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認識白琳之前,先認識了她的文字。記不得從是哪個渠道轉(zhuǎn)過來的,總之現(xiàn)在是手機閱讀時代,渠道已經(jīng)五花八門難以追蹤也不重要了。題目忘了,記得大致內(nèi)容是一個女孩兒和自己臉上層出不窮的青春痘斗爭的故事(后來看集子知道了題目是《我們都要臉》),這么一個很俗爛無聊的內(nèi)容,卻被她寫的風生水起妙趣橫生又攪和了一點人生思考,看得我忍俊不禁,不由得翻過去看看作者,署名是白琳,很貼行文內(nèi)容的一個名字,想來一定是一個小資女文青,現(xiàn)實生活中不知道會矯情成什么樣子!我微笑著并不走心地這么想了一下。去年暑期,有幸受邀參加省作協(xié)的一個研討采風活動,作協(xié)機關(guān)除了幾位名聲赫赫的大咖,還有一個非常年輕的女孩兒,白衣黑裙,異常的單薄玲瓏,小小的一張五官清秀的臉,隱在黑發(fā)之下,直讓人擔心她那頭過于茂盛的長發(fā)會壓垮她。她很羞澀的樣子,并不多言,我猜想應該是新分配來的大學生。當我們來到田野時,大家都被眼前碧綠的草地和盛開的油菜花迷倒,紛紛舉起手機,我在鏡頭里,忽然看到這個女孩低頭嗅著手中的野花,背景是無邊的草原,她的白衣青裙,濃密如瀑的長發(fā),低垂的眼瞼和若有若無的笑意,構(gòu)成了一幅太像畫面的畫面,我趕緊連拍幾張,她感覺到了,側(cè)過臉來沖我微笑,我發(fā)現(xiàn)她笑起來有一種與她安靜時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那張當下十分走俏的小臉上的嘴好像并不小,白亮亮的牙齒閃著光,深黑的圓眼睛里跳躍著慧黠,好像花朵突然之間的綻放,她笑起來的樣子真是明亮耀眼,還有一點點隱隱約約試探的調(diào)皮促狹,與之前安靜羞澀的印象大不一樣。果然,她突然就鬧騰起來,捉住我們剽悍的大胡子評論家下手,纏著王大師一會兒把頭發(fā)倒披下來裝女鬼,一會兒又踮著腳尖兒伸出魔手從后面襲擊,反正都是女鬼造型,那頭長發(fā)成了她的道具,小瀑布一樣掛下來澆在王大師的左右,王大師的胡子與魁偉和她的長發(fā)與小巧,構(gòu)成了一副野獸與美女的圖畫,逗得眾人歡笑不止??墒侵钡讲娠L結(jié)束,我也沒太清楚她叫什么。再后來,2016年度趙樹理文學獎評獎揭曉,獲獎名單上白琳的散文集《白鳥悠悠下》獲新人獎,再看照片,原來此白琳竟是彼白琳!這讓我大大地吃了一驚,這個看上去單純?nèi)鐚W生的女孩子,竟然就是那個用文字打動過我的白琳。
后來在會議上碰到,我禮節(jié)性地表達對她文字的喜歡,她又變得羞澀。大眼睛里的真誠讓我不忍再說過多的贊美,好像大人哄一個孩子。當然,以我們年齡的差異,我不會主動跟她索書,而我實在又不是什么有影響到可以讓人家主動贈書的人物。所以,她的獲獎書《白鳥悠悠下》我一直沒看到。直到最近,讀了公號上推送的她的新作《皮球和我》《流星與蟑螂的夜晚》,我忽然抑制不住一種沖動,大清早給她發(fā)微信:白琳,你的文字讓我找到了當年讀三毛的感覺,我要寫寫你。其實直到現(xiàn)在,我對白琳個人情況知之甚少,更談不上私交,我并不清楚她的生活狀態(tài),比如婚姻比如孩子等,但是,她的《皮球和我》,讓我看到了她的母性之愛,那是每一個女人天生具有的,但并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如此深情。記得那天看完公號里推送的這篇文章(不知道文章現(xiàn)在發(fā)表沒),我很想告訴她,一定要一個孩子,她會成為最好的母親。我費了好大的勁兒按捺住自己的沖動沒有打擾她,畢竟我們并不熟悉,作為讀者,不能因為欣賞,就自作主張或者自以為是地去打擾作者。而我對于她來說,幾乎就是一個陌生人??墒遣恢罏槭裁?,這個年輕女孩子的文字,如此打動我已經(jīng)不再敏感的心,我從她的文字里時時感受到一種氣息,那種熟悉的,久遠的,已經(jīng)被日復一日的單調(diào)日子厚厚覆蓋掉的氣息,包含了青春,夢想,愛情,以及……莫名的惆悵和憂傷,那大概就是青春的氣息,只存在于人生的某段時間,帶著迷茫甜蜜憂傷,帶著對人生無限憧憬又無限懷疑,盲目的狂熱的卻又無比痛苦掙扎的歲月。這種特定的感覺隨著歲月,隨著所謂的成長,慢慢消散了,遺失了,找不到了。而白琳的文字,就像小女巫的咒語,吹開落葉囤積的歲月,露出深埋的自己,讓你發(fā)現(xiàn),一切還在。
白琳很快回復,她要寄書給我。
