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她,是在她們家附近的餐館,八歲多的她一看見我,趕緊躲到飯桌底下。她媽媽喊了一分多鐘,她才害羞地坐上椅子,輕輕地叫了我一聲“叔叔”。
我和她媽媽結(jié)婚后,她有時還喊我叔叔,然后自己趕緊糾正。我同學的孩子基本都跟她一般大,我們經(jīng)常組織聚會讓孩子們一起玩。每次出去,她都跟在我身后,同學都說我運氣好,白撿了個這么大的女兒。
我漸漸發(fā)現(xiàn)她有些不好的習慣,比如早上老是要外婆喊十多遍才起床;經(jīng)常忘記帶東西,到了學校再讓家長送過去;聽寫前不做準備……
有一天她又忘記帶東西,打電話讓她媽媽去送,她媽媽在開會便讓我送。我送過去了,但告訴她:“今后你要自己收拾書包,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送東西。”
兩天后,她又打電話讓我們送東西,我和她媽媽都拒絕了她。雖然覺得自己有點殘忍,但我真不希望她養(yǎng)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后來她打電話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
我對她的“殘忍”很快被她的外公外婆知道了,老人家委婉地告訴我:雖然是繼父,也要對孩子好點。
那時我已經(jīng)了解到自父母分開后,她一直在各處輾轉(zhuǎn),沒有得到完整的父愛和母愛,現(xiàn)在大家對她百依百順,是想彌補。我對老人說我很喜歡她,但我想以正常的方式去愛她。如果我們因為虧欠就把她當受害者去對待,她一輩子都不會有好的心態(tài)。
她很懂事,自己慢慢開始改變。班主任發(fā)現(xiàn)她的變化,說她比以前聽課認真,作業(yè)完成得更細心,成績進步很快。
上初中后第一次考試,她成績不好,情緒很低落。我們對比了她和同學的成績,發(fā)現(xiàn)她語文排名靠前,就鼓勵她:“語文最難學,你卻考得很好,說明你很聰明。只要你努力,別的科目也不會學得比別人差。”她開始惡補自己差的科目,成績開始好起來。
初二時她的成績又有波動,經(jīng)過了解,原來是她喜歡上了隔壁班學習委員,想加別人QQ卻被拒絕,于是沒有心思學習。我告訴她:“喜歡別人沒錯,但成績好的人就像跑步領(lǐng)先的人,基本不會往后看。你要吸引他的注意,至少要跑得和他一樣快甚至更快?!庇辛藙恿Γ某煽兒芸炀蜕仙?。
有一次,她和她媽媽鬧脾氣,我告訴她:“你要相信,爸爸媽媽都愛你,比任何人都希望你更好,而不是要讓你變差。”
最后,我想對女兒說:“我們是第一次做你的父母,你也是第一次做我們的女兒,我們卻只有這一次機會,所以我們都盡量做到最好,一起加油好嗎?”
作者簡介:秦天,貴州遵義人,法學學士。1996~2015年期間在貴州、江西、湖北、湖南多家報刊任職編輯、記者、主編、執(zhí)行副總編。2015年至今,職業(yè)奶爸兼職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