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萍
(江蘇省鹽城市中醫(yī)院兒科,江蘇 鹽城 224001)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指因鼻部疾病產生的鼻腔分泌物倒流鼻咽喉部,甚至反流入氣道,或刺激氣道的咳嗽感受器引起以咳嗽為主要表現(xiàn)的綜合征[1]。以前常稱為鼻后滴漏綜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近年來,我們采用本院自制鼻淵合劑配合西藥治療UACS 48例取得了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96例,均為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鹽城市中醫(yī)院兒科門診及住院部就診的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的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8例。對照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3~14歲,平均(6.41±1.35)歲;病程2~18個月,平均(10.32±3.12)個月;咳嗽等癥狀積分(9.92±3.12)分。治療組男31例,女17例;年齡3.5~14歲,平均(6.52±1.28)歲;病程2.5~17個月,平均(10.65±3.11)個月;咳嗽等癥狀積分為(10.03±3.05)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13年修訂的《中國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制定標準[2]。①咳嗽病程長達1個月以上,咳嗽在變換體位、早晨、活動后尤其明顯,喉有痰鳴,同時有鼻塞、流清涕或膿涕、反復清嗓等癥狀;②查體示部分鼻竇區(qū)壓痛(+),咽后壁可見增生的濾泡,嚴重者出現(xiàn)典型的鵝卵石樣改變,可見分泌物附著甚至向下滴流;③抗組胺藥、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和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應用有明顯的效果,伴有感染的需加用0.5~1個月抗感染治療;④鼻竇炎所致,鼻竇X線平片或CT片可見相應改變。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兒科學》中痰濕證咳嗽[3]制定。喉有痰鳴,咳痰量多色白,納差,舌苔白膩,脈滑。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yī)UACS診斷、證型標準;②3~14歲;③家長和患兒能夠配合檢查、治療、觀察、記錄及隨訪。
排除標準:不符合UACS 的診斷標準,支原體感染、支氣管異物、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小兒胃食管反流、肺結核病、咳嗽變異性哮喘、腫瘤、先天性氣道疾病等。
兩組針對病因綜合治療。用抗組胺藥氯雷他定糖漿(萬特制藥有限公司)治療3周,體質量大于30kg,10mL,每晚1次口服;體質量小于等于30kg,5mL,每晚1次口服;鼻局部用糖皮質激素噴鼻3個月,布地奈德鼻噴霧劑(阿斯利康生產),每側鼻孔各1噴(每噴32μg),早晚各1次,癥狀緩解后,每側鼻孔各1噴,日1次;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鈉咀嚼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治療1個月,2~5歲4mg,6~14歲5mg,每晚睡前口服1次;合并感染者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克洛或阿奇霉素治療3周。
治療組加服我院自制的中藥制劑鼻淵合劑(桑葉、白芷、辛夷、薄荷、夏枯草、藿香、薏苡仁、黃芩、金銀花、川芎、蘆根、龍膽草、魚腥草、石昌蒲、白術),3~5歲每次5mL,日3次;6~11歲每次8mL,日3次;12歲以上,每次10mL,日3次。2周為一療程,定期隨訪統(tǒng)計,1個月后分析療效。
參照《耳鼻咽喉科學》臨床分級評分標準[4]。記錄治療前后癥狀、體癥的改變,治療過程中每3天記錄1次評分。
用SPSS13.0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根據(jù)治療前后上述主要癥狀、體征,采用咳嗽等積分方法來進行臨床療效判定[5]。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95%。顯效:療效指數(shù)80%~95%。好轉:療效指數(shù)30%~80%。無效:療效指數(shù)小于30%。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8 9.92±3.12 5.51±3.52*治療組 48 10.03±3.05 2.07±1.9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由鼻炎、鼻竇炎、鼻息肉、腺樣體肥大、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等上氣道疾病而引起[6]。包括鼻腔炎癥時,對空氣加溫、加濕、凈化作用減弱,未經調節(jié)過的空氣直接刺激支氣管;上呼吸道產生較多的黏性、膿性分泌物,倒流漏入咽部及下呼吸道,刺激咳嗽感受器,通過神經反射出現(xiàn)咳嗽;鼻部產生的分泌物長期刺激咽喉部,支氣管更容易出現(xiàn)收縮。由于小兒呼吸系統(tǒng)的解剖、生理特點的特殊性,加上免疫力低下,更易患呼吸道感染。目前西醫(yī)治療原則是病因治療,針對引起后鼻道分泌物下滴的鼻炎、鼻竇炎等的特異性治療,修復受損的黏液纖毛系統(tǒng)??菇M胺藥、局部用糖皮質激素噴鼻可改善鼻腔阻塞癥狀;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可減輕氣道黏膜水腫、減少分泌物,從而改善鼻炎等引起的鼻部癥狀、鼻咽部分泌物向下滴注狀況,同時還降低氣道的高反應性;有細菌感染的予以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開放竇口、促進引流。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屬中醫(yī)“久咳”、“久嗽”、“鼻淵”、“咽癢”、“喉痹”等范疇。錢俊華等[7]將之總結為邪客肺衛(wèi),留而不去,或內外合邪,郁積生熱,煉津為痰,壅遏鼻竅,阻礙經氣,或兼氣滯瘀生,痰瘀結聚,留于鼻咽。楚建業(yè)[8]認為外邪從鼻而入,侵及咽喉,則出現(xiàn)咽癢,咽喉充血,濾泡增生,影響痰涎排出,以致倒流。遷延日久,鼻、咽部炎癥刺激肺絡,肺失宣肅則咳嗽、咳痰。因而治療注重祛風開竅,宣肺化痰。只有改善鼻腔的通氣、引流,解除鼻塞,減少膿性分泌物,才能達到根除咳嗽的目的。
鼻淵合劑中辛夷解表散風、芳香走竄,善通鼻竅,為治療鼻淵之要藥。白芷、薄荷有辛散風邪,宣通鼻竅的功效,金銀花、黃芩、薏苡仁、魚腥草、桑葉、藿香具有清熱、化濁、排膿功效,夏枯草、石昌蒲有散結、消腫、通竅、化痰除濕作用,川芎祛風止痛,蘆根清熱生津;白術燥濕利水,龍膽草清熱燥濕、泄肝火功效。諸藥合用,可達到清熱解表、宣肺通竅、利咽的功效,使?jié)嵝叭コ?、鼻竅通暢,咳嗽、咳痰癥狀隨之改善。
綜上所述,鼻淵合劑聯(lián)合西藥治療小兒上氣道咳嗽綜合征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