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登
40年前,正好是改革開放的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高瞻遠矚,使一些“冤、假、錯”案得到了徹底平反。
那一年我們家摘掉“牧主”帽子,我考上了海北民族師范學校,成為一名光榮的師范生,直到1986年7月畢業(yè)后分配到托勒牧場職工子弟學校工作。在牧場的十年,我先后在學校、工會、辦公室、政工科等部門工作。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也就沒有完全相同的思想。但我堅信“做人與做事”是所有人一生中都必須面對和處理好的一個共同問題。差別就在,有的人堅持原則,積極向上,賦予周圍的人以滿滿的正能量,而有些人一生都在牢騷、抱怨、指責中度過,辜負了這個充滿陽光的世界。所以,我懷揣父母的教誨和對這個世界的感恩之心,努力地工作著,認真地生活著。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調(diào)到了門源縣教育部門,先后在浩門學區(qū)、教育局、幼兒園等工作,一待就是13年。在這個時期,除了養(yǎng)育兩個未成年的孩子,我只有努力地工作。我常常想:在這個精彩的世界里,只要快樂地存在著,健康地生活著,努力地工作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我養(yǎng)成了寫寫畫畫的習慣,在工作之余,我總喜歡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寫在本子上。特別是在幼兒園的幾年里,寫了很多關(guān)于幼教方面的論文和小課題,也就是在這幾年發(fā)表了處女作《捻毛線的阿媽》《母親的手》等散文,并刊發(fā)在《金銀灘》和《祁連山報》上,在寫作的道路上跨出了艱辛的一步。
2011年對我來說是一個事業(yè)上的轉(zhuǎn)折點,8月份換屆選舉的時候,我被調(diào)到門源縣政協(xié),成為一名縣級干部。雖然生疏的環(huán)境讓我無所適從,但黨對我的信任和重用鼓勵我繼續(xù)努力工作,保持本色,低調(diào)做人,回報社會。在將近八年的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道路上,撰寫提案三十余篇,編輯政協(xié)文史資料6部,當選為第十一屆、十二屆青海省政協(xié)委員。
40年,基本上是一個人的一生。作為一個女人,我在這繁榮富強的40年里,除了能夠正常上班還可以寫作,我感到很滿足、很愜意,也很有激情和落差感,我喜歡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