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鞍山市雙山醫(yī)院泌尿外科 (遼寧 鞍山 114032)
內容提要: 目的:分析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與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2例腎結石患者資料,分觀察組(51例)、對照組(51例);對照組行經皮腎鏡取石手術,觀察組為輸尿管鏡下的鈥激光碎石手術治療,比對兩組臨床效果。結果:對照組血紅蛋白的下降值為(19.08±7.67)g/L高于觀察組(0.29±0.10)g/L(P<0.05);對照組并發(fā)癥率是19.60%(10/51)高于觀察組3.90%(2/51)(P<0.05)。結論:腎結石應用輸尿管鏡下的鈥激光碎石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良好,并發(fā)癥少。
腎結石屬泌尿科中常見疾病類型,其發(fā)生部位為腎盂、輸尿管、腎盞及腎盂的連接處[1]。有文獻資料表明,腎結石相比其他部位結石對患者腎臟的損傷更為嚴重[2]。故擇恰當?shù)姆绞綄δI結石實施治療,對清石率的提升及患者盡早康復尤為重要[3]。本院則對腎結石實施輸尿鏡下的鈥激光碎石和經皮腎鏡取石術比較治療,臨床效果分析如下。
選擇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2例腎結石患者資料,分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1例);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25~77歲,平均(47.40±3.12)歲;結石直徑0.60~2.80cm,平均(1.45±0.32)cm;觀察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26~78歲,平均(48.24±3.79)歲;結石直徑0.70~2.90cm,平均(1.26±0.79)cm;基線資料比對不存在統(tǒng)計差異(P>0.05);研究取得倫理會的支持備案,所有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屬腎結石的患者;②結石直徑在3cm以內者。排除標準:①并腎、腦、心等功能嚴重病變者;②手術不耐受者。
對照組行經皮腎鏡取石手術,患者呈截石位,全身麻醉,將輸尿管的導管、氣囊的導尿管逆行插入,協(xié)助患者變換體位呈俯臥位,墊高其患側腰部,穿刺點位置為11肋間、腋后線間、肩胛的下角線,注生理鹽水于腎臟中,擴張腎盂腎盞,實施腎穿刺針穿刺后引導絲,擴張通道,將18F套管逐漸置入,建取石通道后將輸尿管的硬鏡置入,直接夾出<0.5cm的結石;對>0.5cm的結石則先實施氣壓彈道的碎石之后再取出;而對結石未取凈者,則將腎造瘺管保留,在術后的7d再實施取石。觀察組為輸尿管鏡下的鈥激光碎石手術進行治療,患者體位和麻醉方式與對照組一致,擇9.80F的輸尿管硬鏡及8.50的輸尿管軟鏡,取石方式為套石籃取石。在患側的輸尿管內置入輸尿管硬鏡,沿斑馬絲將后退鏡、鞘管插進腎盂,再放置輸尿管軟鏡,在直視效果下,再在腎臟中置進軟鏡,尋結石并行鈥激光碎石。通過軟鏡直視,再在腎集合系統(tǒng)中插進斑馬絲,依次退鏡后留置1根輸尿管的內支架及尿管。術后28d對患者實施腹部正片拍攝檢查,確定結石的清除具體情況,且將內支架拔除。
表1. 兩組的手術有關指標比較(n=51,±s)
表1. 兩組的手術有關指標比較(n=51,±s)
組別 血紅蛋白的下降值(g/L) 尿液轉清(d) 胃腸功能恢復(h) 住院天數(shù)(d)對照組 19.08±7.67 3.78±0.35 17.09±2.57 8.03±1.19觀察組 0.29±0.10 2.01±0.23 10.03±0.62 5.00±0.30 t 17.4936 30.1817 19.0710 17.6320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的并發(fā)癥情況(n=51,n/%)
記錄患者尿液轉清、胃腸功能恢復、住院等時間,同時觀察患者血紅蛋白的下降值。統(tǒng)計患者出現(xiàn)胸膜損傷、感染及腎貫通傷等并發(fā)癥情況。
所有數(shù)據是SPSS22.0的統(tǒng)計軟件解析,計量數(shù)據患者年齡及結石直徑等是(±s)表達,組間比為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并發(fā)癥率是n/%表示,組間對比經χ2表達,P<0.05提示兩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意義。
觀察組的尿液轉清、住院及胃腸功能的恢復等時間皆短于對照組,血紅蛋白的下降值對照組高于觀察組(P<0.05),可詳見表1。
對照組感染、腎貫通傷及胸膜損傷情況皆多于觀察組,并發(fā)癥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更高(P<0.05),詳可見表2。
腎結石為泌尿系統(tǒng)中常見病,患者通常會有腎積水、腎區(qū)絞痛及尿路堵塞等癥狀出現(xiàn)[4]。有資料調查顯示,存在40%~75%腎結石的患者伴有腰痛,若結石直徑較小則主要為陣發(fā)性的刀割樣劇烈絞痛及鎮(zhèn)痛,結石直徑較大時,則患者會伴腰部酸脹現(xiàn)象,且在活動狀態(tài)下會伴隱痛、鈍痛[5]。經大量臨床驗證,開放性的手術應用于腎結石的治療中,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大,不利于患者恢復,因對結石的取凈率相對較低,因此對其腎功能存在損傷[6]。隨醫(yī)療技術發(fā)展,微創(chuàng)取石手術正逐步被運用于臨床治療效果明顯。但有學者研究指出,對腎結石實施手術,會因其結石數(shù)目、大小及分布位置等情況,使手術的難度加大。
本研究中,觀察組住院天數(shù)、尿液轉清及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皆比對照組短,并發(fā)癥率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其提示輸尿管鏡下的鈥激光碎石手術應用在腎結石治療,對其損傷小,可促進胃腸功能盡早恢復,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與張艷平等研究類似[7]??紤]為:經皮腎鏡取石手術的操作難度較高,且需操作時間長,經過皮腎通道需實施28~34F的擴張,因此出血量會增多,創(chuàng)傷大,術后的腎皮質瘢痕大,因此會因各類因素影響從而使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得以延長。而鈥激光屬高能脈沖式的固體激光類型,其可經纖細的光導纖維從而進行發(fā)射,且其發(fā)射的時間短,其脈沖的時間約是0.30ns,同時能量的瞬間峰值能達至10kW,因此其切割及汽化的效果皆極為顯著,借助輸尿管雙鏡進行知識,則可使手術對輸尿管及腎盂的損傷降至最低;且因雙鏡輔助治療,可使手術視野擴大,所需切口小,出血會相應減少,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會減少[8]。另外其可通過雙鏡對結石性質、數(shù)目、位置等進行觀察,對鈥激光能量及脈沖頻率進行相應調整,進而使碎石的效果達到最佳狀態(tài)。本研究對進行手術的時間及住院費用未進行統(tǒng)計說明,待臨床補充分析。
綜上所述:腎結石應用輸尿管鏡下的鈥激光碎石手術治療,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快,并發(fā)癥少,損傷小,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