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共分為兩大部分,之間有南中國海相隔:一個是位于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接壤;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于婆羅洲島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文萊國則地處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
馬來西亞實施聯(lián)邦議會君主立憲制,全國劃分13個州和3個聯(lián)邦直轄區(qū),國土面積有329847平方公里,人口3118萬(2016年),其中馬來人68.1%,華人23.8%,印度人7.1%,其他種族1.0%。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首都為吉隆坡,聯(lián)邦行政中心則位于布城(布特拉再也)。
執(zhí)法單位
馬來西亞歷屆政府不斷加強機構整頓和廉政建設,積極推進全民分享政治權力和經濟發(fā)展成果,努力建立和平、穩(wěn)定、繁榮和公正的社會,受到民眾普遍歡迎和支持,近年來政局相對穩(wěn)定,治安總體良好。馬來西亞有多個執(zhí)行具體法律的政府機構,除主要執(zhí)法組織“皇家警察”外,還有馬來西亞海事執(zhí)法局等七大單位。
馬來西亞海事執(zhí)法局(MMEA),也稱馬來西亞海岸警衛(wèi)隊,是維護馬來西亞海域和公海的法律和秩序以及協(xié)調海上搜救行動的主要政府機構。MMEA并不隸屬馬來西亞武裝部隊、也沒有任何與其合并的計劃,機構本身及其成員是馬來西亞公務員體制的一部分,并直接向總理府報告工作。
馬來西亞皇家海關署( RMC )隸屬馬來西亞財政部,是管理國家間接稅收政策的政府機構,主要職責有征稅、為合法貿易提供便利、促進貿易和產業(yè)發(fā)展、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利益,具體實施七部主要法律和39部輔助法律。此外,RMC還為其他政府部門代為實施18項相關法律。RMC有兩個主要部門即進出口司和工業(yè)司,下設工業(yè)處、旅客和倉儲管理處、保稅區(qū)和私用保稅倉監(jiān)管處、工業(yè)發(fā)展局海關代表辦公室等辦事機構。
馬來西亞反腐委員會(MACC)是隸屬總理府的一個政府機構,負責調查和起訴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yè)的腐敗行為,仿效香港廉政公署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反腐獨立委員會等頂級反腐機構的模式組建。
志愿警衛(wèi)團(RELA)是馬來西亞政府組建的一個準軍事公民志愿組織,主要職責是檢查在馬來西亞城市的外國人如游客、訪問者和移民的旅行證件或入境許可,以減少非法移民的增加率。RELA可以像警察一樣處置發(fā)生在街道、工廠、餐館和酒店等場所的犯罪案件,也有權詢問甚至扣留那些忘記攜帶護照和工作許可證等旅行文件的人。此外,他們有時還擔負安保工作、維持交通秩序、進行社區(qū)服務、協(xié)助保護中央政府或州政府的建筑及產業(yè),以及執(zhí)行志愿警衛(wèi)團長官發(fā)出的指令。在戰(zhàn)爭期間,他們被吸收進武裝部隊承擔支援任務。在需要的情況下他們還開展災難搜救行動。內務部的資料顯示,政府在1972年1月援引緊急法令組建志愿警衛(wèi)團,“通過參與志愿警衛(wèi)團,將更進一步促進國家團結,因該組織是由不同宗教、種族及背景的國人組成”。目前,RELA人數多達數十萬之眾。在新法案下,RELA成員的津貼已上漲,從原本每小時4令吉,增加至每小時6令吉。
公路運輸署是馬來西亞交通部下屬的一個政府部門。根據《道路運輸法》,該執(zhí)法機構負責駕駛員和所有機動車輛(含拖車)的登記和許可證發(fā)放等工作。
