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曄子 周吉 沈莉敏 孫歡歡 曹琳雁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成人糖尿病患者中約90%為2型糖尿?。═2DM)[1]。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已成為終末期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對DN進行干預及治療,可以減少致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2]。骨橋蛋白(OPN)是一種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其與DN進展密切相關[3]。本研究檢測OPN在DN患者中的表達水平,探討其臨床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內分泌科2017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T2DM患者90例,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T2DM診斷標準[4],其中DN患者60例,均符合DN診斷及分期標準。排除:近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曾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合并惡性腫瘤、其他重要臟器原發(fā)性疾病患者;高血壓、其他類型腎病患者。另選取同期體檢的健康人群30例設為對照組。T2DM患者按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蛋白定量分為3組:單純T2DM組30例,UAER<20μg/min;早期DN組30例,UAER持續(xù)20~200μg/min;臨床DN組30例,UAER>200μg/min。各組間年齡、性別、體質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及健康受試者均留取24h尿,混勻后取5mL待測尿白蛋白濃度,1月內連測2~3次,計算平均UAER。患者及受試者均清晨空腹抽取肘靜脈血送檢驗科,檢測空腹血糖(FPG)、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紅蛋白(HbA1c);檢測常規(guī)生化指標的同時抽取全血3mL,離心分離血清-40℃保存,按試劑盒說明書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ELISA)法測定OPN及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1水平。
單純T2DM組、早期DN組及臨床DN組FPG、HbA1c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早期DN組和臨床DN組FPG、HbA1c水平較單純T2DM組稍高。臨床DN組Scr、BUN、UAER水平均明顯高于其余3組(P<0.05),單純T2DM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間生化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各組間生化指標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純T2DM比較,#P<0.05;與早期DN組比較,△P<0.05。
項目 單純T2DM組 早期DN組 臨床DN組 對照組FPG(mmol/L) 9.12±2.47* 10.06±3.15* 10.18±4.03* 4.25±1.15 HbA1c(%) 8.34±1.83* 8.48±1.07* 8.98±1.29* 5.04±1.09 Scr(mmol/L) 72.01±8.79 74.09±9.18 117.68±10.83*#△ 70.28±9.87 BUN(mmol/L) 5.17±1.98 6.71±1.20*# 8.62±2.48*#△ 4.98±2.19 UAER(mg/24 h) 10.07±4.87 178.23±33.10*# 443.98±50.29*#△ 7.12±4.17
單純T2DM組、早期DN組、臨床DN組OPN及TGF-β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DN組OPN及TGF-β1水平均高于單純T2DM組和早期DN組(P<0.05),而早期DN組高于單純T2DM組(P<0.05),見表2。
表2 各組間OPN及TGF-β1水平比較(±s)
表2 各組間OPN及TGF-β1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單純T2DM比較,#P<0.05;與早期DN組比較,△P<0.05。
項目 單純T2DM組 早期DN組 臨床DN組 對照組TGF-β1(μg/L) 178.29±71.09* 232.13±86.90*# 392.10±130.08*#△ 110.25±50.08 OPN(μg/L) 12.09±3.04* 14.09±5.01*# 19.22±5.36*#△ 7.34±3.82
90例T2DM患者中OPN與UAER及TGF-β1呈顯著正相關(r:0.806、0.876,P均<0.05)。
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5]。骨橋蛋白(OPN)是由多種細胞分泌的分子量為44kd的負電荷磷酸化糖蛋白(SPP1),其與多種配體結合發(fā)揮相應生物學效應,包括細胞趨化和黏附作用、調節(jié)骨骼的礦物化及調節(jié)免疫等[6]。
已有的相關研究表明,OPN參與DN進展的可能機制包括:OPN的表達上調可誘導單核巨噬細胞的趨化,促進DN的小管間質病變[7];OPN作為TGF-β的上游分子參與TGF-β介導的腎臟間質病變[8];OPN作為致纖性細胞因子能促進纖維細胞的遷移、粘附,促進ECM的合成及轉化,從而促進 DN進程[9]。本研究發(fā)現(xiàn),OPN在臨床DN組中表達水平最高(P<0.05),而早期DN組高于單純T2DM組(P<0.05),表明OPN對DN進展起重要作用。同時,TGF-β1在臨床DN組中表達水平最高(P<0.05),早期DN組高于單純T2DM組(P<0.05),且OPN與TGF-β1呈顯著正相關r=0.876,P<0.05,說明OPN可能作為TGF-β1的相關因子共同對DN的進展起作用。
綜上所述,OPN與DN的進展密切相關,開展進一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DN的發(fā)病機制、研發(fā)DN生物學診斷的標記物和治療新藥。