩(wěn)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政校行企社”協(xié)同育人平臺可以有效解決實踐教師不足的問題,通過聘任校外導師以及推動校內老師到校外掛職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也可以有效解決實踐基地不足和不穩(wěn)定的問題;倡導協(xié)同育人平臺,還可以吸引和吸收各方資金,保證實踐教學經(jīng)費的投入,并將此納入學校的管理運行機制。
路徑二:課堂實踐教學:搭建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平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理論課程,課堂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忽視。事實上,課堂實踐教學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課堂實踐教學上,我們通過搭建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相結合,學生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的“雙結合”模式,實現(xiàn)實踐教學的第一步。具體來說:
1. 線下教學:打破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上課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上課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提高抬頭率,參與率。改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細化來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結合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將知識具體化,模塊化。首先是教師在設計實踐主題時,針對大學生共同的形式設計相同主題進行實踐,如觀看印象錄音視頻等,而不同專業(yè)不同程度的大學生設計符合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題,進行實踐。這種設計實踐主題的方式具有共同性和針對性,提高了實踐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其次,力求學生參與的全覆蓋,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盡可能地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如讀文獻和筆記,聽課堂教學與教師互動,看電影和錄像,討論交流,撰寫讀書心得和體會等。
2. 線上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豐富的實踐教學內容與有限的教學時間之間的矛盾促使課堂實踐教學從線下課堂轉移到課外。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日趨發(fā)展,依托慕課平臺、微信工作號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線上教學平臺日益受到學生的歡迎。這一實踐教學模式既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的主動性,又能完善和補充教學內容,還能促使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可以作為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搭建網(wǎng)上學習平臺,將課程的教學資源,如圖片資料庫、案例素材庫、教學課件庫、試題庫等資源融入其中,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路徑三:校內實踐教學:開展多樣化的校內實踐教學,增加校內實踐的參與率。
思想政治校內實踐教學,由于場地在校內,相對容易開展,但因為學生的專業(yè)不同,時間及經(jīng)費投入不同,為了提高學生參加校內實踐的參與度。采取模塊化的校內實踐模式。當前思想證實理論課校內實踐的模式有觀看視頻資料,辯論活動、比賽活動、學生授課、征文活動等模式。通過比賽和活動的方式,吸引同學的參與率,有效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對于校內實踐教學,也是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差異性設置公共的校內實踐和選修的校內實踐,在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內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和針對性,最終有效實現(xiàn)了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
路徑四:校外實踐教學:構建豐富性的校外實踐教學,增強實踐教學吸引力。
校外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主要從校外實踐教學內容和校外實踐教學形式兩方面入手進行改革。
1. 教學內容上:靈活組織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并進行教學設計。如針對“中古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可以開展了解廣西人民抗日狀況,如依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可以設置“大學生誠信調查”、“公民道德狀況調查”,開展模擬法庭等,促進大學生自我反思和教育等。
2. 教學形式上:針對校外實踐教學,可以采取集中實踐和分散自主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采取社會實習、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參觀實習、公益活動、法律咨詢、校外實習基地教學等模塊化形式。參觀實習主要有參觀博物館、愛國主義教學基地、紀念館、工廠、新型村鎮(zhèn)等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等;社會調查是學生深入社區(qū)、農村去感受社會,通過實地調查、網(wǎng)絡調查、問卷調查等,形成研究報告或論文;志愿服務是組織大學生走進社會,切實解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難題,如維修家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等,既解決了民眾實際生活問題,又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路徑五:實踐教學評價:樹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相適應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也要進行改革。對于實踐教學的評價,從實踐教學考核目標、實踐教學考核內容、實踐教學考核方式、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四方面著手進行改革。實踐教學的考核目標要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吻合,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就業(yè)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實踐教學的考核內容上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全面綜合性測評。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采取目標與過程并重,閉卷與開卷相結合,評教與教學相融合的多元評價體系??己朔绞饺诤峡记?、平時作業(yè)、討論、課堂表現(xiàn)、交流、論文、報告、比賽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全面衡量學生。實踐教學的多元評價,包括教師之間的評價、學生對老師的評價、社會對學生的評價等,多元主體評價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的成效。
四、結束語
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重要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也要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針對現(xiàn)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面臨的挑戰(zhàn),本文嘗試通過構建“政校行企社”平臺,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體制;搭建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平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的校內實踐教學,增加校內實踐的參與率;構建豐富性的校外實踐教學,增強實踐教學吸引力;樹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提升實踐教學效果等五條路徑來解除挑戰(zhàn),這對當前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一種有益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
參考文獻:
[1]余維祥.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fā)展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5,13(4):118-120.
[2]韓麗君.“八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4):152-154.
[3]李會先,李松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35-38.
[4]馬中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學理論, 2014(6):210-212.
[5]錢立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及模式創(chuàng)新[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7(5):140-142.
[6]韓喜平,陳松友,于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吉林大學試驗班教學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2(2):70-72.
[7]張加才.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性模塊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73-76.
[8]趙越.轉型發(fā)展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用型教學模式的探索[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5):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