其他執(zhí)法單位還有馬來西亞移民局、馬來西亞國家登記署。
皇家警察
馬來西亞皇家警察(The Royal Malaysia Police,RMP)組建于1807年3月25日,前身分別是馬來亞皇家警察聯(lián)合會、馬來亞警察聯(lián)盟、馬來亞聯(lián)邦警察部隊和內務警察部隊。RMP屬政府機構、民事警察范疇,隸屬于馬來西亞政府內政部,歸內政部長直接領導,是負責維護馬來西亞法律和秩序的主要機構,職責范圍從交通管制、犯罪調查、鎮(zhèn)暴到情報搜集等,總部位于吉隆坡的武吉安曼。RMP是一個高度集權化的執(zhí)法單位,其組織結構、行政管理、職責權限、經費預算、紀律規(guī)章、征聘培訓等都由1967年《警察法》規(guī)定和說明,現(xiàn)有人員112583名,下轄一千個警察局(所),座右銘是“警察與社區(qū)不分離”,官方網址為www.rmp.gov.my。
馬來西亞政府還使用輔助警察、志愿警察和警校學員等作為正規(guī)警察隊伍的輔助力量。RMP輔警是指在自治政府機構和重要的政府關聯(lián)公司或實體如馬來西亞聯(lián)邦土地開發(fā)署、馬來西亞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馬來西亞國家石油有限公司、馬來西亞“北港”有限公司、馬來西亞鐵路有限公司、Pos馬來西亞控股有限公司、國家儲蓄銀行、馬來西亞國家電力公司中任職的宣誓安保人員。
RMP志愿警察隊伍共有兩個總隊,即志愿后備警察總隊和大學生志愿警察總隊。志愿后備警察( PVR )是一種特殊的“警察”。作為全職警察的輔助力量,PVR只是協(xié)助警方執(zhí)行任務,不影響本身工作。在這里,普通公民可以志愿協(xié)助RMP維護各自社區(qū)和公共場所的和平與安全。PVR申請者填寫表格后,進行體重及身高檢查,過關者經體能測驗合格方可參加面試。成功被PVR錄取者須接受理論學習和槍械訓練,執(zhí)行任務時警員每小時可獲得6令吉,警官可獲得7令吉80仙等福利。大學生志愿警察總隊是一個大學在校學生志愿警察組織,在他們各自的大學三年的時間里接受定期訓練,并在三年培訓結束后被委任為督察。
警察之友(Rakan Cop)是馬來西亞警方于2005年8月9日推出的社區(qū)警務計劃?;诖隧椨媱?,作為社區(qū)警察的Rakan Cop積極配合RMP做好社區(qū)治安工作,協(xié)助警方打擊城市犯罪以及應對發(fā)生在馬來西亞的任何狀況。
在國際合作上,RMP與國際刑警組織長期合作并進行情報交流,也與世界各國警察機構,尤其是與相鄰六國的警察組織如印尼國家警察、菲律賓國家警察、文萊皇家警察部隊、泰國皇家警察、新加坡警察和越南公安部緊密聯(lián)系,共同探討治安和反恐合作之事宜。
馬來西亞皇家警察博物館(The Royal Malaysia Police Museum)位于吉隆坡湖濱公園Jln Perdana 5號,于1961年正式開放,共有超過2500件關于犯罪及防止犯罪的物品,包括賭博及博彩用具、危險武器、犯罪事件及犯罪圖表、從相關武裝集團和組織繳獲的武器、資料和文件以及警察部隊相關照片等。
簡要歷史
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的歷史可追溯至馬六甲蘇丹王朝時代。15世紀根據馬六甲王朝的權威法則組建了該國史上首支具有警察性質的治安隊伍,即負責公共安全的組織。當時具體負責人叫“天猛公”(Temenggung,這是一個古老的馬來人的頭銜,通常被授予公共安全的負責人)和“將領”(Hulubalang,是古代馬來王國的軍事貴族)或“皇家勇士”。隨著馬六甲蘇丹王朝的消失,與蘇丹有著相同血統(tǒng)的Bendahara(類似于“維齊爾”——伊斯蘭世界一種高官頭銜,相當于首相或內閣大臣)擁有了絕對的權力,掌管了判決權,但是充當警察頭目的仍舊是天猛公。他的任務是帶領手下人員逮捕罪犯、建立監(jiān)獄以及執(zhí)行判決。除了天猛公之外,還有一些被稱為“村長”(Penghulu)的人,他們負責各自村莊的全面工作,主要任務包括征稅、執(zhí)法和維護村莊安全。在1511年8月10日,由阿夫納索·德阿爾伯克基率領的葡萄牙艦隊征服并占領了馬六甲,從此葡萄牙士兵接管了在那里維持治安的職責。
