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立
【摘 要】個性化作文教學是新課改理念踐行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學生作文作品的呈現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理論素養(yǎng)與實踐應用之間的融合情況,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容忽視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個性化視角之下,從教學理念樹立、教學氛圍營造兩方面對小學語文作文成功之路進行全方位探索,在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全面成長。
【關鍵詞】個性化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一、樹立個性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理念
在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個性化作文教學內涵,尊重學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樹立個性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個性化寫作的科學引導,切實有效的滿足學生個性成長的客觀需要。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束縛當中解放出來,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根據身邊的生活實例感受生命的獨特,體驗個性的張揚,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我心靈創(chuàng)作意識的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寫作教學的“主導者”轉變?yōu)閷W生個性化寫作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啟發(fā)者”,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基礎目標,通過學生的個體能力培養(yǎng)達到促進其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語文《少年閏土》這一課文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往寫作模式的框架之中“跳”出來,所描述的人物不應該局限于生活中的父母、同學、老師等,而是應該將眼光放在身邊的一些陌生人身上,如上學路上的清潔工、早餐攤前炸油條的叔叔、晚高峰十字路口的交警等,結合自己的所感所悟、所見所聞對這些陌生人進行描述,所使用的語言也可以不拘泥于傳統(tǒng)形式,可以適當性的引入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網絡化用語,如“洪荒之力”“打call”等,使得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寫出與其他人不同的文章。
二、營造個性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氛圍
在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題目制定、寫作指導、作文評價等環(huán)節(jié)中加以創(chuàng)新,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營造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氛圍,深化學生的個性化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個性化寫作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書寫創(chuàng)作的興趣,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寫作教學活動當中有所發(fā)展。
(一)個性化命題
在小學語文作文命題方面,教師所選擇的命題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貼近,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細小之處,并將其轉換為筆尖的“力量”書寫在紙上當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回憶與感悟,從而呈現出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寫作作品。一方面,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生活實際,命題的制定與確立要符合學生成長要求,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才可以更好的就覅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使得學生做到真正意義上“有所說”“有所寫”。另一方面,作文命題要具有較大的開放性,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充分彰顯學生的創(chuàng)作才華及成長個性,從而達到喚醒學生創(chuàng)作靈感的效果。
(二)個性化指導
在小學語文寫作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寫作教學主體地位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科學的指導,實現學生寫作訓練與教師寫作之間的有效結合。從整體上來說,教師是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寫作興趣激發(fā)的“引路人”,需要在寬松愉悅、優(yōu)質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之中通過長時間的累積才會實現學生寫作質量的提升,達到“厚積薄發(fā)”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指導應側重于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熟悉的題材,創(chuàng)作與之相承接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的基礎之上實現“思維意識”到“文字撰寫”方面的跨越式轉變。
以低年級學生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在講解《狼和小羊》《傲嬌的孔雀》《陶罐和鐵罐》等童話故事的基礎之上,對其中所運用的手法進行重點描述,引導學生分析故事中所闡述的道路。在此條件之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三方面的寫作方向:(1)文具盒、鉛筆、尺子;(2)樹苗、大樹、森林;(3)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要求學生在這三組當中任選一組,以其為主人公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撰寫一篇在它們身上發(fā)生的小故事,力求做到邏輯清理、調理明確,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通過這樣具有啟發(fā)性的作文指導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更好的明確擬人寫作手法的應用,從而達到拓展學生寫作思路的目的。
(三)個性化表達
在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硬性指標的作文評價方式,根據學生作文類型、方式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確保每一名學生在寫作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有所獲”“有所得”“有所悟”。
首先,應用集體評改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由其他學生對該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闡述這一作品中的寫作有點及不足之處,并且對不足之處的成因進行簡要分析,而教師則需要在一旁進行適當引導,于討論結束后進行總結評價。其次,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我評改的良好寫作習慣,教師要在學生寫作完畢之后要求學生回顧自己所書寫的整個作品,檢查是否存在語病或者錯別字,使得學生明確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是在反復修改、不斷完善基礎上得到的,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多進行一些積極正面的評價,以鼓勵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如“文章結構嚴謹,邏輯清晰,你寫的很好!”“我在這篇文章中看到了你對媽媽深深的愛,希望你可以延續(xù)這種情感?!钡鹊?,使得學生寫作當中獲得成功,從而更好的激發(fā)語文寫作的興趣。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正確認識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內涵,尊重學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樹立個性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個性化寫作的科學引導,切實有效地滿足學生個性成長的客觀需要。其次,教師要從題目制定、寫作指導、作文評價等環(huán)節(jié)中加以創(chuàng)新,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營造具有個性化特征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氛圍,深化學生的個性化寫作能力。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個性化寫作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書寫創(chuàng)作的興趣,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寫作教學活動當中有所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耀紅.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18(05)
【2】何永生.小學高年級作文個性化教學策略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
【3】蔣云.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J】.亞太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