等我在亂七八糟的日常忙碌和怠惰中斷斷續(xù)續(xù)看完這本列入“晉軍新方陣”叢書的散文集子《白鳥悠悠下》,我發(fā)現(xiàn)之前建立的對白琳的想象太過表層了,這個原本讓我以為充滿文藝氣息情懷浪漫的女孩兒,卻是從最現(xiàn)實的土壤里掙扎而出。她用極具現(xiàn)代感文字,講述著一個個其實很酷烈也很滄桑的故事,青春的明媚張狂與初察人世的洞見犀利奇妙地混合在一起,靚麗又灰暗,激情又頹喪。“我不會熱烈地愛,也不會錐心地傷,看最粉紅的情事也不回味留戀,看最傷感的悲劇也不縈繞于心?!痹鯓拥臍v練讓她如此超然自持?印象中那單純帶有孩子氣的笑容后面怎么會包裹了這樣一顆沉重的心?難道她像傳說中的精靈,歷經(jīng)歲月煙塵,卻永遠保持孩童的面容?作為極具代際標志的八零后,白琳的文字打開了一道門,讓我對這個始終隔膜的群體有了一點真實的認識。是的,每一代人都經(jīng)歷青春,其實青春歲月并不像許多人記憶或者描述的那樣單純美好,實際上那是一段混亂掙扎的日子,除了那些幸運的對未來有把握的人,更多的人是帶著迷茫和孤獨踉踉蹌蹌前行,去向哪兒,會怎樣都不清楚,無論社會背景如何不同,那種成長中不可言說的秘密與隱痛則是相同的。八零后因其特殊的成長背景曾經(jīng)被稱為家庭的“小皇帝”,獨生子女政策和改革開放使他們成為自晚清以來少有的備受寵愛衣食無憂的幸福一代,以韓寒的叛逆,郭敬明的異類為代表,這一代人引起前輩們的激烈爭論和憂心忡忡,唯恐在這一代人手中國將不國了。事實證明,國人面貌的革新,該可以寄希望于他們。
白琳的《白鳥悠悠下》可以說是一部關(guān)于成長的片段記錄,無論文字風格,還是故事內(nèi)容,都迥異于其他年代作家,帶有鮮明的代際烙印。這里面沒有物質(zhì)匱乏帶來的驚恐和絕望,更多的是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覺醒,是自我與外在世界的彼此呼應。讓我們真切地看到這一代人精神世界的豐厚與自覺。集子中的《白鳥悠悠下》和《我的年少在你的懷抱》是童年生活和大學生活的截取面,雖不連貫,但卻很容易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內(nèi)在自我的成長過程?!栋坐B悠悠下》寫七歲的“我”和母親陳女士從遙遠的新疆來到一個叫盤海的小城,在這個陌生閉塞的地方,“我”從鄰居、同學、母親的同事那里看到感受到不同的生活,他們對母親的關(guān)注議論,體育老師的怪誕行為,讓“我”性意識覺醒,同時也感受到個人與周圍世界與他人的隔膜,在某一個瞬間使“我”突然長大。事實上,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對人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蔣韻的小說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年齡節(jié)點是“十二歲”,白琳在這篇文章里有也這樣的描述:“并不知道‘破碎這樣的描述時,就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它,正是因為所經(jīng)歷的,使我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不可逆的長大了”。更令人訝異的是她作為新生代對身體和性的態(tài)度,坦然自然,一點都不覺得別扭。《我的年少在你的懷抱》是寫大學時期,自己怎樣靠做家教完成了學業(yè)。難以想象這樣一個嬌弱的女孩子,會有那樣的心力和體力,在當時交通十分不便捷的這個城市里,靠一輛50元的二手自行車,從西到東到南穿行在這個城市灰蒙蒙的街道?!拔覐纳轿鞔髮W出發(fā),沿著長風街一路貫穿下去,上了晉祠路,再一路向南。我像是一只信鴿,有恒心、有目的地從A飛到B,再由B飛到A。每一次來回,大概要花掉我四個小時的時間,有時候騎累了,找一個背陰的馬路牙子,坐下來吹吹冷風,做各種美好的夢。”我不知道是什么樣的動機讓她執(zhí)著于這樣一個迥異于同齡人的選擇,肯定不是經(jīng)濟原因,“其實我可以坦蕩蕩地請父母供給我的大學時代,那么我也許不會如此狼狽,不過我一直很驕傲自己賺來了大學的所有費用,只是這個往事,我用雙足烙在這個城市的街道上的印記,過了多少年還是抵不過深深的遺憾。”期間的委屈傷痛,包含在了這深深的遺憾中,但是卻讓她長成自己的樣子。這期間她不僅收獲了金錢,還洞察了家庭的奧秘,連帶著認識了這座生活的城市。這種多重性主題構(gòu)成白琳散文一個重要特征,也讓她的文字在某種程度上擺脫了同類題材的單薄輕飄,變得厚重值得玩味。
