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曼玲
2018年5月14-17日,在蘇州市舉行的“江蘇省教研重大項目課題結題暨初中優(yōu)秀足球課評比活動”中,參賽選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健身育人”為指導思想,以學習目標為教學引領,樹立運動項目聯(lián)結意識,從學生的年齡特征、運動基礎和學習目標達成度出發(fā),依托江蘇省教研重大項目課題研究成果和《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教材,呈現了28節(jié)精彩的優(yōu)秀足球課,充分展示了江蘇省初中校園足球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成果。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挖掘新穎、實用的器材和教具,合理布局場地,使教學環(huán)境呈現出和諧的場境;二是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采用自動、互動、策動等多元式學習方式,使課堂學習氛圍呈現出趣味的情境;三是彰顯技戰(zhàn)術聯(lián)結,將單個的技術動作教學轉變?yōu)檫\動式教學,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足球運動帶來的快樂;四是采用sunfitlink健康體能運動負荷監(jiān)測系統(tǒng),關注教學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運動負荷、練習密度的指標,注重運動負荷的合理安排。
在本次評比活動中,參賽教師比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因為教師深知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的程度和運用體育知識技能的效果。因此,參賽教師從備課、編寫教案到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觀察分析、動作練習、糾正錯誤、運動負荷、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學習能力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一、培育觀察分析能力,建立正確動作概念
足球運動的教學是一種生動精彩而富有魅力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足球運動的過程中是否能正確觀察動作過程、分析技術結構,是能否掌握正確技術動作的重要因素。參賽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觀察分析能力,一是通過簡明扼要、易懂易記的講解法進行教學,以精講多練為原則,采用技術要領口訣、技術動作圖示、問題設疑提問等手段,運用直接分析、對比、實例、問答等形式,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二是通過生動、優(yōu)美的示范法進行教學,以分解或完整的直觀示范使學生獲得足球運動學習的感性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和技術動作結構,使學生快速掌握運動技能。三是通過討論疑難問題進行教學,采用同伴互糾、小組討論、集體解難等方法,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觀察分析。如,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教師何東平的教學內容是“運球射門技術”,為了解決教學的重難點,何東平以啟發(fā)式教學為切入點,結合教學內容的需求,不斷拋出“你們知道哪些熟悉球性的動作,這些動作有什么作用?”“腳內側踢球有哪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腳內側踢球的三環(huán)節(jié)來比較原地踢球與滾動中踢球有什么區(qū)別?”等問題,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探技察微、比較分析,促使學生在練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從而實現了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二、培養(yǎng)動作練習能力,正確運用練習方法
動作練習是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和提升體能的主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練習能力、掌握科學鍛煉程序的重要方法。參賽教師們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策略,一是希望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組織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與鞏固所學的技術動作。二是希望通過規(guī)范的練習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三是希望通過技術動作與運動項目的聯(lián)結,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將技術動作應用到實際比賽中。如,南京市弘光中學教師果松在“運球個人突破——拉球腳背外撥變向過人”的教學設計上,針對初二學生運動能力基礎,確定以“拉球與撥球之間動作的連貫銜接”為教學重點,以“支撐腳位置的選擇和變向后重心迅速跟上”為教學難點,采用了以下三種有效的培育方法:一是選用單腳前后拉球、雙腳左右拉球、腳背外側撥球、控制觸球力量等動作練習與主要學習內容進行球性練習中的分解式聯(lián)結,為后續(xù)的技術動作學習做好練習的鋪墊,在此基礎上,教師選用的集體模仿、同伴互練、小組合練、循環(huán)配合、障礙練習等組織形式,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動作的練習中,提高了學生對單個技術動作在足球運動中所起作用的認識和理解。二是選用小技巧墊的教具,既可以作為消極防守的“人”,又能解決學生控球不穩(wěn)、撿球次數多、影響練習效果的問題,富有巧妙的創(chuàng)意。三是選用拉球外撥、運一次球后拉外撥“過人”、短距運球后拉外撥“過人”、短距運球后拉外撥“過人”射門、定時“過人”等由易到難的動作練習步驟,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了拉球腳背外撥變向過人技術動作,動作練習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培育糾正錯誤能力,掌握正確動作技術
學生在足球技術動作練習和戰(zhàn)術應用中,會產生錯誤的動作,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錯誤動作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糾正,教會學生如何判別正誤技術動作,從而提高學生糾正錯誤動作的能力。如,無錫市廣勤中學教師林宇在《足球守門員技術——側倒地撲地滾球》教學中,一是通過體育品質的心理引導以及規(guī)范的動作示范,發(fā)揮了教師的表率作用,幫助學生克服側倒地時怕臟怕苦的心理障礙所產生的錯誤動作,提高了學生適應教學環(huán)境的能力。二是以軟式拱門營造足球運動的場景,通過同伴互助,從坐姿、跪姿過渡到蹲姿的側撲球練習,使學生互察互糾,幫助學生克服技術動作概念不清、要領不理解而產生的錯誤動作。三是通過個別指導,幫助那些動作不協(xié)調、控制能力差而產生錯誤動作的學生,使他們掌握辨錯能糾的方法,加快技術動作掌握的進程。四是針對運動素質薄弱產生錯誤動作的學生,通過近距定向側撲球、近距雙向側撲球、遠距雙向側撲球的分層學習方式,增加其信心,幫助他們解難糾錯,突破難點,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判斷、找尋自己通過努力所掌握的練習方法。
四、培育運動負荷能力,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學生在練習中所承受運動負荷的程度,反映了學生身體機能變化的狀態(tài)。適當的運動負荷,有利于改善學生身體機能和掌握運動技能。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唐志強應用sunfitlink健康體能運動負荷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28位參賽選手的運動負荷進行了監(jiān)測與綜合分析:練習密度平均值為51.71%,達標率為71%;平均心率為140次/min,達標率為100%;基本部分平均心率為142次/min,達標率為100%;平均強度為70%,達標率為60%;有效運動時間為38.32min,達標率為89%。數據表明,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已得到體育教師的高度關注,參賽教師能根據人體機能適應性規(guī)律、運動技能形成性規(guī)律、教學內容的難易、教學方法的恰當、組織措施的得當等因素進行運動負荷的預計,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并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地執(zhí)行。智能化適時教學監(jiān)測,給予了執(zhí)教教師及時調控運動負荷的依據,進一步提升了教學設計水平,同時也使學生在快樂的運動中得到運動負荷能力的培養(yǎng)。
五、培育合作探究能力,增強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
合作探究是師生、生生間互動交流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增強學生間合作探究意識、提升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策略之一。在本次評比活動中,大多數參賽教師均能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定位,采取富有成效的合作探究,一是通過合作布置場地,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二是通過同伴、小組、團隊等合作形式,增強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進入合作探究的情境,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探究活力,為學生足球技戰(zhàn)術學習注入了發(fā)展生機。
如,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教師張東亞在“腳內側運球”的教學設計中,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將合作探究學習貫穿于教學的過程中,通過2人一球的“老鷹捉小雞”游戲合作練習,讓學生在一搶一運活動中探究“哪個部位觸球最穩(wěn)定?”“怎樣才能更好地移動與保護球?”等問題;通過學習卡(每人一張)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按照學習卡上的技術動作要領,每讀一句,張東亞就做出動作的示范,教會學生探究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技術動作結構,消化技術動作要領,形成師生探究學習的共同體;通過“運球迎面接力”的小組合作,不僅強化了學生控球的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小組協(xié)作的意識;通過團隊合作的“繞桿射門”比賽,在增加練習難點(依次繞過五個凳子后射門,進球多的團隊獲勝)的同時,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不斷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