16世紀馬來西亞成為一個國際化社會,葡萄牙政府引進了“甲必丹”(Kapitan)管理制度。Kapitan是荷蘭語“kapitein”的音譯,本意為“首領”,是葡萄牙及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殖民地所推行的僑領制度,即任命前來經商、謀生或定居的僑民領袖為僑民的首領,以協(xié)助殖民政府處理僑民事務。然而,借葡萄牙與亞齊人作戰(zhàn)之機,在柔佛州的士兵幫助下,荷蘭人入侵并于1641年1月14日掌握了統(tǒng)治權,導致葡萄牙失去了馬六甲。荷蘭人保留了甲必丹管理體制,但是隨著在馬來西亞的歐洲人的數量不斷增長,執(zhí)法體制迫切需要變革,于是被稱為“公民警衛(wèi)隊”的治安隊伍誕生了。公民警衛(wèi)隊由荷蘭人掌控,但是它的附屬力量則由當地市民組成?!按彘L”繼續(xù)承擔治安官的全面職責,仍舊從事葡萄牙人入侵前之事宜。
1795年馬六甲融入英帝國之后,在檳城的《司法憲章》獲得批準后馬來西亞于1807年3月25日建立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警察組織。當時大部分警員都是英國人。后來,該組織在英屬海峽殖民地(舊時英國位于東南亞的殖民地,首府位于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其他州,特別是在馬來聯(lián)邦,得到發(fā)展。此后,每個州都組建了獨立的警察隊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才在馬來亞成立了中央警察組織,即民事警察部隊,當時由一個英國殖民者H.B. Longworthy領導。正是他在日本占領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后牢固掌控了這支警隊。在1963年到1965年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對峙期間,這支警隊和軍隊一起,加入反擊印度尼西亞軍隊向柔佛州和沙巴州的滲透行動之中。
1958年7月24日,獨立將近一年后,馬來西亞國王圖蘭庫·阿卜杜勒·拉赫曼·阿爾瑪姆·塔安庫·穆罕默德將“皇家”的頭銜授予馬來亞聯(lián)邦警察部隊。1963年,馬來西亞皇家聯(lián)邦警察( RFMP )、北婆羅洲武裝警察和沙撈越警察部隊合并組成馬來西亞皇家警察。新加坡警察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之前,曾作為一個組成部分加入了RMP。
標志象征
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的警旗和警徽背景為藍色,警旗的中央是代表皇家警察的銀白色警徽。警徽上有兩把交叉的波狀刃短劍和依蘭劍,上方有一只虎頭被稻穗所環(huán)繞,下面書寫“馬來西亞皇家警察”字樣。警徽的最上面有一只皇冠。
皇冠
皇冠是馬來西亞國王的象征,正是國王將“皇家”頭銜授予了馬來西亞警察。用阿拉伯語書寫的真主安拉和先驅穆罕默德的語錄,表明伊斯蘭教為官方宗教,以及RMP人員的信仰和他們伸張正義、保護人民安全的決心。
波狀刃短劍和依蘭劍
波狀刃短劍是馬來半島一個重要標志。在過去馬來勇士曾使用過這種特殊的武器。弗雷(2003年)從《斯坦?!とR佛士爵士對蘇庫寺的研究(1817年)》中總結的結果表明,波狀刃短劍大約誕生于公元1361年。也有人認為,早期的波狀刃短劍樣式是受到越南東森匕首(約公元前300年)的啟發(fā)。在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的佛教建筑婆羅浮屠(約建于公元825年)和普蘭巴南(約建于公元850年)寺廟里曾經發(fā)現(xiàn)波狀刃短劍的痕跡。而傳統(tǒng)的依蘭劍則象征東馬的沙撈越和沙巴二州,代表的是土著多民族部落如迪雅克人、杜松人、巴夭人和卡達山人的英雄主義精神。
虎頭