《謝曉婉》可以說是這種成長的結(jié)果,也可以說是現(xiàn)實版的《七月與安生》,只不過結(jié)局正好相反。謝曉婉和七月一樣,盡情揮灑青春不停地折騰,想做服裝設(shè)計師,新娘化妝師,但是沒有一個能堅持下來,她懶惰依賴性強,在一個個不能依靠的男人那里尋找依靠。再見時,謝曉婉帶著一個精神異常的孩子來看病,孩子的父親不知所終,而“我”已經(jīng)擁有了體面的丈夫和體面的生活,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篇以人物為主的敘事散文,十分傳神地刻畫了謝曉婉這樣一個很具有時代色彩的女孩子,她叛逆任性,不愛學習不務(wù)正業(yè),但卻又十分單純幼稚,不懂愛情卻又飛蛾撲火般投向每一段他所認為的愛情。可貴的是,在這個敘述過程中,作者始終有一種反思意識,她顯然超越了同齡人的幼稚和迷茫,達到了一個更深刻理性的層面,她不僅清楚看到了謝曉婉悲劇的來龍去脈,更清楚地知道造成這一切的根源。類似的文章還有《有多少欲望等待發(fā)射》,通過表姐婚戀波折以及舅媽一家對這種選擇的態(tài)度,展現(xiàn)出當今社會一幅真實的浮世繪。
除了這本散文集,白琳還有一些小說作品。個人以為,白琳的散文遠勝于小說,她的小說暴露了她的稚嫩,這種需要虛構(gòu)將自己和人物拉開距離的文體,好像并不太適合她,有一種故作腔調(diào)的生硬感,反而失去了散文里那種自在流淌又收放自如的瀟灑。年輕的白琳在文字中顯示不同尋常的深刻與淡定,白琳的散文表現(xiàn)出一種異乎尋常的老道。情感上做到了溫柔敦厚哀而不傷,盡管在文字表述上有明顯的八零后這個代際人群的共同烙?。荷?,無畏,一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顛覆一切的混不吝樣子,但是掠去這些表面的花花綠綠,你可以看到一個乖乖的中國女孩兒樣貌。她的文字秉承了傳統(tǒng)文學的含蓄克制,情盛于文,卻風輕云淡,我不知道年輕如她怎么能做到。在《皮球與我》的開頭,她這么寫道:“我們第一次見面的那一天天氣很好,我穿了一件白色襯衫。皮球蹲在馬路邊,喝一家早餐鋪子門口混著地溝油的污水。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拿著從早餐鋪子里買的小籠包喂她,但是她不肯吃一口,只是喝水。那天我還穿著一雙白球鞋,白球鞋已經(jīng)走過了臭水溝,但是過了大概一分鐘,我走了回來。”這段文字包含了許多小細節(jié),白球鞋的來回走過,構(gòu)成一個故事畫面,簡潔又生動。在寫小狗對我的依戀信任時,她同樣用很傳神的細節(jié)表現(xiàn):“我的小狗偶爾走到了我的前面,會慌慌張張跑回來。第一天傍晚我躲在一棵樹后面,很快就看到她慌慌張張跑回來的身影。她找到我的那一刻,我永遠都不會忘掉她的眼神,那里被驚恐霸占。因為這樣,皮球再不肯走到我的前面去,她緊緊貼著我的腳跟?!彼奈淖挚偸怯幸庾R地避開一些過于抒情的詞語,同樣她的感情也盡力地掩藏在這些細節(jié)化的描述中?!拔也幌矚g自己所有感情充沛的時刻。我很怕這樣的我,我也很怕寫下這樣的文字的我。我總是想胡說八道,避開多愁善感?!边@大概也是一個很有代際標志的特點吧。
前幾天李國濤老先生辭世,山西文學圈掀起一股悼念的浪潮,眾人紛紛寫文章悼念這位可敬的老人,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在一眾文章里,白琳的《懷念密斯特李》清新奪目,如一朵冉冉白蓮,安靜,深情,娓娓地敘述了一個藹藹可親的長者,和一個年輕女孩兒之間亦師亦友的情感。那種歲月靜好的悠長與時光流逝的惆悵憂傷,貫穿在文字里靜靜地穿過我們的神經(jīng)。
人說,意氣相投,人和人交往,一見面,彼此會有氣場感應。文字也是一樣,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作家,喜歡風格不同的作品,原因就是如此。也因此,我寫白琳的這個文字充滿個人色彩,不是一個評論者理性自覺的學術(shù)角度,而是一個普通讀者閱讀體驗。作為讀者,能與心儀的文字相遇,是一種莫名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