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略
20世紀70年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所有的人?!?/p>
美國前國家安全助理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一書中直言:“糧食和能源,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軟肋。糧食依賴進口將給中國經濟資源造成緊張,也使中國更容易受到外部壓力的打擊。
糧食是戰(zhàn)略物資,是民生之本。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問題,是悠關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大問題,不僅關系人民生命健康,也影響社會安全穩(wěn)定。隨著中國糧食安全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人們也越來越擔心糧食問題是否會演變成中國人的厄運?中國現(xiàn)在糧食安全風險主要來自哪些方面?
何為“糧食安全”與“糧食危機”
糧食安全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糧農組織1974年11月召開的第一次世界糧食首腦會議上,當時的定義是: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物。1983年4月,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對糧食安全概念進行了第二次界定: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他們所需要的基本食物。
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對糧食安全概念做出了第三次表述:讓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糧食,過上健康、富有朝氣的生活。這個定義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要有充足的糧食(有效供給);要有充分獲得糧食的能力(有效需求);以及這兩者的可靠性。這三者中缺少任何一個或兩個因素,都將導致糧食不安全。
糧食危機,是指全球性的糧食短缺、產量銳減、價格漲幅過快,以至造成糧食恐慌,給人們生活和生存帶來威脅的一種糧食緊缺狀況。2008年,“全球米貴”讓糧食安全成為與次貸危機并列的世界熱點話題,以至造成了近40年來前所未有的糧食恐慌與危機。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稱,全球糧價上漲已在37個國家引起糧食危機。
2014年,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發(fā)布的《糧食不安全狀況2014》報告指出,世界饑餓人口已達10.2億,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該組織甚至宣稱,這還不包括那些正在遭受維生素缺乏、營養(yǎng)不足和其他形式營養(yǎng)不良的人,遭遇糧食安全困擾的人其總人數(shù)可能接近30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一半。
中國人吃飽飯也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后的這二十余年,如今的中國人很久沒有體會過饑餓的感覺,也很少有人為溫飽問題擔憂,當我們衣食無憂享受安樂生活的時候,當我們對小康生活充滿美好憧憬的時候,或許,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正在向我們逼近,由糧食危機帶來的饑餓和恐慌正在悄然降臨。
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腳下的大地養(yǎng)活了我們上下五千年的中國人。長期以為,中國用7%的耕地養(yǎng)活了世界近23%的人口,是每一個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事,也是我們生存的保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這個時候講糧食危機會不會是杞人憂天或危言聳聽?
我們不妨先看一組數(shù)據:世界銀行預計,到2030年全球范圍內對糧食的需求將增長50%以上,而到2025年將有36個國家的14億人將陷入缺少食物的危機中。世界糧農組織則指出,未來10年農產品價格保持較高的態(tài)勢將成為市場非常明顯的特點,農產品和水產品的價格將達到歷史高位水平。
中國到2013年止,饑餓人口1.58億,隱性饑餓人口3億,中國仍是全球營養(yǎng)不足人口最集中國家之一。中國的糧食由出口到2002-2015年,進口量增長了780%!如今,中國已不可避免地邁進糧食進口國的行列。那么,是什么導致一個農業(yè)大國,必須依靠進口糧食才能生存?
中國的糧食供需狀況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2017年末中國總人口達13.9億!根據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的最新預測,到2020年,按14.3億人口、人均消費409~414公斤計算,總需求量將達到58487萬~59202萬噸,按照中國的糧食生產能力估算,屆時國內糧食供給(不含大豆)的缺口將在4000萬~5000萬噸。若按國務院公布的糧食白皮書《中國的糧食問題》公布數(shù)據,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計算,預測2030年中國的糧食總需求量達到64000萬噸左右。
人口的增長、消費需求的提升,產能的不足,致使無法滿足內需。而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將上升到5.54億噸,但糧食需求大約為7億噸,有近2億噸的缺口。與此同時,中國的糧食價格也在不斷增長,2009年至今小麥和大米的價格分別上漲59%和69%,糧價的上漲也進一步推高了食品價格。
2017年我國糧食進口量13062萬噸,同比增長13.9%。越來越多的進口糧涌入中國,引發(fā)了業(yè)界對糧食安全的擔憂。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同樣會引發(fā)世界性的糧食安全危機。
根據人口預測,到達人口峰值時,我們的糧食產能要比2005年增高19.31%,如果要保障充分的供給則需增高28.3%,如果增高量低于10.33%,則將出現(xiàn)供應危機。19.2%的增長需求要求0.95億噸左右的新增產能。農田減少不可逆轉,而環(huán)境破壞亦呈擴大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保持現(xiàn)有產能都相當困難,遑論增長?