虎頭象征RMP的勇氣、力量和精神。從1963年9月16日到1994年5月15日RMP曾使用獅子頭作為勇氣的象征。后來,根據馬來西亞政府的官方通知,用虎頭取代了獅子頭。從前的獅子頭也代表新加坡州(截至1965年)和沙巴州。
稻穗
稻穗是指稻谷和大米,即馬來西亞人的主食。它象征著國家繁榮富強。
顏色
皇家警察警旗的顏色稱為Sang Saka Biru,這是生長在南亞的一種多年生植物(如苜蓿)花的藍色,象征皇家警察應有的自豪感和正直感。
職責使命
《警察法》(1967年)第三章規(guī)定,馬來西亞皇家警察職責多樣,大致有逮捕所有被授權逮捕的人;收集并處理涉及國家和社會安全的情報;提起訴訟、協(xié)助與稅收、消費稅、環(huán)境衛(wèi)生、檢疫、移民和登記相關的執(zhí)法;協(xié)助維護馬來西亞港口和機場等口岸的秩序、執(zhí)行海上和口岸產業(yè)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相關主管機構發(fā)出的傳訊、傳喚、逮捕令和其他法律程序;發(fā)布相關執(zhí)法信息;保護無人認領和丟失的財物,并設法找到失主;抓捕流浪動物,將其放置公共獸欄;保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公共財產、使其免遭損失和侵害;維持刑事法庭和民事法庭的秩序;護送和看守犯人和其他警方監(jiān)護人員以及其他相關執(zhí)法事宜。
組織結構
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由警察總長領導,總部下設管理局、后勤保障局、戰(zhàn)略資源和技術局、誠信和標準管理局、預防犯罪和社區(qū)安全局等部門以及六個參與預防犯罪和打擊恐怖主義的機構,即刑事犯罪調查局、毒品犯罪調查局、治安和公共秩序局、特別行動局、商業(yè)罪案調查局、交通執(zhí)法和調查局。
總部管理局(MD)
MD負責RMP行政工作的日常管理,也是給RMP其他部門提供支援服務平臺的中樞,下設行政處、福利處、培訓處、研究和發(fā)展處、服務處、公眾事務處、公共關系處、司儀處、體育委員會等部門。具體職能有“服務”,包括警員征募、勤務記錄管理、職務晉升、人員調動、薪金和津貼管理以及退休事宜;“行政管理和政策解讀”,包括行政管理、研究和開發(fā)、民政事務、福利待遇、體育活動等;“培訓”,包括基礎課程、發(fā)展課程和進修課程。
戰(zhàn)略資源和技術局(SRATD)
SRATD下設管理處、通信處、信息技術處、運輸處、財務處、技術處、武器裝備處、處置、儲備、檢驗和報廢處、訓練設施管理處,負責RMP所需的武器裝備,具體職能有擬制業(yè)務預算和發(fā)展規(guī)劃;計劃、管理、操作和維持通信、信息技術、交通和武器;管理項目,維修建筑物和產業(yè);管理周轉資金、提供通用裝備;管理RMP的資產。
刑事調查局(CID)
CID負責犯罪調查、逮捕并起訴暴力犯罪(謀殺、搶劫、強奸等)和輕微犯罪(偷竊和入室盜竊)的罪犯,還專門從事賭博、賣淫和幫會(三合會)犯罪活動的調查與執(zhí)法活動。下設行政管理處、犯罪記錄登記處、內部事務處、統(tǒng)計處、訴訟和法律處、技術支持處、賭博、賣淫和幫會(三合會)犯罪活動調查和執(zhí)法處、調查和計劃處、特別調查處、法醫(yī)實驗室、性犯罪調查處、國際刑警國家中心局工作處。
以反恐攻堅和處突為主的UTK(皇家警察特別行動大隊)隸屬于CID且在各警察地區(qū)指揮部派駐分隊。此外,STAFOC(打擊有組織罪案分遣隊)和STAGG(掃黃反賭特警部隊)也歸CID指揮。
毒品犯罪調查局(NCID)
NCID的主要職能是通過執(zhí)行法律來制止和減少危險藥物的需求和供應。具體執(zhí)法活動有打擊吸販毒犯罪活動、搜集研究評估交流涉毒情報、調查毒販和販毒集團販毒行為、打擊毒品走私活動,包括用于加工毒品的化學品、實施預防吸毒計劃、與國內外同行交換涉毒數據或情報、保持與藥品流通相關及其他涉毒事項的記錄和統(tǒng)計、監(jiān)視有前科的毒品罪犯或以前與販毒集團有關聯(lián)的成員的活動、為緝毒人員提供國內或海外培訓、參加國內外禁毒會議或研討會。NCID下設特別調查處、(國際關系)協(xié)調辦公室、管理處、拘留處、資產處、審訊處、專家(技術援助)處、檔案和統(tǒng)計處、涉毒登記處、后勤處、機場海關辦公室。此外,皇家警察毒品特別戰(zhàn)略情報大隊( STING )歸毒品犯罪調查局指揮。
治安和公共秩序局(ISPOD)
ISPOD負責維護國內公共安全和秩序,以及交通管控和應急救援行動,下轄多支行動部隊。該局也與馬來西亞陸軍和海軍合作,共同打擊海盜行為以及保衛(wèi)國境安全。
情報部門
皇家警察情報部門負責國家安全情報工作,下設技術情報處、社會情報處、外國情報處、政治情報處、經濟情報處和安全情報處,主要任務是收集與國內外威脅相關的安全情報,截擊威脅到國家穩(wěn)定的極端組織和個人顛覆活動。此外,該部門也負責獲取、處理、評估相關情報,并通報給其他部門和組織。
商業(yè)犯罪調查部門
該部門的主要功能是調查、逮捕、起訴利用職務便利的犯罪諸如詐騙、違反信托、網絡犯罪、偽造文書和制假等。
常規(guī)行動部隊
皇家警察常規(guī)行動部隊(General Operations Force,GOF)前身是警察野戰(zhàn)部隊(PFF),也稱“叢林戰(zhàn)隊”(PPH),是馬來西亞皇家警察的準軍事部隊。PFF以“營”為基本編制,曾在馬來亞緊急狀態(tài)下、印尼-馬來西亞沖突中,以及后來在馬(來西亞)泰(國)邊境和沙巴、沙撈越叢林中與共產黨游擊隊作戰(zhàn)中被賦予作戰(zhàn)任務。1989年和1990年馬來亞共產黨( MCP )和秘密的共產主義組織(CCO )放棄武裝斗爭后,PFF被改編為常規(guī)行動部隊(General Operations Force,GOF )。
GOF現(xiàn)有五個旅,下轄19個營(第19特戰(zhàn)營專事要人警衛(wèi))。北方旅和沙巴旅各有四個營的警力,中央旅編有五個營,東南旅和沙撈越旅各轄三個營。
在1948年成立時,PFF中有兩個營是由原住民組成的。這兩個營被稱為Senoi Praaq營(即原住民警察部隊),其中一個是“特別安全營”。成立之初的任務是在原住民村子保護村民,避免其受到游擊隊襲擊。目前,這兩個營專門從事應急救援行動。
早期的叢林戰(zhàn)隊隊員
據資料記載,為了對付叛亂、對活動在叢林里的“恐怖分子”窮追猛打,1948年警方組建了一個軍事小組,被命名為“飛虎隊”,后來改稱警察野戰(zhàn)部隊( PFF ) ,即“叢林戰(zhàn)隊”。PFF于1949年在雪蘭莪州開辦了訓練中心,時稱“皇家警察野戰(zhàn)部隊特種訓練中心”( SLPPH )。1964年SLPPH搬到霹靂州的Kroh,后又遷到霹靂州金太的Kentonmen。1997年PFF改稱GOF后,SLPPH就變成GOF訓練中心,即SLPGA。
反恐特警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在印尼的巴厘島、雅加達和馬來西亞的幾個地方也發(fā)生幾次震驚世界的爆炸事件。此后,RMP組建了兩支反恐部隊,這就是著名的皇家警察反恐特別行動部隊(PGK )和海上作戰(zhàn)大隊( UNGERIN )。
PGK是皇家警察的一支主要的精銳部隊,由69突擊隊(VAT 69)和特別行動大隊( UTK )組成。這支部隊最早于1997年成立,最初被稱作“栗色貝雷帽”。然而,這一整合并沒持續(xù)太久就于2003年分開了——VAT 69更改為“桑迪褐色貝雷帽”。不過,這兩支隊伍仍在PGK旗下并由一位高級助理警監(jiān)指揮。
這支反恐特警部隊積極參與馬來西亞境內的一些軍事行動,包括與陸軍特種部隊第22突擊團聯(lián)手清除具有邪教性質的恐怖組織“奧瑪烏納”。它也參與聯(lián)合國在東帝汶的維和行動,以及在2005年底發(fā)生在印尼亞齊省的海嘯救援行動。它還與CID合作打擊危險的犯罪行為,如PGK成功追蹤到臭名昭著的“黑幫M16”(這是一個由新加坡退役軍人組織的犯罪集團)以及其他一些反恐行動。VAT 69的座右銘是“繼承勇士的鮮血”,而UTK的座右銘則是“快速戰(zhàn)勝恐懼”。