世界糧食危機依然嚴峻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聯(lián)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今年年初聯(lián)合發(fā)布最新《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受沖突和氣候災害影響,全球糧食危機依然十分嚴峻,2017年全球面臨嚴重饑餓的人數(shù)較此前增加了15%。
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有51個國家的1.24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較此前一年增加1100萬人。
報告發(fā)現(xiàn),沖突和氣候變化仍是造成全球糧食危機的主要因素:2017年由沖突所引發(fā)的糧食危機事件占全球總數(shù)的60%,影響了7400萬人;而氣候變化則致使大約3900萬人受災。同時,沖突和氣候災害往往與其他因素互相疊加,引發(fā)復雜的危機,對人們的生計造成毀滅性的長期影響。
糧食危機是全球66億人口共同面臨的種種重負發(fā)出的一個警告。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至9l億,而且新增人口全部集中在發(fā)展中國家。
2008年,美國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帶來的惡果,大幅提高糧食和石油的價格,制造了一場世界級的糧食危機。由于糧價上漲,競爭對手的生產和生活成本大幅增加,進而帶來物價全面上漲造成通貨膨脹,阻礙其發(fā)展速度,削弱其競爭能力。
不僅如此,糧價的快速上漲還會帶來社會安全感的嚴重缺失,制造社會矛盾和國家危機。2008年這場糧食危機相繼在海地、津巴布韋、菲律賓和埃及等一些國家引發(fā)抗議和騷亂就是很好的證明。
據相關數(shù)據統(tǒng)計,本次世界糧食危機發(fā)生以后到目前為止,發(fā)展中國家的通脹水平普遍達到了發(fā)達國家的三倍以上,而歐美的通脹水平基本都在3%以下,另外,“金磚五國”的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則紛紛接近甚至達到了兩位數(shù),越南更是一度超過20%。
換言之,美國推高糧食價格不但能促進全球通脹,全球貿易上漲,還能加快美元流通,增加世界對美元的需求,從而維持住美元的霸主地位。而這也是這么多年來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糧食出口國的根本原因。美國大米進軍他國市場,從短期來看,的確有利于民眾,但長期來看卻不利于國家。
20世紀末,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布萊斯·布朗提出:2l世紀誰來養(yǎng)活中國人?他根據美國工業(yè)化的農業(yè)模型計算,當中國人口達到16億的時候,需要7億噸糧食采購。但中國只有18億畝農田,伴隨耕地減少、水資源匱乏和環(huán)境破壞,糧食產量會逐漸下降,而人口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又會產生大量的肉禽蛋奶的副食品需求,對飼料的需求也會大大提高。結論就是中國的糧食供應會對國際糧食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引發(fā)全球生態(tài)危機,乃至導致世界性的經濟崩潰。
2016年,我國就已經將國際上能夠流通糧食的50%(1億多噸)進口到中國了,隨著人口峰值的來臨,世界還有多少余糧可供中國進口?尤其是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的國家,能否平穩(wěn)讓中國度過糧食難關?
中國如果不能改變糧食依賴進口的現(xiàn)狀,如果不能守住耕地紅線,如果不能實現(xiàn)糧食增產增收,糧食危機就在眼前。一旦遭受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糧食危機隨時都會降臨!
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努力實現(xiàn)糧食基本自給。當前,重點需要解決中國糧食領域的四大問題:種糧比較收益過低、糧食供需區(qū)域性和結構性矛盾突出、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以及建立完善綜合性國家糧食戰(zhàn)略。
中國需要制定國際和國內的糧食綜合戰(zhàn)略,并與其他國家戰(zhàn)略相配合。在戰(zhàn)略實施上,需要編制種子研發(fā)、糧食生產、流通、儲備、加工、消費等方面的綜合計劃,并在《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以及《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等規(guī)定條例基礎上,進一步作出立法規(guī)范。需要將糧食戰(zhàn)略與國家能源戰(zhàn)略、金融戰(zhàn)略、貿易戰(zhàn)略,甚至軍事戰(zhàn)略相配合,以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民族的生存發(fā)展和社會的長治久安。
(作者微信號:HT2013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