UNGERIN組建于2006年,前身為Unit Selam Tempur(UST,塞拉姆泰普爾大隊)。當時,馬六甲海峽沿海地區(qū)和南中國海的海盜行為異常猖獗且有不斷四下蔓延之勢,于是政府責成皇家警察組建一個專事國家海域和內河保衛(wèi)的特戰(zhàn)大隊,即UST。該大隊隸屬皇家警察海上警察行動部隊,任務是處置來自海盜的威脅,搶劫、綁架和劫持船只以及國家水域上的恐怖襲擊活動。成立之初,UST的30名成員在吉打州的蘭卡威和沙巴州的哥打基納巴盧接受美國海豹突擊隊、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的嚴格培訓,除了基本潛水訓練,還有戰(zhàn)術作戰(zhàn)、射擊術、狙擊、拆彈、直接行動、破壞、反恐、情報搜集和急救訓練等;使用格洛克19手槍、MP5沖鋒槍和柯爾特M4A1卡賓槍等特種武器,借鑒運用美國海軍突擊隊的海上反恐策略。2008年UST進行重組,更名為Unit Gempur Marin(即Marine Combat Unit,海上作戰(zhàn)大隊),也稱UNGERIN,最終編制確定為200人。
此外,執(zhí)行特種任務的還有皇家警察聯(lián)邦后備大隊。該大隊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FRU(Federal Reserve Unit),任務是暴亂鎮(zhèn)壓、群體控制、災難救援以及特種行動援助。這支特警部隊成立于1955年12月5日,當初只有三個小組的警力。FRU在解決一些引人注目的騷亂事件方面發(fā)揮了作用,其中包括發(fā)生在1969年5月13日的種族騷亂,以及抓捕吉打州華玲縣墨馬里事件的元兇易卜拉欣·利比亞的聯(lián)合行動(這次事件造成包括易卜拉欣在內的16名歹徒死亡、3名警員殉職)。
FRU歸警察總長直接指揮,保持獨立性,能快速部署。機關設司令部,下轄多支行動分隊和一個訓練中心。
作為重要的維護公共秩序的特警部隊,F(xiàn)RU按照履行鎮(zhèn)壓暴亂和解散非法集會等職責而建設、裝備并接受專業(yè)訓練。除了以上所述的角色,該單位還擔負下列任務:
1.公眾控制——在大規(guī)模公共集會中,如要人來訪、體育賽事、群眾集會以及游行活動中擔負警戒任務;
2.處置化學、生物、放射和核威脅發(fā)生前后的相關事件;
3.提供救災援助,包括洪水、火災、列車脫軌、滑坡和飛機墜毀等災難,實施營救、防止盜竊、警戒相關區(qū)域等;
4.預防犯罪——在犯罪率急劇上升的地區(qū)協(xié)助當地警方開展預防和打擊犯罪活動;
5.開展大規(guī)模行動——包圍、搜剿并抓捕極端主義分子或黑幫組織,開展密集巡邏和實施宵禁。
為表彰這支部隊在慈善事業(yè)和維護國家公共秩序所做出的貢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在1971年向FRU授予第一面錦旗。1997年FRU再次獲得一面錦旗。
交通警察
馬來西亞交通問題出現(xiàn)于20世紀晚些時候。當時,機動車開始大量涌現(xiàn),而此前路上只有自行車、三輪車、人力車和牛車徘徊。這就給警方帶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維護和管控交通。1928年和1929年,在一些大城市如吉隆坡、怡保和芙蓉相繼組建了交通警察支隊。新加坡,那時作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于此前的1918年已組建了交通警察。不過,當時在其他城市,管控交通的任務仍由常規(guī)警察負責。
由于機動車輛的不斷增加,馬來西亞的交通問題變得日益嚴重,警方逐漸在各州和其他大城市組建了交通警察。1976年,警方在武吉安曼組建了中央交通警察機構,負責全面評估、規(guī)劃和調研交通執(zhí)法、培訓、管理、記錄和交通法規(guī)等業(yè)務。
海上行動部隊
皇家警察海上行動部隊又稱馬來西亞海上警察(馬來語縮寫為PGM)。馬來西亞海警的任務是在馬來西亞海域和公海上維護法律和秩序、協(xié)調搜救行動。2009年2月6日,在時任內務部長和警察總長等高官的倡議下,馬來西亞“海上警察”更名為“海上行動部隊”。它的任務范圍在半島和馬來西亞東部的五個地區(qū),每個地區(qū)設有行動基地,共有5個主基地、11個小基地和24個前置基地,組織形式和陸地警察社區(qū)警察中心大致相同,在各自負責的海域開展海上巡邏。
飛行聯(lián)隊
皇家警察飛行聯(lián)隊(馬來語縮寫為UUP) 組建于1979年2月1日,是馬來西亞皇家警察一個特殊單位。UUP通過空中全面的監(jiān)視和巡邏在保衛(wèi)國家安全的行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UUP于1980年4月7日開始正式執(zhí)行治安巡邏任務,最初只有四架美制塞斯納CU 206G飛機,飛行范圍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半島。目前,UUP有多架飛機,共有四個飛行基地,分別是Sg.貝西基地(吉隆坡新街場皇家空軍基地)、怡?;兀ㄢC場)、沙撈越基地(古晉國際機場)和沙巴基地(哥打基納巴盧國際機場)。
旅游警察
皇家警察旅游警察組建于1985年,人數不詳(一說為1900人),主要職責是為游客和來訪者提供當地社區(qū)的法律、習俗、文化和名勝古跡相關信息。他(她)們是經過特殊培訓的服務型警察,身穿深藍色制服,戴白色鴨舌帽,制服左胸口袋上釘綴寫有英文字母“i”(information的國際代碼)的警徽。此外,旅游警察也協(xié)助警方防止和處置在旅游地區(qū)發(fā)生的犯罪活動。在吉隆坡,警方已經組建了四個旅游警察小組,即步行巡邏小組、摩托車巡邏小組、自行車巡邏小組和汽車巡邏小組。他們每天在旅游景點巡邏,防止游客和當地社區(qū)發(fā)生任何犯罪事件。
2005年,馬六甲州警方與馬六甲市歷史文化委員會( MBMB )合作成立了“旅游警察騎警隊”,主要任務是維持景區(qū)治安,并為前往該州旅游的游客提供幫助。
旅游警察的座右銘是“友好、快捷和準確”。據此,旅游警察與旅行社、酒店、航空公司、巴士和出租車公司保持聯(lián)系,幫助游客找到他們可能需要的任何信息。旅游警察幫助改善了國家在游客眼中的形象。
C4-i系統(tǒng)
C4-i(指揮、控制、通信和計算機集成)系統(tǒng)最初是在武吉安曼建立的,而吉隆坡C4-i大隊是首支運用這個系統(tǒng)的一線單位。C4-i系統(tǒng)在馬來西亞皇家警察各指揮部門均發(fā)揮重要作用,主要應用于城市及郊區(qū)巡邏。C4-i系統(tǒng)的設備與安裝在城市各處的衛(wèi)星電視系統(tǒng)相連,每輛執(zhí)勤的巡邏車裝備與C4-i系統(tǒng)連接的筆記本電腦,由各級指揮部門控制中心監(jiān)控指揮。C4-i系統(tǒng)也于2006年開始成功與“警察之友”合作,與平民社區(qū)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自那時起,主要城市的犯罪率逐漸減少,給C4-i系統(tǒng)和“警察之友”帶來好評。
警察銜級
皇家警察高級警官銜級為警察總長( IGP )、副警察總長( DIG )、警監(jiān)( CP ) 、副警監(jiān)( DCP )、高級助理警監(jiān)( SAC )、助理警監(jiān)( ACP);普通警官為警司( SUPT )、副警司(DSP)、助理警司( ASP )、督察 ( Insp)和見習督察(P/Insp);警員有副督察( SI )、警察上士( SM )、警察中士( Sgt )、警察下士( Cpl ) 、上等警 ( L/Cpl )和新警 ( PC )。警員中除副督察外,警銜標志釘綴在警服右側袖子上,副督察及其以上銜級警官的警銜標志佩戴在肩章上。
警服
皇家警察目前的警服樣式是2008年啟用的。以執(zhí)勤服裝為例,帽子是深色海軍藍貝雷帽(佩戴銀白色警徽)、深色海軍藍長袖上衣、深色海軍藍多袋褲和黑色作戰(zhàn)靴。在上衣的右上方粘貼姓名牌和警徽,姓名牌下是警號,左側則飾以“Polis”(馬來語“警察”)標牌,警銜綴釘于右臂,腰扎新式尼龍執(zhí)勤腰帶。交通警察執(zhí)勤時戴白色頭盔或深色海軍藍帽子,著白色長袖襯衣,黃色反光馬甲、兩側飾有黃色條帶的黑馬褲、長筒靴。
武器
皇家警察執(zhí)勤時的標配武器為德國瓦爾特P99半自動手槍或意大利貝瑞塔PX4 Storm新型半自動手槍、兩個裝彈10發(fā)的彈匣、一副希亞特手銬、一根T型警棍、一個胡椒噴霧劑、一把LED手電筒和一只對講機。在特別狀態(tài)下,警員使用HK MP5沖鋒槍。交通警察的裝備和普通警員類同,不過多了一只口哨。
皇家警察還裝備有其他武器,主要有意大利產貝瑞塔92 L/92FS半自動手槍、比利時產勃朗寧自動手槍、南非產維克多SP1勤務手槍、土耳其亞武茲16手槍(是以貝瑞塔92F衍生而成的手槍)、奧地利格洛克系列手槍(19/17/18C/26/34型)、德國HK USP 9mm手槍、瑞士西格·紹爾P226/SP2022手槍、美國史密斯·威森15型左輪手槍、德國HK MP7單兵自衛(wèi)武器、美國雷明頓870霰彈槍、意大利伯奈利M3超級90霰彈槍、美國柯爾特M4A1卡賓槍和M16A1突擊步槍及雷明頓700步槍、德國HK416突擊步槍和HK PSG-1半自動步槍、英國國際精準公司生產的L96A1狙擊槍、比利時FN MAG機槍、德國HK11機槍、德國HK69槍榴彈發(fā)射器、美國M203槍榴彈發(fā)射器,以及非致命武器X26泰瑟槍等。
交通運輸裝備
皇家警察機動巡邏警車有三菱藍瑟翼神X轎車、三菱藍瑟2.0 GTS轎車,用于公路追擊或巡邏、要人護送;三菱帕杰羅運動版2.5VGT越野車,用于要人護送;馬來西亞汽車公司生產的寶騰蓮花轎車(以現(xiàn)款三菱藍瑟為基礎開發(fā)出來的車型),主要用作巡邏警車;寶騰維拉轎車,用于巡邏;寶騰普瑞夫,用于刑事調查局工作用車;起亞福瑞迪,為警察總部和秘密行動用車;本田混合動力思域中級轎車、寶騰潘丹中級轎車和沃爾沃S80,用于高速公路巡邏;寶騰勇士GTi,這種有倉門式后背的汽車主要用于高速公路追捕罪犯;雙龍雷斯特SUV,只供輔助警察使用;尼桑奇駿SUV,用于越野和山地巡邏,有時也用于街區(qū)巡邏和要人警衛(wèi);福特探路者,用于越野和山地巡邏,也在丘陵地區(qū)使用。
專用車輛和貴賓車輛有馬來西亞中等型轎車寶騰華嘉,用于治安巡邏和要人警衛(wèi);寶騰V6,用于高速公路巡邏和要人警衛(wèi);本田雅閣和現(xiàn)代索納塔,用于要人警衛(wèi);沃爾沃XC90和本田CRV特種車輛,用于要人貼身護衛(wèi);福特全順小型多用途運輸車;福特全順和英諾康帕爾瑪特種車輛,用作法醫(yī)調查車和流動警車;五十鈴D-Max和豐田海拉克斯皮卡車,用于警犬隊。
其他警用車輛還有寶騰普特拉小轎車、寶騰維拉和花蝴蝶緊湊型轎車、寶騰靈鹿超緊湊型轎車、寶騰肯巴拉4×4和三菱帕杰羅4×4越野車、沃爾沃850旅行車。
警用摩托車有本田CBX750、VFR800、ST1300和CBX 350;川崎漢尼100;意大利摩德納克里斯;川崎忍者300(用于社區(qū)治安);川崎忍者 ZX-150RR和KLX250、KTM 250 EXC、貝納利TNT300、寶馬R nineT(用于社區(qū)治安)。
貨車有五十鈴WFR、福特“載卡多”柴油車和起亞貝斯塔廂式貨車。
運輸車輛有路虎3系列車(目前只在一些小型警察局使用);路虎衛(wèi)士、五十鈴埃爾夫,用于運送囚犯;馬來西亞漢達蘭FSS 32G和皮爾卡薩四輪驅動車,用于運送犯罪嫌疑人和沒收的大型機器。
準軍事警用車輛有韓國S-5 4×4多用途裝甲輪式車輛;斯特雷特臺風4×4防地雷和反伏擊車,供UTK使用;肖蘭德S51和S55裝甲巡邏車;梅賽德斯·奔馳911卡車和梅賽德斯·奔馳多功能清障車,供GOF使用;突擊V-150D裝甲運兵車,配備M60機槍,供GOF使用,用于城市和叢林作戰(zhàn);GKN山崎AT105裝甲運兵車,配備M60機槍和榴彈發(fā)射器,用于城市和叢林作戰(zhàn);雪貂偵察車,配備輕型機槍和榴彈發(fā)射器,在城市和叢林作戰(zhàn)中用作巡邏、突擊、護衛(wèi)和攔截。
船舶有RHIB沖鋒舟、水兵Alutech M14登陸艇,以及15PZ級、33PX 級、68PA/PT/PC/PLC和4 PSC/PGR/PAR巡邏艇。
飛機有十架AS355 F2和N系列直升機、六架塞斯納CE 208大篷車飛機、五架皮勒特斯·波特PC-6型飛機、四架塞斯納172Sp飛機和五架比奇空中之王350型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